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視頻類一等獎
《「智」止謠言系列短片》
報送單位/個人:
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
《捉謠記》
報送單位/個人:
濟南之式傳媒廣告有限公司
平面類一等獎
《建議轉發!你在無中生有、移花接木、憑空捏造……》
報送單位/個人:
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
《掃除網絡謠言系列》
報送單位/個人:
聊城市委網信辦
文章類一等獎
《注意啦!別再被這幾類謠言所惑》
報送單位/個人:
泰安市岱嶽區融媒體中心 倪青華 王慧
自媒體網絡的隨意性、低門檻、零成本,加之缺乏「把關人」,為虛假信息的滋生和傳播創造了條件,以謠言為代表的「假新聞」像野草瘋長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通過對近幾年多發、常發的謠言案例進行梳理、歸納、分類,發現謠言內容大多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衛健、教育等領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對對這五類典型案例從源頭、過程、真相等逐一進行解剖,從中找出自媒體網絡謠言傳播的特點、難點和重點,期望為治理部門澄清謠言、打擊謠言提供參考,為人民群眾識別謠言、消除謠言提供幫助。
一、政治類謠言案例——肆意歪曲、詆毀英雄
2018年6月12日,由江蘇省淮安市檢察機關提起的全國首例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在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判處曾某於七日內在本市市級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
真相:檢察機關出具的證據顯示,2018年5月12日下午,消防戰士謝勇在淮安市某小區內執行救火任務時不幸犧牲,隨後被公安機關批准為烈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然而,就在烈士親屬、社會群眾沉浸在悲傷時,5月14日晚,網民曾某針對謝勇烈士救火犧牲一事在微信群中發表極端性、侮辱性言論,歪曲謝勇烈士英勇犧牲事實,並宣稱「別說拘留,坐牢我都不怕」。5月21日,經江蘇省檢察院批准,淮安市檢察院依法決定對曾某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點評: 微信等自媒體,不是公民的「法外之地」。近些年,一些對執政黨和社會制度不滿的人,利用微信等自媒體的私密性任性而為,惡意製造、散布謠言,抹黑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雷鋒等先烈的英雄事跡,質疑英雄之聲一時間甚囂塵上,歪曲國史、黨史、軍史,衝擊社會主流價值觀,在社會上特別對年輕一代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網絡時代,如何更好地捍衛英雄?必須旗幟鮮明,以真相還原歷史,以證據破除質疑,堅定有力地回擊這種肆意歪曲事實、隨意詆毀英雄的不法行為,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經濟類謠言案例——散布謠言惡意中傷他人
2015年1 月18 日,山東省梁山縣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楊某,突然接到安徽省某公司經理反映大量客戶退單電話。追問之下,楊某得知,退單原因是由於在安徽從事罐車行業的「朋友圈」裡正熱傳著「某公司罐車發生爆炸」的圖片信息。「有圖有真相」,讓客戶對某公司的產品質量產生了質疑。
真相: 36歲的河南籍農民方某,主要從事水泥罐車銷售業務。近幾年,山東梁山某公司生產的罐車在當地銷售業績非常好,與方某經營的的罐車品牌形成競爭。為打敗對手、搶佔市場份額,方某最終想出在「 朋友圈」發布 「楊嘉罐車發生爆炸」的虛假信息來,經過「朋友圈」的相互轉載,導致該公司生產的23輛罐車合同不能履行、20輛罐車銷售合同無法籤訂,造成直接損失 80 餘萬元。2015年3月12日,方某某被公安民警抓獲。
點評:經濟類微信虛假信息佔比雖然不是很高,但危害極大,一條小小的微信謠言,可能讓一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大財團瞬間垮塌。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平臺散布經濟類虛假信息,要麼詆毀企業品牌或企業領導人,要麼損害他人商業信譽,要麼打壓競爭對手進行不正當競爭,要麼製造虛假信息進行詐騙,給企業、法人和社會自然人直接或間接造成財產或經濟損失,嚴重幹擾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必須加強依法治理。
三、社會類謠言案例——國家確定4個全球城市和11個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15日,由媒體機構主辦的公眾號發布文章《國家中心城市最終確定,11城市成功入圍,廈門黑馬闖進名單!》,該文稱:「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終於塵埃落地,11座城市奪得這一稱號。」截至2017年3月21日,相關網絡新聞資訊超過4000篇,微信文章超過2000篇。
真相:2017年3月22日,住建部網站刊發闢謠消息稱:「針對某媒體報導《終於定了:中央確定4個全球城市和11個中心城市》,住建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該報導毫無根據,純屬不實報導。」住建部的闢謠信息為這一流傳長達3個多月的跨年度謠言畫上了句號。
點評:此類微信虛假新聞屢見不鮮,大多為一些微信新媒體與房地產商「勾結」策劃,企圖通過發國家中心城市虛假信息,抬高城市地位,進而炒熱房市、抬高房價而為,導致房價虛高甚至房產泡沫潛在危機。
四、衛生健康類謠言案例——中國賣鹽的是畜生
2018年8月中下旬,《中國賣鹽的是畜生》一文在微信「朋友圈」裡廣為傳播,文章以某教授的名義,指出鹽裡面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對人體肝臟腎臟造成傷害。因食鹽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品,文章的傳播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真相: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是否安全?就此有媒體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機構及相關專家。得到的答覆是:「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常見的抗結劑,添加到食鹽中是經過安全性評估的,很多國家都在用,沒有問題。」
點評:一些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專家表示,食鹽作為最常用的調味品,有關「炒作食鹽」的謠言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幾年前就出現過,曾引發「搶鹽潮」,反覆傳播就是這類謠言的特性。謠言背後可能涉及商業操作,是概念炒作,消費者要小心「被營銷」。比如,宣傳普通鹽、國產鹽不能吃,要吃高端鹽、進口鹽。加了抗結劑的鹽不能吃,那麼不加抗結劑的鹽就可能要漲價。對這類謠言,政府部門應及時闢謠,澄清事實,避免引起恐慌,擾亂市場秩序。
五、教育類謠言案例——急死了!「劉明煒」同學的高考準考證丟失了
近幾年,每逢高考,全國各地手機用戶的朋友圈裡都會收到一條類似的信息:「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號碼13373515981。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真相:幾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全國各地都會有這樣的信息冒出來。從以前的白婭倩同學,到楊雷雷同學,到今年的劉明煒同學。而且同一個同學的所留電話號碼還不一樣。那麼,每年都按時出現的這種丟準考證謠言,發布者到底抱著什麼目的呢?警方表示,這類消息的發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發布諸如丟失準考證等謠言,留下收費電話,一旦市民按電話號碼回撥過去,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則會掉入吸費陷阱。
點評:這類謠言的傳播,基本上是每年高考前一個必備項目了,真心希望廣大手機微信用戶「長點心」,別再繼續因被「道德綁架」上當了。
謠言始於「稚」者,而止於智者。通過對以上謠言進行歸納分類,並通過五類典型案例分析謠言產生的動機、過程及後果,揭示其事實和真相,期望有關治理部門更及時地闢謠、更精準地打擊,幫助社會大眾更好地識別謠言、消除謠言、不為謠言所惑,自覺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輿論生態。
《對謠言說「不」,勇做網絡秩序的守護者》
報送單位/個人:
費縣紀委監委 李永良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人們對之恐懼不安,給我們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謠言也層出不窮。今年又是潤四月,前不久在網絡上社會上謠傳:在閏四月裡送面魚,送面刺蝟,送面蘋果,送雞蛋能夠消災去禍。於是,人們相互贈送,麵食店、糕點店生意意外火爆,訂單應接不暇。聽聽這真是無稽之談。類似這樣的現象在以前也常有發生,如:日本核洩漏後,有謠言「碘鹽防輻射」,弄得一夜鹽價上漲;張悟本說的綠豆能治百病,人們紛紛哄搶綠豆;還有「毒花生」「秦火火」事件的教訓更讓我們深刻牢記著。
以上這些現象之所以頻頻發生,網絡謠言之所以有市場,不免有一些不法分子懷揣不良動機,大作網絡炒作文章,誤導人們思維,幹擾人的判斷,扭曲人的理性,利用網絡語言製造恐慌,謀取利益的可乘之機。也不免有一些人獵奇獵色心裡作祟,他們總樂於關注「桃花事件」,點擊「花邊新聞」,甚至像毒癮發作一樣,天天不看就難受。網絡謠言就像毒品一樣毒害了人們,敗壞了社會風氣,擾亂了社會秩序,損害了社會信譽。我們應該清掃網絡空間,優化網絡環境,做網絡秩序的守護者。
中國俗語中有「三人成虎」「無中生有」等成語,都表示謠言;還有「謠言惑眾」的說法,這說明謠言的欺騙性和蠱惑性。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辦公,網絡學習,網絡購物,網絡交友,網絡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正如人人都說的「沒有什麼都行,沒有手機是萬萬不行的」,一「網」而情深,可以說世界無處不在使用網絡,無網寸步難行。但是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一些謠言在網絡傳播,一發就能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謠言製造者,或是責任缺失,或是別有用心,或是見利忘義,他們誹謗他人、攻擊社會,是極具影響力的社會公害,是網絡空間的一塊毒瘤。據分析,中國網民規模數量已達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64.5%,任何一個微小的謠言乘以9.04億,都會是影響全國的大問題,我們務必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座談會上說:「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不信謠,不傳謠,堅決抵制謠言,淨化網絡空間是每名網民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名網民,我們該如何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呢?
心中有法,做正常網絡秩序的守護者。網絡言論自由都是建立在遵法守法的基礎上的,任何一種偏離法治軌道和道德規範的言論都是非法的,也不被世人所接受。網絡語言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內才有可信性,否則,「自由的空間」會變成「自由的墳墓」。
眼中有力,做清朗網絡空間的「孫悟空」。孔子曰:「智者無惑,勇者無懼,仁者無憂。」在網絡空間裡,我們要做一名智者,有一雙辨別是非的火眼金睛,勇於識別謠言,不被謠言所迷惑。對謠言堅決說不,敢於拿起手裡的武器與造謠者鬥爭到底,還網絡一個清朗的空間。
心中有責,做主流價值的傳播者。古人云:「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任何事情都要一身正氣,當謠言來了,我們敢於鬥爭,用正義的話語擊退刁蠻的謠言,用正能量抵制流言蜚語,讓謠言止於源頭,敗於正義,消失於大眾的嘲笑聲中。
謠言止於智者。謠言來了,我們不做旁觀者,做與謠言鬥爭的鬥士,要慧眼識別,橫眉冷對,拿起武器與之鬥爭,行使好正義的話語權,我相信真理永遠壓過謊言,就像油永遠在水上面那樣。
來源:山東省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2020年度山東省優秀網絡闢謠作品徵集活動一等獎作品展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