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智能營銷平臺UMIC課堂第三期——【聚焦增長】於5月26日結束第四場直播。今天為你帶來直播嘉賓網紅自媒體人薑茶茶,分享主題為《資深自媒體人教你如何打造個人IP》的課堂觀點解讀。
越來越多超級個體正在崛起,隨著平臺完善和賦能,個人IP正在成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IP?抓住時代賦予的每次機會?普通人還有沒有做自媒體的紅利?自媒體如何變現?
薑茶茶,同名公眾號「薑茶茶」創始人,2018年福布斯U30青年精英代表,前奧美文案。寫過很多吐槽廣告圈的文章和漫畫,爆款《節操詞典》的創作者,從公眾號成功跨界短視頻,同時也是廣告圈第一大社群操盤手,今天由她來為你解答上述問題。
1、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10萬+
我們被10萬+、爆款視頻充斥眼球,但如果你想急功近利,明天就做到10萬+,這是不太可能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
2、自媒體成功沒有固定路徑
沒有包教包會的方法,因為每個自媒體的發展路徑是獨一無二的,我只能總結一些方法,把我走過的坑分享給你。
3、做自媒體之前的經歷,決定了你能夠發力多久
為什麼咪蒙可以開號就10w+?為什么半佛仙人可以兩個月就百萬粉?為什麼我不行?
大V在成名之前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行業經驗,比如咪蒙很早就是媒體作者,六神磊磊之前在新華社工作,還有蘿嚴肅之前也是知名的娛樂記者。如果你和他們同時開號寫作,看似是一個起跑線,其實人家已經站在終點。
4、請調整你的心態
做自媒體之前,調整好心態,做好以下準備:公眾號寫半年都是100+的閱讀;B站視頻一直播放量幾百;做3年才能小有名氣……如果你能接受,再開始。
我做短視頻有段時間,也有些成果,在各大視頻網站都有嘗試,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短視頻和中長視頻是兩個邏輯。短視頻大多是Kill time,就是消磨時間的搞笑段子。中長視頻以Save time為主,科普、十分鐘帶你看電影等。短視頻已經飽和了,中長視頻有機會。
1.Save time類視頻
最多的就是知識分享,有這麼幾類:
1) 大眾知識類,需要自己搜集、整理很多資料再輸出,用戶通過看你的視頻能節省時間。
2) 垂直自媒體類,在某個行業結合自己經驗產出的,比如巫師財經、半佛仙人、羅翔等。大家關注度比較高的,就容易火,如金融話題要比營銷話題更容易火,因為普通人也關心錢。
3) 實用類,美妝、健身、美食博主等。
4) 開眼類,利用信息差、搬運外網新聞的,如英國報姐,告訴你世界原來還可以這樣。
5) 熱點解讀類,比如小聲BB、蘿嚴肅等。
2、Kill time類視頻
有這麼幾類:
1) 最常見的就是才藝表演,唱歌、跳舞、畫畫、彈鋼琴、手工等。有純技術型,比如代古拉k;還有加了點創意型,比如手工耿和李子柒。
2) 劇情類,比如沙雕劇情,還有段子、搞笑視頻等,現在短視頻網站的主流內容是這些。
3) 共鳴類,做情景還原和解讀的,比如papi醬、情感博主。
4) vlog類,需要強調的是,vlog在我看來是偽需求,沒有人想看一個普通人是如何生活,如果是明星,自帶流量,他的內容才有主動看的欲望,普通人我不建議做vlog。
卡思數據之前做過一份視頻內容行業報告,在熱門的娛樂、搞笑等領域,內容供過於求,競爭壓力更多。詳情看下圖。
就視頻來說,播放量就是用腳投票的,用戶喜歡和不喜歡,從播放量能可以看出來。在播放量和內容質量衡量上,也是你要長久思考的問題。
1、0粉絲環境下如何寫出高閱讀的文章/視頻
如果你打算靠自媒體做自己的個人IP,首先要想的是通過什麼平臺,公眾號還是短視頻平臺?
我在2015年做公眾號,第二篇文章獲得了十多萬閱讀,當時只有200個粉絲,當然那是在紅利期的時候。
現在紅利期過了,你要做的是第一波熱度的傳播,因為公眾號是去中心機制,沒有AI推薦。在低粉絲量情況下,先要確定自己的定位,以及明確周邊是什麼類型的人,你的早期內容只能靠影響周邊人去傳播。營銷的朋友多就寫營銷相關,電競的朋友多就寫電競。因為認識的人永遠是你的第一批粉絲,你掌握的傳播資源就是你的朋友圈。
我不建議普通人從這個平臺入手,因為太難做了。
短視頻平臺的邏輯是,會通過同城、認識的人、以及AI算法,來給你推薦視頻。需要強調的是,推薦方式是通過層級流量池。第一個視頻都會給300~500播放量,通過轉發、評論、點讚等維度,再安排進下一個流量池,流量逐步加大。如果被算法評為質量低,則無法進入下一層。
所以大家要盡力去擴散自己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平臺給予的流量,成為熱門。
2、寫文字還是做視頻?
就內容而言,娛樂性圖文內容,明顯不如視頻的聲光電更吸引人。乾貨類內容,建議文字、視頻一起做。
文字永遠是視頻的底層邏輯,不會消亡,但空間會被不斷壓縮,文字是一個存量市場,做增量非常難,不像視頻平臺現在用戶每天都在增長,優點是成本低、速度快。
視頻是未來的船票,一定要做,缺點是成本高、速度慢。
糾結形式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做什麼方向內容,做自媒體精力都是有限的,要看清方向再上路。
3、私域流量的運用
一個KOL粉絲構成:大概10%是「腦殘粉」,你說什麼他都說對;80%是牆頭草,跟著輿論跑;還有10%是黑粉。培養粉絲不只是關注就結束,一定要提高他們的粘性,也就是轉化成私域流量。
大家要明白,你做自媒體,很難收穫比自己更厲害的人。自媒體本質上是一種降維打擊,比你厲害的人是不會關注你的。
說到私域流量,就要談社群、養小號。最近微信管理非常嚴格,你要帶小號微信出去散步,不能老充電,還要多互動、多發朋友圈,讓自己看起來是真人。好友數不要過3000,當然要符合微信運營規定,否則必降權。
還有就是拉群,做社群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為你貢獻選題,也可以讓別人創造的內容幫你維持粘性,讓粉絲之間產生連結。
4、內容選題小技巧
這就是看自己的信息敏感度,可以多刷知乎、微博熱搜找熱點,要培養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靠長期培養的「手感」。
5、如何聰明變現?
自媒體不只接廣告這一種變現形式。
舉個例子,為什麼遊戲中很少插入廣告?核心原因是這些用戶價值高,付費意願強,你就有很多變現方式,比如皮膚、裝備等。反之,如果用戶價值低,才適合接廣告。
粉絲少情況下,怎麼變現呢?給你說個真實案例。
一個在韓國生活的博主,經常在知乎回答如何辦韓國籤證、如何在韓國生活等問題,粉絲就幾千,廣告價值很低。但他給韓國留學的教育機構推薦學員,成功推薦一個分1萬佣金,一年賺了100萬。
自媒體變現方式很多,當你有了一部分用戶後,要針對用戶需求痛點給一些解決方案或產品,還是有很多出路的。
需要說明的是,不要幹跟自己人設不符的事,不要強追熱點。做廣告營銷活動,就不要強行去直播帶貨,那樣只會讓自己走得越來越偏。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最後想說,流量時代,永遠不乏熱門話題、焦點人物,很多人也都想萬眾矚目。但在打造個人IP之前,一定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為別人提供什麼?別人為什麼要關注我?
為別人創造價值,永遠是你做個人IP的起點,以及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