▲(視覺中國/圖)
人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分不清主次,不僅無法增加你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可能讓你陷入陷阱,失去方向。
我們只是想提醒:千萬不要在各種宣傳套路下,混淆了「重要緊急」與「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之間順序。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負債十幾萬學英語,值得嗎?
本文選自:
南周知道
ID:nz_zhidao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簡介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點擊二維碼即可關注
學英語以至致於背負了十幾萬元的貸款,你敢相信嗎?
不久前媒體曝光的一則社會新聞,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花季少女林燦(化名)為了學英語背負了17萬元的貸款,從沒接觸過分期的她在手機上裝滿了貸款APP,為的就是還上某在線英語課程的學費貸。還貸力不從心的她頻繁被暴力催收,被公司解聘,且退款之路艱辛,她一度想放棄生命。
為什麼背負貸款也要學英語?林燦事後回憶:「銷售一直對我說,就是沒學英語找不到工作,學了英語才有出路,這些話讓我聽了很難受」。其他上當的消費者均有提及「XXX英語銷售推銷時間長,專門挑一些刺激人軟肋的話來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興起了一股學習英語的熱潮,到處都有人在英語打卡。現在各大英語學習軟體都是通過朋友圈打卡的方式推廣軟體,它的學習方式也大同小異,即在為期X百天的時間裡,每日推送相應的閱讀內容至微信,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擴充詞彙量和閱讀量,堅持在朋友圈打卡80-100天可拿到紙質書或者特定獎勵。
這聽上去挺美好的,既可學習英語,堅持下來還能「免費」。但有朋友學習後,發現所謂的「獎勵」只是看上去很美,因為課程的難度不斷增加,完成的可能性不斷減小,直到最後能夠拿到「獎勵」的人寥寥無幾,「免費」的更是屈指可數,概率堪比中獎。
很多人都是一時興起買了課程,堅持一段時間發現完成的可能性太小,索性放棄。大部分課程也就幾百塊錢,權當吃了個「小虧」,但像新聞中林燦的情況,一個課程得幾萬塊錢,還是用貸款買的課程,即便半途而廢也得背負沉重的學費貸款,這就是一個「大坎」,並不是那麼容易跨過去的。
要避免更多人掉入類似的消費陷阱,既得有關部門出手整治相關不良機構,也要求消費者提高警惕;同時,我們有必要對時下的英語學習熱潮進行反思,很多人都在學英語,不少還是跟風式地學習。只是這樣的學習有效嗎?跟風潮是如何出現的?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通用語言,英語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多掌握一門語言的確意味著多掌握一門技能。另一個簡單的常識卻是,世界上有用的技能千千萬,按照「四象限法則」,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哪些技能是「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都不一樣。
▲(視覺中國/圖)
英語對於一個從事英語外貿行業的人來說,是「重要緊急」,但對於一個清潔工來說,可能就是「不重要不緊急」或者「重要不緊急」的。這當然不是說,清潔工就沒有權利學習英語了,而是假設他的時間、金錢、精力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他還像新聞中的當事人那樣貸好幾萬塊錢學英語,或許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對於許多人來說,英語是「重要不緊急」或者「不重要不緊急」。問題是,為什麼這群人紛紛將英語當作「重要緊急」的事情,並在朋友圈學起了英語,而把真正「重要緊急」的事拋諸腦後?
這與各大英語機構的宣傳策略有關,他們普遍是通過販賣焦慮的方式激起人們學習英語的欲望。
筆者曾看過某英語機構請一名大咖寫的軟文。該軟文開篇提到了一個新聞事件,河北唐山市所有收費站停止收費,連帶著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集體失業。「人到中年終於遇到殘酷雪崩的宿命,這時候才發現自己身無長技,無路可走。早幹嘛去了呢?如果說失業就是每個職場人背負的定時炸彈,脆弱就是這些中年阿姨們的病。」繼而,軟文提出了核心論點,「時代拋棄你,不會和你打招呼。對於個人也好,對於企業及整個行業也罷,未來沒有穩定。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盈利,唯一穩定的是能力。別等到被潮水淹沒,才開始自救。」最後軟文切入到了該英語軟體的推廣中,告知讀者英語能幫助你抵禦風險、及時轉型以及反脆弱。499元/半年的付費課程,收穫了極好的銷售數據。
在自媒體時代,焦慮早就被無數爆款文章證明,它是最好賺的流量生意;販賣焦慮,是激起需求的最好催化劑,告知風險——引起焦慮——付費以消除焦慮。應該承認,時代變化太快了,伴隨著種種新技術、新行業的崛起,是諸多傳統行業的沒落,每個人都有隨時被取代的可能;如果不好好學習新技能,一個人的確可能變成收費站收費員、雜誌編輯和計程車司機。在這樣的語境下,提醒人們保持學習的欲望和動力,鼓勵人們多多學習,當然沒有錯,可學什麼、怎麼學,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對於那些即將下崗的收費站阿姨來說,難道她們花了499元初步掌握了一些英語知識,就可以避免被裁員的命運,或者再就業時就比其他英語專業的學生更具競爭力嗎?顯然沒有。對於許多非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貸款幾萬元臨時學英語,競爭力既比不上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比不上專業能力更強的同學,英語或許只是更方便於他看看美劇,以及滿足一種知識虛榮和「改變的幻覺」而已。你的學習,只是「病急亂投醫」,看上去很努力。
在生存面前,多的是比學英語更「重要緊急」的事。比如對於計程車司機來說,應對網約車的挑戰是,讓計程車也走網約路線;對於傳統媒體的記者來說,應對新媒體浪潮,便是抓緊「轉型」,成為全媒體人才;對於一直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而言,不是臨時去報班學英語,而是先找到工作做下來,積累工作經驗……
這麼說,並不是反對任何人學習英語——無論如何學習都是一件好事。我們只是想提醒:千萬不要在各種宣傳套路下,混淆了「重要緊急」與「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之間順序。人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分不清主次,不僅無法增加你的核心競爭力,相反可能讓你陷入陷阱,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