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預兆的,在此之前三大運營商一致表明「5G套餐絕不打價格戰」,但是沒過多久,卻來宣布說打折降價,自導自演出了一部荒謬的鬧劇。
此前,5G套餐降價大促銷,三大運營商不謀而合地舉辦了這樣的活動,號令之下,一天前還站在頂峰的5G套餐瞬間跌入谷底,中國移動打折後的5G套餐僅僅需要69元,基本已經與4G套餐的價格一樣了。一瞬間,5G套餐成為了誘惑力極強的「真香首選」。但是也改變不了等價交換的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只看到一時的便宜而沒有去了解5G套餐優惠的內容,可能就會好好的車說翻就翻了。
話題討論:該來的還是來了!5G套餐+69元,難道又是運營商的套路?
5G套餐的降價是一定的走向
5G套餐上市的價格一直保持沒有下降,最低的價格也要達到128元,價格不菲的5G套餐明顯超過了消費者的心理價格,但是再多的質疑和吐槽,一向針鋒相對的三大運營商卻不謀而合,一度表明5G套餐不打價格戰,在這個口號發布出去後,僅僅半年,卻給5G套餐打折促銷,一度表明的「不打價格戰」,再一次紙上談兵。
理想總美現實往往殘酷,講清楚了,運營商一開始不降價是因為可以通過較高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利潤,一旦開啟價格戰,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免不了下降。萬萬沒想到,借著5G套餐坐地起價的國模好像不適合,5G套餐的高價格持續不了多久,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價格,5G套餐的第一次降價潮,表示著雄心勃勃的運營商迫不得已的啟用了薄利多銷的辦法。
不管是運營商,還是消費者,還是整個市場,5G套餐和網絡生態迅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在於合情合理的價格。如果要投合市場和用戶的需求,那就必須降價5G套餐,運營商也是沒辦法抗拒的,因為消費一旦脫離,那麼5G套餐又該去賣給誰?所以,經過一番談論之後,果然5G套餐必定降價還是運營過不去的坎。
低價≠划算
5G套餐在集體降價之後,製造出了一種「超值划算」的假象,只要理性的分析,很容易就發現:低價≠划算。
起初,不能否定的是,相對於剛開始一兩百元的高價格來說,最低價69元的5G套餐確實便宜,降價的幅度相對來說不小。 即使商家站在經商的立場談問題,追求高利潤,高利益是所有企業的共同目標,運營商真的會無緣無故的不要利潤為用戶送福利嗎?自然是不會的,看上去很便宜划算的5G套餐背後藏著更深的套路。
仔細的討論完三大運營商的降價策略後,發現5G套餐的優惠降價真的套路很深。三大運營商都設置了要求,比如:在享受低價5G套餐之前必須籤訂合同,不僅需要先交不同金額的預存款,而且還要遵守運營商中的「約法三章」,在12個月或者24個月內不得更換價格低的套餐,只能升級價格高的套餐。並且在辦理攜號轉網的操作時,也會受到合約的限制。如果用戶違約,就必須按合約的要求繳費。
現在看來,5G套餐的降價其實不是運營商的「良心發現」,而是另有企圖,打著低價口號來綁住用戶,使用戶被設置各種限制和套路「綁定」,導致用戶不得不遵守合約,還不能輕易地辦理攜號轉網,是能不情願地被長期留在固定的運營商陣容裡。這精心策劃的設計,可真是別出心裁啊,使用低價誘惑消費者,消費者得到的並不是划算,而是水很深的套路,企圖線兒放得長,魚兒釣得大。
5G系統依然不完美,低價套餐並不是第一選擇
即使5G時代是勢在必行,辦理5G套餐的用戶也在持續增加,但是前程美好的5G網絡,生態方面至今還是不完美。
工信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已經到25萬個5G基站,估計到年底,將會有超過60萬個的5G基站,全國地級以上的城市會被5G網絡所覆蓋。忽然發現,5G網絡的覆蓋率好像不是什麼問題,但是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作為全新的網絡通訊準則,5G依靠於更多的5G基站,不然達不到5G網絡的理想狀態,在這之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說到,要想建立起5G網絡大約需要600萬個基站,5G網絡要想達到全國覆蓋還需要6-7年的時間。
寫在最後
如果以現在的進度和速度來看的話,5G信號沒有辦法在6-7年內達到全國覆蓋,畢竟在短時間內,5G網絡沒有辦法與4G網絡一概而論。如果信號缺失,即使是價格講到低谷的5G套餐也於事無補,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現在,消費者的首選並不是5G網絡。如果你不是很喜歡去嘗試新鮮事物的話, 無妨等一等。千萬別被這種打折,降價的銷售手段所騙。不然,會因此而吃大虧的。
長期以來,這種表面降價但是背後都是套路,運營商的銷售手段沒有推陳出新,包括5G套餐的降價也是換湯不換藥的辦法。相對於5G套餐的降價,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個沒有套路,不會被制約的誠心。大家如何看待5G套餐的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