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在濟南章丘的新校區建設被重新提上日程後,山東財經大學近日也與章丘區商討校地合作事宜。
據山東財經大學網站消息,4月1日上午,學校黨委書記王邵軍、校長趙忠秀、副校長張書學一行到章丘區商討校地合作事宜,章丘區委書記馬保嶺,副書記孟學峰,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王勇,副區長王玉潔以及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談。
王邵軍說,學校將主動對接章丘區經濟發展需要,突出大學園區的區域集聚和輻射效應,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優勢,為章丘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及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區塊鏈、雲計算等「新基建」項目提供人才智力支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生動力。
王邵軍還提出,希望章丘區政府給予學校更多實實在在的支持,進一步落實雙方關於明水校區處置及支持聖井主校區建設的協議,協助推進聖井主校區二期工程、教職工住宅開發以及周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明確「主校區」
2011年7月,原山東經濟學院和原山東財政學院合併成立山東財經大學,使得分別有兩個校區的兩所老校成了擁有4處校區的山東財經大學,這4處校區分別是舜耕校區、燕山校區、聖井校區和明水校區,後兩處均位於章丘。
山東財經大學成立後,多校區辦學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
2017年3月,王邵軍在主校區定位處級幹部大會上發言時透露,「如何破解這一發展難題,成為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必須面對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實現山東財大跨越發展,這個瓶頸必須打破。2012年以來,學校已做了許多工作,進行過4次選址,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王邵軍說,要充分考慮學校發展面臨的新環境,一窩蜂式新校區建設的潮流已過,國家土地政策、資金政策收緊;濟南市保泉南控受到法制保護,建設用地拆遷難度加大、成本提升等等。
最終,山東財經大學的專家組提出了定位聖井校區,通過空間提升、布局提升、風格提升、功能提升、環境提升,將其作為主校區建設的方案。
王邵軍解釋說,這個方案考慮了建設周期問題,建個新校區,從拆遷到立項,沒幾年時間是啟動不了的,沒十幾年的時間難以初具規模;考慮了建設資金問題,在已有熟地上建設,拆遷補償都需要每畝150萬以上成本,土地建設就需40、50個億,如不置換兩個老校區,沉重的貸款會把學校拖垮。「應該說,這個方案是學校經過綜合考慮、反覆論證、權衡利弊後慎重的選擇。」
2017年3月,作為濟南市重點項目之一的山東財經大學聖井主校區一期建設正式拉開序幕,2018年12月底,包含3棟教學樓,1棟實驗樓,4棟學生公寓,1座食堂,1棟文化活動中心在內的14萬多平方米一期工程順利竣工。
大眾日報客戶端2017年3月報導還透露,山東財經大學明水校區將進行置換,舜耕、燕山校區留用。
高校雲集章丘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019年8月報導,時任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透露,截至目前,山東大學龍山校區落地,山東財經大學主校區等15所高校、近20萬師生入駐章丘區,積聚了強大的人力資源。
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即山東大學於2017年初提出要籌建的主校區,位於章丘區繡源河西側地塊。
2017年2月,山東大學在中心校區召開「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籌建情況通報會」。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透露,山大章丘主校區建設目前共需約80億元資金。其中,山東省主要領導承諾投入30億元專項支持,濟南市也有10餘億元的配套資金,興隆山校區置換應該可補充部分剩餘資金缺口。山東大學章丘主校區施工單位預計在2018年3月入駐,大致用3年半時間完成建設,計劃在2021年夏天竣工。
緊接著,山東大學與濟南市籤署《山東大學主校區建設框架協議》,就山東大學主校區章丘區繡源河西側地塊選址、配套設施建設等達成共識。
不過,山東大學主校區建設並沒有如期推進,而今變身「龍山校區」被重新提上日程。
據《濟南日報》報導,3月18日上午,山東大學與濟南市人民政府深化校地合作籤約活動暨《打造「山大系」品牌服務濟南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發布會舉行。
方案提出,要圍繞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創新港)1個核心建設項目,重點布局山東大學科技產業園(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校友經濟總部(校友產業園)、山東大學創新創業小鎮、山東大學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龍山院區和口腔醫院龍山院區等5大支撐項目。
4月8日,澎湃新聞從權威渠道獲悉,目前,教育部已經批覆同意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建設,規劃建設工作正在推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