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中老「軟硬兼施」合作提升項目村減貧能力

2020-12-1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萬象9月18日電 通訊:中老「軟硬兼施」合作提升項目村減貧能力

新華社記者 章建華 李莎

「按照中國的減貧經驗,我們不是簡單地進行送錢送物那樣的『輸血式扶貧』,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可持續的『造血型扶貧』。方法上『軟硬兼施』,既有看得見的路橋、大棚和學校等『硬體』建設,也有培訓、考察和交流等『軟體』建設支持。」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日前在位於寮國北部大山裡的版索村對新華社記者說。

中國援寮國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開展。自2017年9月30日啟動至今,兩個示範項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生計發展項目基本完成實施,能力建設活動持續開展。

在版索村,一座中國援建的新橋即將落成。49歲的副村長坎佔·布維奈在橋邊告訴記者,村裡原來的木橋已經腐朽,下雨漲水後人們只能從上遊繞著過,而中國支持的養牛、種玉米項目都在河對岸。「現在新橋要建好了,再也不用繞山路、過水路了。」

坎佔說,自己曾兩次到中國訪問參觀,在中國村莊實地交流學習脫貧致富的經驗。「我們把中國的經驗運用到我們當地,現在我們成立了生產小組,包括三項農副業技能:養牛、種玉米和織布。我們正在逐步積累經驗,然後去擴大生產小組規模。」

51歲的村民萬萍對記者說,她丈夫參加了養牛小組。「對我來說教的技術都是以前沒聽說過的,有了這個項目後,村民們養的牛增多了。」

坎佔參觀過中國的一些脫貧示範村,尤其對廣西的梯田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種植養殖以及由此衍生的旅遊扶貧項目感興趣。坎佔說:「看到中國村莊種稻穀、開梯田,開發旅遊景點吸引遊客觀光,自己也特別想做。」

中國援寮國減貧合作示範技術援助項目為寮國村莊引入自我組織、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理念,建立村級項目實施管理組織,形成村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的雛形,幫助村莊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尤其注重提升村民致富能力,提升致富帶頭人和村幹部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目的就是要實現項目村的可持續發展。」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中方主任助理羅鳳寬告訴記者。

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老方主任納玲通說,該項目由兩國聯合成立中央和縣級項目管理委員會,進行共同指導、共同管理和共同實施,這一創新有利於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人員的管理能力建設。她認為,「該項目的實施經驗可以用於編寫範本指南,將兩國的扶貧經驗推廣到世界其他國家。」

「中方專家組與老方執行團隊在共同管理實施項目中相互學習借鑑,中方專家可以更多了解老方當地的實際情況,利於更好指導項目實施,老方同事可以通過工作、交流學習中方專家的經驗和管理方法,更好統籌推進項目實施,」範西寧說。

寮國工貿部部長兼老中合作委員會主席開瑪妮15日視察了版索村。她對記者說,版索村現在很好,「要繼續探索加強貧困村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的全面建設,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尤其在能力建設方面,老中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與合作」。

「按照中國的減貧經驗,我們不是簡單地進行送錢送物那樣的『輸血式扶貧』,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可持續的『造血型扶貧』。方法上『軟硬兼施』,既有看得見的路橋、大棚和學校等『硬體』建設,也有培訓、考察和交流等『軟體』建設支持。」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日前在位於寮國北部大山裡的版索村對新華社記者說。

相關焦點

  • 中老「軟硬兼施」合作提升項目村減貧能力
    新華社發(凱喬 攝)9月15日,在寮國萬象市版索村,學生在中國幫助建設的學校中學習。新華社發(凱喬 攝)9月15日,在寮國萬象市版索村,學生在中國幫助建設的學校中學習。新華社發(凱喬 攝)
  • 團結合作,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並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成就生動反映了直面挑戰、堅持不懈實現脫貧目標的決心和能力。在減貧領域,中國正堅定兌現承諾,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兌現莊嚴承諾,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在聯合國確定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消除貧困居於首位。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不久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金融扶貧案例展示在聯合國網站上,成為聯合國對發展中國家扶貧開發的課程素材。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2017年9月,廣西負責實施的中國援寮國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啟動,旨在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開展技術援助。49歲的版索村村民妮·坎帕馮莎參加了由20多戶村民組成的織布小組,作為一項副業,妮·坎帕馮莎一年增加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51歲的萬萍和愛人加入了養牛小組,一頭牛平均利潤超過3000元人民幣。
  • 中國減貧經驗在柬落地生根
    中柬減貧項目幫助村民翻建房屋,圖為當地村民毛德一家在新建的高腳屋前合影。中柬減貧項目組供圖在2014年第17屆東協「10+3」峰會上,中國提出在柬埔寨、寮國、緬甸3國同時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中柬減貧項目近日率先完成驗收。經濟日報記者持續跟蹤該項目進展,值項目驗收之際再次進行採訪。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幾十年來,各國在貿易投資和公共衛生等領域持續展開合作,許多國家成功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我們面臨的貧困挑戰不分國界,一定要努力推動和深化多邊合作。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發展農業、旅遊業以及促進商品、服務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減貧。如今,我們可能無法單純依賴過去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減貧。柬埔寨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維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以確保共同實現發展、和平與穩定。   借鑑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實施了一些重要項目,包括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國援柬鄉村道路項目和中國援柬鄉村供水項目等。
  • 人類減貧事業的「怒江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徵、親自督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開展了一系列新實踐, 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對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按照集團幫扶、整族推進的思路,實施了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和普米族的「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採用「民族+ 區域」、企業幫扶與政府幫扶相結合的幫扶模式,統籌整合三峽集團、大唐集團等企業集團和各個行業部門項目資金,以整村推進幫扶為平臺,因村、因戶、因人施策,著力實施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六大工程,系統連片改善到鄉到村到戶的基礎設施和農村人居環境,加強教育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幾十年來,各國在貿易投資和公共衛生等領域持續展開合作,許多國家成功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我們面臨的貧困挑戰不分國界,一定要努力推動和深化多邊合作。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
  • 國開行:加強國際減貧合作 為人類減貧事業貢獻力量
    12月14日,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人類 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之一,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歐陽衛民在主論壇上以視頻方式作了國開行支持中國和國際減貧發展的成果展示並發言。
  • 提升農產品商品化率 市場化手段加速中國減貧進程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日前在廣西桂林表示,中國產業化扶貧注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和深度開發,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商品化率,提高貧困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使眾多貧困人口深受其益。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式及主論壇發言摘編
    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發展農業、旅遊業以及促進商品、服務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減貧。如今,我們可能無法單純依賴過去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減貧。柬埔寨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維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以確保共同實現發展、和平與穩定。  借鑑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實施了一些重要項目,包括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國援柬鄉村道路項目和中國援柬鄉村供水項目等。
  • 產業扶貧模式及不同地域減貧案例解析
    同時,也應當認識到,當前的諸多案例研究側重於個案解析,對現代產業扶貧的理論總結提煉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精準扶貧進程中,有必要深入探討產業扶貧與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和「五個一批」重要措施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系統解析產業扶貧的減貧作用機理。
  • 綠色減貧 守護好鄉土美景
    其中,綠色減貧作為一種可持續扶貧,通過綠色產業進行減貧的方式備受關注。  美化環境打造綠色財富  2019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為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貴州雷山發展茶產業「綠了荒坡富了百姓」;廣西各地積極建立構樹扶貧產業帶貧減貧機制等。在西藏的扎囊縣則通過修復荒灘,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之路。  「我以前在工地打工,工作很辛苦還不穩定,現在在藏草公司當門衛,一個月能賺到4800元。」提起現在的工作,西藏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貧困戶格桑很是滿足。
  • 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
    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 2017-09-0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 作為電商幫扶困難女性創業就業的典型案例,8月30日,由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基金資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執行的「魔豆媽媽」項目,亮相2017電商減貧大會教育公益論壇,並就項目經驗進行了分享
  • 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
    原標題: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大別山「將軍縣」金寨脫貧紀實巍巍大別山,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映照劉鄧大軍「千裡躍進」的歷史雄姿,如今又見證了一場老區人民波瀾壯闊的「反貧困」決勝之戰!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區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 龍勝扶貧經驗走出國門 助力寮國同減貧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寨村和寮國琅勃拉邦象龍村結對成為友好村,是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的一部分,中國給寮國帶去了一種全新的減貧模式,寮國希望借鑑中國經驗幫助他們脫貧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中國援寮國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開展。自2017年9月啟動至今,兩個示範項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打造「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案例分享平臺」,開展全球減貧案例有獎徵集活動等舉措,中國同各國決策者、國際組織的實踐者共享減貧項目信息,方便各方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並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促使人們關注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空氣、水、土壤和塑料等汙染挑戰的必要性。在農村地區落實生態文明理念的成效顯著。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中,特別是在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和貧困婦女在一起的暖心畫面,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族婦女同胞奮戰脫貧攻堅的信心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全球婦女峰會、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等一系列國內國際重要場合的講話中,在同全國婦聯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就婦女扶貧減貧作出了系統闡釋和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