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於8月13日宣布,川普政府將推遲原定於下月開始對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在內的某些中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具體方案如下:
一是將部分涉及健康、安全、國家安全和其他因素商品移出加稅清單;
二是將涉及手機、筆記本電腦、部分玩具、鞋類和服裝等產品,加徵日期推遲到今年12月15日;
三是對其餘商品從9月1日起加徵10%關稅。
同日,中美雙方磋商團隊進行了電話溝通,並約定在未來兩周內再次通話。
市場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貿易摩擦迎來轉機的可能性,全球股市聯手反彈,人民幣匯率則大幅回升。
然而似乎這一切只是「一日遊」,不但港股到昨日收盤已經轉跌,昨晚的美股也重新回到了下跌軌道中。
推遲徵收關稅究竟影響幾何?川普政府又在打什麼如意算盤?國泰君安宏觀團隊通過分析此次舉措背後的兩大驅動力,試圖發現「大」手筆背後的「小」心思。
01
「大」手筆?
對於3000億關稅清單的免除事項,資本市場為之一振。
然而如果我們將清單拆分來看,實際上完全免除的僅有3.1%,9月1日落地佔比38.9%,推遲到12月15日落地佔比58%。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絕對談不上應該立刻樂觀。
▼3000億10%加稅清單中部分商品
2018年自中國進口金額及佔比(美元)
數據來源:USITC, USTR,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數據來源:USITC, USTR,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02
「小」算盤!
事實上,自8月1日川普發推特宣布對餘下進口商品加稅以來,美股連續大跌三天,人民幣匯率走弱破七,中方則暫停農產品購買。
這一結果,絕非川普「喜聞樂見」。他一直利用「出牌+壓力測試」組合不斷推進的貿易戰,現在遇到最強的市場阻力。
因此我們認為,本次關稅上的推遲與撤銷處理主要有以下兩點考慮:
一為談判
有兩個背景條件:
一是川普能否連任成功,關鍵在於搖擺州選票,策略之一,即與中方達成貿易協議,大規模出口農產品;
二是聖誕購物季消費者的購物情緒至關重要,將直接影響2020年2月開始的黨內初選。
因此,川普對購物季最核心的手機等商品加稅延後,其對內妥協的意圖不言而喻。
所以,我們堅持一直以來的判斷:11月16日-17日APEC會議,如果中美兩國元首會晤,貿易爭端將大概率迎來關鍵性改善。
二為降息
7月31日美聯儲出乎川普和市場預料,只做了小幅的預防式降息,且官員表態偏鷹。川普隨即升級中美貿易摩擦,令美國經濟進一步承壓,也有逼迫美聯儲就範之意。
現在,川普通過分拆加稅,雖然迎合了市場,但又不至於完全撤回對美聯儲的壓力。
分拆加稅聲明公布後,道指漲1.48%,納指漲1.95%,CME 9月18日美聯儲降息50bp概率提升到97.3%。
03
下一步?
我們之前曾在《若再加徵關稅,誰會買單?》中分析過,若美國對華全面加徵25%關稅,將直接推升美國核心通脹0.5個點左右。
無論是從經濟影響,還是談判手段來看,川普的「極限壓力」都已經走到了尾聲。
11月的APEC會議和12月15日的分拆關稅到期日,將成為下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