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在用於脈診的可穿戴傳感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0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在用於脈診的可穿戴傳感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10月11日電 10月4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中心林立偉、王曉浩課題組、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先進位造學部董瑛課題組在材料學國際知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利用可穿戴壓電駐極體傳感系統實現基於脈診的健康狀況評估》(Human Pulse Diagnosis for Medical Assessments Using a Wearable Piezoelectret Sensing System)的論文。該論文被《先進功能材料》雜誌選為該期的封底(Back Cover)文章。

圖為該期《先進功能材料》的封底

可攜式和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大大推進了移動健康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人體橈動脈處的脈搏波信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已經被中醫作為一種診斷方法(脈診)延續使用了上千年。如何利用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精確地採集脈搏波,並結合大數據分析,實現個人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測,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基於光學方法的脈搏傳感器目前廣泛應用於心率信號的提取,但其靈敏度較差,並存在較大的信號漂移,不能很好地實現不同壓力下脈搏波的高精度提取。

為解決上述問題,清華大學和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三明治」結構的柔性壓電駐極體傳感系統。「三明治」結構由氟乙烯丙烯共聚物/超軟性矽樹脂/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Ecoflex/FEP)構成,超軟性矽樹脂(Ecoflex)層上利用雷射刻出均勻分布的孔洞陣列,再與兩層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駐極體薄膜進行鍵合構成壓電駐極體結構。與其他利用摩擦產生電荷轉移的傳感器相比,該結構將電暈放電極化的電荷保存於空腔內側,不直接與人體接觸,保證了長期佩戴過程中器件性能的穩定性。

用於脈搏波監測的壓電駐極體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本工作對比了壓電駐極體脈搏波傳感器與商用光學傳感器在不同壓力下採集的脈搏波形,展示了不同志願者橈動脈處,寸、關、尺三個不同位置的脈搏信號,以及利用脈搏波形細節實現志願者的分類與識別。

光學傳感器與壓電駐極體脈搏波傳感器在施加不同靜態壓力下的脈搏波採集結果對比

 

模仿中醫寸、關、尺三脈的示意圖

該「三明治」結構的壓電駐極體傳感系統,具有很高的靈敏度與穩定性,可精確採集人體橈動脈在不同壓力下與不同位置的脈搏波。結合中醫脈診的經驗與理念,以及大數據分析的工具,壓電駐極體脈搏波傳感器在可穿戴移動健康和疾病診斷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與實際的應用價值,本課題組也將針對中醫脈診的客觀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該研究成果的通訊作者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董瑛副教授、林立偉教授與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鍾俊文博士後,第一作者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博士研究生楚堯,指導教師為清華大學董瑛副教授、王曉浩教授及林立偉教授。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和深圳市科技研發資金項目等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803413

供稿: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 編輯:趙姝婧 華山 審核:襄楠

相關焦點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發用於手勢識別的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
    帶有印刷柔性電極的自適應機器學習功能的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用於手勢識別想像一下在沒有鍵盤的情況下在計算機上打字,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玩視頻遊戲或在沒有輪子的情況下駕駛汽車。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開發的一種新設備的目標之一,該設備可以根據前臂中檢測到的電信號識別手勢。
  • 印刷柔性電極的自適應機器學習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用於手勢識別
    帶有印刷柔性電極的自適應機器學習功能的可穿戴生物傳感系統,用於手勢識別想像一下在沒有鍵盤的情況下在計算機上打字,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玩視頻遊戲或在沒有輪子的情況下駕駛汽車。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開發的一種新設備的目標之一,該設備可以根據前臂中檢測到的電信號識別手勢。該系統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有一天可以用於控制假肢或與幾乎任何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西安交大在工程化水凝膠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現有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多基於石墨烯、Ecoflex、織物等材料,因存在器件-皮膚界面機械強度失配、穿戴不適、生物相容性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水凝膠是一種高含水量的三維網狀聚合物,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接近人體皮膚的彈性模量,成為發展下一代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 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學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概況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採用華為遠程教育解決方案,可隨時進行遠程教學活動、召開日常辦公溝通會議、方便與全球各大高校進行遠程學術交流,極大的提高了遠程教學及溝通的效率。  背景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簡稱TBSI)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清華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大學於2014年聯合成立,致力於培養全球科技領袖和未來企業家。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因此,這種方式可以被用於監測運動效率,而不用再進行血液取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則在開發完全集成的無創貼片可穿戴傳感器陣列上取得了進展。這種多路復用生物傳感器集成了多傳感器陣列,可同時對汗液代謝物(葡萄糖和乳酸)、汗液電解質及皮膚溫度進行多路檢測。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因此,這種方式可以被用於監測運動效率,而不用再進行血液取樣。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則在開發完全集成的無創貼片可穿戴傳感器陣列上取得了進展。這種多路復用生物傳感器集成了多傳感器陣列,可同時對汗液代謝物(葡萄糖和乳酸)、汗液電解質及皮膚溫度進行多路檢測。 通過將柔性可拼接傳感器與共形電路板相結合,這一系統可對人體長時間運動的生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畢業可拿雙碩士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黃付平)近日,記者從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了解到,清華大學與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籤署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雙碩士學位項目協議,學生有機會通過2年半到3年時間,同時獲得清華大學的工學碩士學位和加州伯克利大學雙工程碩士學位。這是伯克利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舉辦的雙碩士學位項目,也是目前唯一運行的此類項目。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4日電 二維材料因其優異的電學、光學、力學和磁學性質,以及其在電子、光電子和自旋電子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近年來引起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醫學實驗室即將建成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醫學實驗室即將建成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016-9-24 肖玫麗  在美國伯克利要20年才能建成的學院,在深圳,或許只需要三年。  正在開展的2016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主任Gerard Marriott教授作為對話嘉賓,參與探討「精準醫療國際協同創新」。  Gerard  Marriott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透露:「學院成立兩年,今年是第二年招收博士,第一年招收碩士。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清華新聞網7月23日電(通訊員 馬小帥  攝影 餘飛慧)7月17-19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以下簡稱TBSI)國際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惠州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學界權威和業界領袖應邀參加,一同聽取TBSI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王曉浩林立偉團隊在《科學·機器人學》發文...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王曉浩林立偉團隊在《科學·機器人學》發文報導可高速運動的耐擠壓柔性機器昆蟲清華新聞網8月6日電(通訊員 張旻)8月1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王曉浩/林立偉團隊在《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題為「可高速運動的超魯棒類昆蟲柔性機器人」(Insect-scale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雙碩士學位項目今秋招生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陳簡文 通訊員 李敏輝) 記者從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singhua-Berkeley Shenzhen Institute, 以下簡稱「TBSI」)獲悉,日前,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教務長、副校長楊斌一行訪問了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Nicholas Dirks等深入探討了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合作辦學的若干重要問題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兩位學生獲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與...
    清華新聞網8月11日電 8月2日至6日,全球電力行業國際頂級會議——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與能源協會年會(IEEE PES General Meeting)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智能電網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楊侖和陽天舒同學均獲得此次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
  • 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 「能源衣」開發仍任重道遠
    發電織物的編織過程與可穿戴應用演示。供圖中新網上海2月21日電 (龔維 許婧)東華大學21日發布消息稱,該校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可穿戴能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兩棲能源紗線與紡織品的連續化與規模化製備》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團隊認為,纖維、紗線、織物將成為新一代發電載體。
  • 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建設
    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建設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通訊員 馬小帥 陳超群) 當地時間6月12日, 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在瑞士宣布,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建設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RISC-V
  • 信息學院王瑋教授課題組在納流體晶體生化傳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課題組在納流體晶體生化傳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detection in high ionic concentrations and enhancement of detection limit thereof by coupling nanofluidic crystal with reconfigurable 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的學術論文(DOI: 10.1039/C7LC00722A)在線發表於微納機電系統領域重要期刊
  • 物理科學學院副教授孫彬等在柔性可穿戴器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新聞網訊 日前,我校物理科學學院副教授孫彬等與上海交通大學黃興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張統一教授等合作研發了一款具有高效熱管理能力且可用於實時運動監測分析的高性能柔性可穿戴應變傳感器。物理科學學院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第一作者為2020屆物理學碩士研究生譚岑孝,孫彬、黃興溢和張統一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立學術倫理審查委員會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為促進科研項目健康發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日前設立學術倫理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簡稱IRB)。此次批准設立的學術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將由學院全職教授彼得·洛比(Peter E. Lobie)院士和伯克利加州大學倪楚勇(John Ngai)教授領銜籌備。他們在學術倫理審查工作方面均擁有豐富的國際實踐經驗。該審查委員會的設立,將保證學院科研項目的健康發展以及相關技術的正確運用。
  • 維塑科技深度合作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
    2018年9月28日上午,西安維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專利技術許可籤約儀式在TBSI舉行, TBSI共同副院長陳偉堅,技術轉移辦主任樊華,教授方璐及維塑科技CEO楊少毅,CTO褚智威等出席儀式。  本次與維塑科技的技術許可籤約,是TBSI技術轉移辦成立後首個籤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