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美國試管嬰兒和美國輔助生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考慮去美國做試管嬰兒。許多機構也應運而生。不少機構利用患者的盲區,片面宣傳美國試管嬰兒高達80%的成功率。事實上,儘管美國試管嬰兒成功率總體高於中國,但患者仍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冷靜選擇。美國試管嬰兒服務機構好孕美寶創始人蔣先生向患者介紹了成功率背後的情況。
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生殖診所成功率和認證法案」,明文要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公布美國生殖診所的輔助生殖成功率。幾乎所有美國生殖醫學中心的IVF成功率都可以在SART 網站和美國CDC網站上查到。在美國,只要是進行試管嬰兒IVF的診所每年都要向SART.org (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提供IVF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備案。
從統計口徑來講,似乎是可比的。然而,SART的數據表格複雜而冗長,是提供專業人員進行閱讀和解析的,對於非專業的人員來說一定會看得雲裡霧裡。所以,每家診所選取了不同的成功率公布在網站上。病人在各家診所網站看到的成功率,口徑並不一致,沒有比較的意義。
成功率只是一方面,因為成功率會受種族、年齡、客戶身體狀況、醫院或診所患者的病情複雜性等等影響。因此既往的成功率不代表一定適合你。例如: 卵巢功能,精子的參數,胚胎質量的級別,子宮環境的好壞,以及曾經失敗的試管周期次數等等,都會對你最後的成功率產生影響。所以,其實統計上的成功率並不一定能真正的反應一個病人將來自己的成功率,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然而很多病人在比較網上公布的診所試管嬰兒成功率時,會很茫然,這些診所的成功率對我到底有多少指導意義?我該如何看待這些成功率呢?
首先要指出,診所的成功率同該診所的醫療團隊是否真真願意對病人負責,幫助病人用最有效的方法達成最終目的有密切關係。
一家好的生殖專科診所應該為病人診斷,評估並和病人討論所有可能的治療手段,讓病人對自己的成功率有個切合實際的預期。IVF試管嬰兒的治療手段應該在所有不孕不育治療當中算是最昂貴的而又非常徹底的一招了,但絕非每個病人都需要走到這步的。大部分不孕不育的病人只是些小問題,很有可能只需要通過宮內授精(IUI)或者精子在輸卵管內植入(GIFT)等簡單治療就可以成功的。IVF試管嬰兒作為一種不孕症的治療手段,其實還是最合適本身輸卵管有問題,或者精子質量特別差的,或者不得不引入第三方(即借卵,借精,輔助生殖)的生殖治療的病人。
有些診所不經仔細研究,也不讓病人做別的治療嘗試,輕易就讓不必要的病人進行昂貴的IVF試管周期,甚至直接推薦更加複雜昂貴的引入第三方(即捐卵,借精,輔助生殖)生殖治療,這可能會導致診所成功率的大幅提高,但是卻讓病人付出了不必要的經濟上和生理上的代價。
又或者,一些診所為了保有高成功率,拒絕高齡女性或者疑難雜症的治療要求。相反,一家國際聲譽斐然的美國試管嬰兒診所,反而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疑難雜症的比率會比較高,其中不乏在其他診所試管多次失敗而慕名轉診過來的病人。這樣而來,該診所就成功率統計來看,可能就會比較低了。
所以單純的看各家診所的試管的成功率並不一定能代表診所的實際操作水準,因為各個診所醫療團隊的專業素養,診治的病人的特徵, 還有治療手段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將所有患者統統轉診到一個診所或醫院,是非常不負責任地行為。
舉例來說,如果打開具體的SART報告,會發現有這麼幾個成功率(其實遠不止這些),他們的數值都不一樣,外行很難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
每個周期致存活率(Percentage of cycles resulting in live births)
每次取卵致存活率(Percentage of retrieval resulting in live births)
每次植入致存活率(Percentage of transfer resulting in live births)
存活率指成功生產下孩子
開始IVF周期並不代表必然會有取卵。 由於病人的原因或者促排卵的失敗而導致周期被取消。 比如有的病人卵巢早衰,當周期開始後,測得的FSH過高(>14),醫生認為這樣能成功取卵的可能性很小,不適宜作IVF,因而停止周期。
同樣取卵後,由於病人的原因或者胚胎培養的失敗,並不一定會有植入。有的病人,取出了卵子和精子配成胚胎後,由於他們雙方的年齡都比較大,在第四天PGD檢查發現所有胚胎都是DNA紊亂的,這樣即使能著床也是有缺陷的孩子,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植入。也有診所會收取高額的診療費,要求所有的周期必須做PGD檢查,一旦發現胚胎質量不理想, 就讓病人放棄植入,以保證診所每次植入致存活率較高。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不同的分母會導致成功率數值的不同。
同樣,分子也是會不同的,有的診所用的是著床率(以第二周驗血HCG陽性為標準),懷孕率(以第六周聽到胎心位標準),或者存活率(以順利生下孩子為標準)。這當中的差異大家想想就明白了。
診所的成功率是將不同病人的所有病例統計在一起,並非對單個病人的統計。 所以,成功率對診所是有統計學意義的,但是對每個特殊的病人來講,意義不大。
舉個例子:如果一家診所有991個病人,1000次手術。其中990個病人一次成功了。只有一個病人做了10次都不成功。那麼這家診所的成功率為99%。但是,對那990個病人來講,她們的成功率就是100%,而對那一個的不幸的病人來講,她的成功率就是0%。如果能想清楚這點,大家就不會總是糾結在診所的成功率高5%或低5%,對每個病人每次手術,成功率不是0%,就是100%。
1.每個診所實施的治療手段的不同導致成功率不可比:
冷凍的胚胎&新鮮的胚胎:冷凍胚胎的成功率會略有下降。另外冷凍和解凍過程中也會存在胚胎損耗的情況。所以,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一般醫生鼓勵用新鮮胚胎植入。
借卵:對於年齡超過40歲的婦女來講,存在著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是否選擇捐卵。因為自己的卵子數目會比較少,而且有相當高的概率胚胎會存在DNA紊亂,最後可能導致無胚胎可植入或者高畸胎率。 而如果選擇捐卵,捐卵者一般都是二十幾歲身體健康的女性,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成功率。
植入胚胎數目:理論上,植入胚胎的數目增加會增加著床的概率,但並非同比例成倍增加。但是,增加著床概率的同時,會造成多胞胎的概率也大大上升,最後可能需要通過減胎手術將多餘的胚胎打掉。無論是從對代母的身體的影響和人道角度來講,都是不提倡的。如果保留多胞胎,那麼妊娠和生產的風險就會增加,造成輔助生殖訴求方的醫療風險或經濟損失。因此,越是負責任的醫生,越會有效的控制植入胚胎的數目,當然可能就會對成功率造成一定影響。
2.手術年齡分布不同導致成功率不可比
病人年齡對卵子的質量會有關鍵的影響。根據統計的數據,35歲,37歲,40歲和42歲都是分界嶺,因此SART報告裡成功率必需按照這幾個年齡區間劃分,不能混為一談。而每個診所每年所實施的手術的年齡分布是不同的,也是不可控的。所以如果看到的只是整個診所的成功率並無具體比較意義。
3.病人的病理情況不同和診所門檻高低導致成功率不可比
現在不孕不育已經有很多檢查和治療手段,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可查明的原因(比如許多病友都是習慣性流產,國內和國外醫生要求的檢查都做了,可還是無法知道原因。)和一些無法徹底治療的病情。對於這樣的疑難雜症,有些診所因為技術不成熟沒有把握,直接拒絕接受該病例,反而會維持比較高的成功率的名聲。
當然,並不是說大家都不需要去參考診所的成功率了。只是希望大家能坦然地面對可能存在的失敗,不要將診所的成功率簡單粗暴的映射到自己的案例上。許多病人往往會一開始就把期望值放的很高,當得知第一次植入失敗後,心理上完全不能接受。相反,也希望大家不要糾結於幾個百分點的差別上,對醫生對自己失去信心。還沒有開始周期,就一直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都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內分泌,乃至卵子和胚胎的數量和質量,最終可能造成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