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與2008年到2010年原環保部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性外來入侵物種調查數據比較,全國已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多了170多種,增加了三成多。一些外來入侵物種甚至成為新的優勢種群,被錯認為「土著」。
在上海,這樣的外來入侵物種也有不少。水葫蘆、空心蓮子草、加拿大一枝黃花、三裂葉豚草、互花米草、大薸、小飛蓬、一年蓬、阿拉伯婆婆納、臭薺、北美獨行菜、刺果毛茛、野老鸛草、北魚黃草等外來種在上海均呈群落狀分布。
棄用後「黑化」的豬飼料
水葫蘆在上海曾大量分布於蘇州河、黃浦江等水域及金山、青浦、松江、嘉定等區的河道中,通過多年不懈的治理,水葫蘆大規模現身的頻率得到了有效遏制。
水葫蘆其實是原產巴西的入侵物種,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後大量逸生,逐漸在上海等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面作威作福。
水葫蘆不挑剔生境且能快速繁殖,是其被選為飼料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上世紀我國糧食緊缺時,作為飼料有所貢獻。但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混合飼料逐漸取代水葫蘆,造成水葫蘆利用率降低,而逸為野生,使其大面積覆蓋河道和湖泊水面,其中包括許多用於交通、商業、電力、灌溉和旅遊等經濟活動的水體,給入侵地和周邊環境帶來極大危害。
除了堵塞河道,影響航運、排灌和水產品養殖以外,水葫蘆還會吸附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死亡後沉入水底,構成對水質的二次汙染,以及孳生蚊蠅、破壞水生生態系統進而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
目前,除了上遊攔截、人工打撈,對付水葫蘆的辦法並不多。
除草劑對水葫蘆只在短時間內有效。上世紀末,中國農業科學院生防所從美國和阿根廷引進了兩種專食性的水葫蘆象甲,被證明能較好地控制水葫蘆生長,但水葫蘆象甲對溫度、水葫蘆的「新鮮度」等十分敏感,而且從投放到獲得顯著控制效果的時間較長,加上本身又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引進物種,所以未能大範圍推廣。
工人打撈水葫蘆 李茂君 攝
1892年就已現身上海
如果要比較出現在上海的歷史,空心蓮子草堪稱水葫蘆的前輩。根據原環保部發布的《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1892年,空心蓮子草就在上海附近島嶼出現。如今,其在上海各地均有分布,多分布於光照弱、潮溼、人為幹擾較弱的林下或低洼的樹蔭下,及陽光充足的溝渠和水塘中。
和水葫蘆類似,原產南美洲的空心蓮子草也曾作為豬飼料,於上世紀50年代推廣栽培,此後被其他飼料替代,逸生導致泛濫成災。處於生長高峰的空心蓮子草每天可生長2釐米至4釐米。
相比水葫蘆,空心蓮子草水陸兩棲的能力更具威脅。生態環境部門為其定下了「七宗罪」:堵塞航道,影響水上交通;排擠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種單一化;覆蓋水面,影響魚類生長和捕撈;在農田危害作物,使產量受損;田間溝渠大量繁殖,影響農田排灌;入侵溼地、草坪,破壞景觀;孳生蚊蠅,危害人類健康。
在治理上,水陸兩棲的空心蓮子草讓人頭疼,主要控制方法為:用原產南美的專食性天敵昆蟲蓮草直胸跳甲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較好,但對陸生型的效果不佳;機械、人工防除適用於密度較小或新入侵的種群;用除草劑作化學防除,短期內對地上部分有效。
圖片來源:野趣上海
讓人不幸福的「幸福花」
誰能想到,有「黃鶯」「米蘭」「幸福花」等諸多好聽名字的它,在1935年被作為觀賞植物引進後,居然泛濫成災。目前,在我國多地已對生態系統形成危害。
它就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原產北美,引入我國後,最初作為庭院花卉栽於上海、南京等城市。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其種子經風、鳥傳播和人為因素擴散、蔓延,成為路邊、河灘、荒地、鐵路兩側、農田邊、城鎮住宅旁、綠化地帶的惡性雜草,且還在蔓延擴散中。2010年,加拿大一枝黃花被原環保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加拿大一枝黃花多分布於光照強、無土壤或只有少量土壤、人為幹擾較強的廢棄地及光照強、乾燥、土層厚、人為幹擾強烈的廢棄花境、農田邊等處。入侵後,其繁殖力極強,傳播速度快,生長迅速,可嚴重消耗土壤肥力,而且花期長、花粉量大,可導致花粉過敏症。
圖片來源:新華社
攜帶危險花粉的「偷渡客」
上述外來物種入侵是因為人為引進後失控所致,還有不少外來物種是「偷渡」進入我國。
原產北美洲的三裂葉豚草,20世紀30年代隨國際農業種子進口流入我國,當時在遼寧鐵嶺地區發現,首先在遼寧省蔓延,隨後向河北、北京地區擴散。目前,主要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常生於荒地、路邊、溝旁或農田中,適應性廣,種子產量高,每株可產種子5000粒左右,主要靠水、鳥和人為攜帶傳播。
不幸的是,早年在上海沿岸地區發現有零星分布的三裂葉豚草,於2006年在佘山新發現呈群落狀分布的該種。這意味著,上海又多了一個入侵植物擴散的隱患。
三裂葉豚草有強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營養體,長勢兇猛,與作物爭水爭肥,危害小麥、大麥、大豆及各種園藝作物,遮蓋和壓製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影響作物產量。
更為臭名昭彰的,是其開花後散發出的花粉。三裂葉豚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與人接觸後可迅速釋放,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它是秋季花粉過敏症的主要致病原,易導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熱症」。病輕引起咳嗽、哮喘;嚴重情況,可引起肺氣腫,而且感染以後會年年復發,且一年比一年加重,甚至可致人死亡。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