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面回顧
今日冬至,馬上要到年底了,市場選擇向上突破的概念降低,更多是一種強勢震蕩的格局,當前滬指企穩在5日均線附近,目前形態還是不錯的。
現在指數明顯是失真的,也就是說,光看指數風險不大,但是很多個股跟市場保持不同步。
滬指目前支撐為在3380點,壓力為在3420點,創業板指數方向,依然維持上漲趨勢,本周重點關注滬指能否再度收復3400點。
當前兩市7000億水平繼續走震蕩,8000億或更多則看高一線。
心態放好、對指數預期不要太高,重個股就行了。
消息面
中央經濟會議對於經濟中的慢變量進行了詳細部署。
經濟發展目標——不再設置具體增速數據
2020年之前,中國經濟增速目標都會受到「十三五規劃」「翻一番」的目標約束,而2021年是沒有潛在經濟增速目標的首年。
在本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並沒有明示或者暗示經濟增速目標,只說了「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如此以來,2021年開始,中國經濟終於不會因為要完成一個GDP數據而去進行刺激,未來中國的信貸周期有望逐漸熨平。
2021年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改革、擴大內需的具體行動,有望成為釋放經濟動能、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驅動。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改革是重頭戲。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增強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明年首要的兩件任務,接下來抓緊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供給側與需求側改革相結合,堅持擴大內需促進內循環。
促進就業、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發展數字經濟、深化新型城鎮化,挖掘消費潛力。此前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管理」。
依託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8億多網民,打造以內需、消費為主要的國內市場和增長基礎,而改變以前過度依靠「投資」的模式。
重公平與保民生是政策焦點,關注反壟斷與大城市住房問題。
過去1個多月決策層、監管層密切發聲、關注新經濟業態帶來的新型壟斷、新型大而不倒、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混合型風險。
決策層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但反對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
住房問題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整頓租賃市場秩序。
技術面:
大盤:上周五分時激情了25分鐘左右,然後就是一路的低迷震蕩;
下午大幅跳水,弱勢至收盤;K線收出小的陰星,從形態來看,屬於正常的震蕩行情;
但是大家也指數大盤指數很虛,一個上證50中的幾隻個股就能控制大盤的走勢,然後可以數千家 個股下跌;
創業板走勢又回到了,指數強,個股跌的市況中。
2021年,隨著疫情衝擊平復,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市場流動性均將回歸到宏觀向微觀下沉的趨勢。
機構優勢持續凸顯,互相成就、強化機構牛、結構牛。
消費升級時代到來,消費者更注重品質和品牌消費。
我國人口呈現老齡化、戶型小型化等特徵,這將推動消費產業結構的變化,催生出新的消費場景,建議關注未來三大消費新趨勢:
1。健康意識提升催生健康需求;
2。家庭結構小型化催生便捷需求;
3。消費群體變化催生個性化需求。
明年將重點關注三條主線:第一,受益於全球經濟改善的領域,包括家電、化工和紡織服裝。
新能源車、光伏等也值得關注,其短期業績向好能夠支撐相對較高的估值。
第二,關注整個消費鏈條,上半年重點關注可選消費,如白酒、家電、家居、機場和汽車零部件,下半年可關注食品、輕工等領域。
第三,製造業的相關板塊也值得關注。
機械和電力設備等板塊明年依然會有比較多的機會,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盈利改善後會有資本投入。而地產鏈、基建鏈可能需要慢慢兌現收益。
心得
股市,就是和平時期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
它是一個公正無私的審判官,會很快檢閱出你的對錯、能力、決斷力、智慧等等一切的高下。
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一直過著事實上沒有「對錯」、自己總是正確的日子。
可惜的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聰明,到了股市裡,立馬就變得沒有了用武之地。
股市是一個需要智慧,而非聰明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多數「經驗」、「知識」、「技能」……到了股市中,立馬不再管用 。
如果說世俗生活的經驗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的話,那麼50歲的人,肯定比40歲的人更能在股市裡賺得到更多的錢。
很可惜的是,股市不認世俗的那一套。
這也間接證明了,世俗生活中的不少經驗和知識,其實是錯誤的。
也正是因此,習慣了按照世俗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去生活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不會取得成就的,也難以因此而獲得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
那些獲得了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的極少部分的人,都是克服了人性弱點,「逆著人性」去選擇去判斷的獨立思考的人。
篇幅有限,知識講到這裡,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我,也可以給我發消息,我每個交易日都會給大家分享股市短線解讀,每天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以也歡迎大家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