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助貧困家庭學生22餘萬人次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 2016年至2020年,安陽市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2餘萬人次、1.53億元,實現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覆蓋,沒有因貧失學問題。同時,落實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2016年以來,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1328人、77萬元;發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6023萬元、9099人次,為貧困家庭的高校學子鋪設了一條綠色成才通道。安陽市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劉志軍介紹說,教育保障資助政策是實現扶貧對象「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基礎政策。
-
河南4年來累計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
2015年,在河南省教育扶貧政策的幫助下,3個孩子均順利入學讀書。在河南,像這樣通過教育扶貧政策改變命運的學生,四年來就有759萬多人次。「義務教育有保障」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是貧困家庭擺脫貧困的根本之路。
-
四年來,河南累計發放助學金33.19億!讓759.03萬學生受益
「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從省教育廳到各市縣區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想辦法,採取包括發放學生在校資助情況「溫馨告知書」和「兩封信」在內的各項措施,向社會、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資助工作政策,努力使大家了解學生資助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學生應助盡助。
-
河南4年來發放33億元資助金 確保不因貧失學輟學一人
闞力 攝中新網鄭州9月17日電 (記者 闞力)河南省官方17日對外通報該省教育扶貧工作稱,自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該省累計資助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超759萬人次,發放資助金逾33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
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其中,資助學前教育幼兒914.41萬人次,資助金額116.26億元,比上年增加4.35億元,增幅3.89%;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2025.70萬人,資助金額202.84億元,比上年增加11.85億元,增幅6.20%;資助中職學校學生1592.86萬人次,資助金額305億元;資助普通高中學生1240.23萬人次,資助金額185.01億元,比上年減少4.78億元,降幅2.52%
-
鄭州困難學生資助工程惠及177萬人次 5年發放資助金額14.81億
來源:河南商報原標題:鄭州困難學生資助金五年發放14.81億 教育可幫助貧困地區「拔窮根」,在這方面,鄭州做了哪些努力?困難學生資助工程惠及177萬人次發布會上,鄭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昭傳介紹,在「困難學生資助工程」方面,鄭州緊緊圍繞「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總體目標,建立健全資助工作制度,「2016年以來,共發放資助金額14.81億元,惠及學生177.17萬人次,其中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19億元
-
44億元資助60萬大學生!河南貸款發放和資助學生數量再居全國首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11月19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8日,我省發放2020年度國家助學貸款43.89億元,資助省內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學生60.07萬人,貸款發放和資助學生數量連續四年居全國首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再添新績
-
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
其中,資助學前教育幼兒914.41萬人次,資助金額116.26億元,比上年增加4.35億元,增幅3.89%;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2025.70萬人,資助金額202.84億元,比上年增加11.85億元,增幅6.20%;資助中職學校學生1592.86萬人次,資助金額305億元;資助普通高中學生1240.23萬人次,資助金額185.01億元,比上年減少4.78億元,降幅2.52%
-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2016年來,全省發放33.19億元...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介紹,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精準發放,如何確保數據準確?省教育廳與省扶貧辦密切配合,在每個學期開學後,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準確的精度比對貧困家庭學生數據,確保資助學生情況清楚、數字精準。
-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2016年來,全省發放33.19億元資助金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介紹,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
河南省召開教育扶貧專場新聞發布會 四年來累計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
河南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採取包括發放學生在校資助情況「溫馨告知書」和「兩封信」在內的各項措施,向社會、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資助工作政策,使大家了解資助政策,對貧困家庭的學生「應助盡助」。
-
2020年懷寧縣發放1874萬元助學金
「大兒子在大學,每年辦理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校還發放4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小兒子在上高中,每年學校發放3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學校還免收學費。女兒在上中學,學校不僅免收學費,還發放了3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和2000元校內助學金。一年下來我家三個孩子享受國家的教育資助有2萬多元。」黃鳳榮心裡有一本明細帳。
-
市關工委舉行2020年秋季助學金發放儀式 76名貧困大學生受資助
9月15日上午,汕頭市關工委在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舉行2020年秋季助學金發放儀式,來自市、區關工委有關負責人、助學愛心人士及受助學生和家長共80人參加活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林華乾出席儀式。儀式上,市關工委領導及市關工委關愛幫扶義工會領導向受助學生代表發放助學金。同時向愛心企業家頒發捐款榮譽證書。今年文科高考573分的陳佳純代表受助大學生作表態發言,對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表示感謝。
-
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
其中,1098.33萬學生享受免學費政策,資助金額219.66億元;282.47萬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政策,資助金額56.18億元;地方政府資助91.83萬人次,資助金額8.36億元;學校資助29.36萬人次,資助金額為1.44億元;社會資助4.33萬人次,資助金額1.76億元;頂崗實習123.38萬人次,資助金額為112.56億元。 1.
-
四年,河南發放 33.19億元資助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樊雪婧「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全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介紹,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
-
重慶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2018年初獲學費資助1.89億元
中新網重慶新聞7月10日電 (記者 劉賢)重慶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資助是重慶2017年年底出臺的政策。重慶市教育委員會10日向媒體介紹,2018年初已發放重慶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資助資金1.89億元,惠及學生6.08萬人。 圖文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總會計師郭小萍介紹學生資助情況。
-
甘肅2020年落實學生資助資金36.1億元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新華社蘭州12月10日電(記者 白麗萍)記者10日從甘肅省教育廳獲悉,甘肅2020年共下達中央和省級財政學生資助補助經費36.1億元,受益學生達240.1萬人次。2020年,甘肅減免學前教育保教費10.3億元,受助幼兒87.3萬人次;發放城鄉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資金5.7億元,受助學生72.1萬人次;面向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雜費、發放國家助學金總計4.1億元,受助學生27.1萬人次;面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除學費、發放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共計4.6億元,受助學生25.2萬人次;面向高等院校學生,發放綜合資助資金11.4億元,受助學生
-
太原市小店區一中發放助學金幫扶貧困學生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一中在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發放儀式。校長李勝勇在發言中希望受助學生能夠珍惜這個機會,利用好這筆資金,更好的完成學業,奮發向上,心懷感恩,自強自立,勇於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忠於祖國,報效祖國!受助學生代表發言: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學校的厚愛,並表示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黨和政府以及母校和社會的支持。近幾年來,小店區一中將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當作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
-
鄭州困難學生資助金五年發放14.81億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教育可幫助貧困地區「拔窮根」,在這方面,鄭州做了哪些努力?12月15日,鄭州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召開「鄭州市決戰脫貧攻堅教育扶貧工作新聞發布會」,曬出了「成績單」。
-
2017安徽春季學期資助資金發放完畢 貧困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不用...
8月2日下午,安徽省教育廳就本身貧困學生資助工作召開新聞發布會,並進行了網上在線答疑活動。自2007年至今,全省已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2036.4萬人次。2017年春季學期各項資助資金全部發放完畢,貧困大學生在學前、學中、學後均不用愁資金問題,此外,在培養單位、教育層次、公辦民辦學校和所有區域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