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1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舉行的溫總理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兩會中外記者見面會。回顧溫家寶的九年總理任期,也讓我們從記者會開始。
執政關鍵詞抗擊非典2003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溫家寶當選為國務院總理。當選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引用了一句林則徐的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言猶在耳,新一屆政府就遭遇了非典的嚴峻考驗。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位上任不久的總理多次深入北京的學校、工地、社區、超市、醫院,考察防治疫病的情況。他堅定地說: 「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非典型肺炎蔓延。」
一年後,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回顧了新一屆政府過去一年的作為,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他的聲音平和但堅定。
溫家寶:這個病啊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人一定能夠戰勝它。
執政關鍵詞反腐溫總理曾說:最危險在腐敗 國之命在人心。04年的記者會上,溫總理就反腐作出承諾。
溫家寶:我鄭重向人民代表大會做出的保證,要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處理貪汙腐敗分子,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
當年,反腐力度空前。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66705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70850人,從「審計風暴」後的整改到災難引發的高官問責,無一不反映出中國政府懲治腐敗的決心和力度。
執政關鍵詞農業「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溫總理曾這樣評價農業。
溫家寶:如果你懂得了農業,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我不是個經濟學家,但我深知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在中國的極端重要性。
近年來,農業始終是本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宏觀調控的重點。糧食產量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八連增」,2011年達到11424億斤,比2003年增加2810億斤。
執政關鍵詞教育在07年的兩會之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的開場白為這一數字作了一個最好的註腳「我收到了一個代表轉來的一所小學學生寫給我的信。儘管再忙,我還是用毛筆親筆給孩子們回了。」
這所小學就是位於贛州新老城區接合部的贛州市濱江二小。按照中央部署,江西同步免除城鄉義務教育的學雜費。3月,濱江二小186名免除學雜費、課本費的小學生給「總理爺爺」寫了信。
當年8月,武漢青山區19歲女孩王瀟也收到了一封來自溫家寶的親筆回信。 20多天前,王瀟收到華中師範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後,她給溫家寶寫了一封信,感謝政府部門推行的師範生免費教育,因為如果沒這個政策,她就上不起這個學。「總理爺爺,是您,圓了我老師夢」。
在溫家寶看來,師範生免費教育制度是教育的堅實基礎。
溫家寶:教育事業是人類崇高的,教師是天底下無尚光榮的職業,需要建立制度,什麼制度呢?其實最重要的制度免費生來將來畢業的去向一定是要當教師。
這兩次書信來往,或許可以解釋,當年,溫家寶在政府作報告中談到教育時,為何贏得了全場7次熱烈的掌聲。
執政關鍵詞汶川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地震。當天下午,剛從河南考察農業抵京的溫家寶,第一時間折返機場奔赴災區。在餘震不斷發生的廢墟上,溫總理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
溫家寶:搶救人的生命是我們這次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做到每一個受災的縣,每一個受災的鄉,每一個受災的地方都有救援人員。
《紐約時報》在隨後的報導中說:溫總理對災區群眾高度關切的形象和他親臨第一線的鮮明姿態一次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與其他一些國家發生災害後政府的遲緩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領導人的努力證明了在關鍵時刻中國政府能夠做到反應迅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如是說:團結和愛國浪潮席捲中國,他們是一個團結的民族,緊緊聯合在一起。
執政關鍵詞暖心暖經濟對國家來說,經濟要發展,對民眾來說,民生就是過日子。所以,從2003年上任開始,每到物價上漲的關頭,幾乎都能看到溫家寶到超市、批發市場察看物價的報導。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廣州的東川新街市、興平市西吳鎮生豬養殖專業村等地,三年間他曾多次和天南地北的群眾聊過物價。 當時CPI居高不下時,溫家寶與市民交談的話題,多圍繞著「菜米油鹽醬醋茶」。
溫家寶:豬肉多少錢。
市民:豬肉剛才問了一下8塊8。
溫家寶:雞蛋呢?
市民:雞蛋,4塊幾,4塊7,還是4塊8,4塊多。
溫家寶:你說的跟我掌握的價錢差不多,4塊7毛5,菜貴。
市民:菜貴就是菜可貴了。
溫家寶:青菜貴。
市民:綠一點的香菜4塊錢,可能那些是2快多吧普通的。
溫家寶:什麼都貴。
市民:是,是什麼都貴。
誠如溫家寶所說,社會事業最能體現公平正義,也直接反映群眾切身利益和對改革、發展的要求。這些年社會事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反映了社會事業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而民生境況實實在在的改善更是給本屆政府的工作做了最好的註腳。
「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不管歷史的車輪如何向前,國家總理溫家寶的聲音,都會永遠迴響在歷史的檔案中。
溫家寶:我秉承「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為國家服務整整45年,我為國家、人民傾注了我全部的熱情、心血和精力,沒有謀過私利。我敢於面對人民、面對歷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真誠希望,我,連同我這一生,給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記,並隨著我日後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中國之聲編輯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