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知識圖譜的鄉村旅遊研究進展分析

2020-12-27 三農農民

對鄉村旅遊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不僅有利於學術研究的開展,同時也能夠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然而,有關鄉村旅遊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採用傳統的文獻綜述方式,難以對其進行全面分析。而以往鄉村旅遊綜述類文章也都是採取歸納和總結文獻資料的方式,從主觀上對鄉村旅遊的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深刻、全面、準確地剖析鄉村旅遊研究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筆者嘗試用文獻計量的方式,藉助Citespace工具,繪製鄉村旅遊研究的知識圖譜,以更客觀的視角全面揭示鄉村旅遊的研究態勢。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是將統計學、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相結合,用可視化的技術來分析及展示數據之間的關係,將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研究現狀及整體知識框架以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尤其在對數量龐大的數據進行挖掘方面具有優勢,具體分析過程如圖1。該研究主要採用Citespace來進行知識圖譜分析。

圖1 知識圖譜分析過程

1.2

數據來源

筆者主要選取CNKI資料庫的期刊論文為分析對象,由於CNKI所收錄的期刊眾多,且水平參差不齊,將主要分析目標集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使分析對象更加具有代表性。

筆者在CNKI上進行檢索,以「篇名=鄉村旅遊or休閒農莊or農村旅遊or農業旅遊or民族村寨旅遊or農家樂」,匹配條件為精確,選擇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為主要來源,共得到1744條檢索結果,剔除會議通知、缺少作者、主題不符的論文,共剩餘1732篇,將1732篇論文作為主要分析樣本。

2

Citespace統計結果分析

2.1

論文發表時間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鄉村旅遊論文發表數量經歷了緩慢增長—迅速增長—平穩發展3個階段。鄉村旅遊的研究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發展的視角來看,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是伴隨著旅遊業的整體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逐漸發展起來。

圖2 論文發表時間與數量統計

2.2

發文作者分析

利用Citespace對發文作者進行分析,得到圖3,圖中節點的大小反映作者發文數量的多少,之間的連線反映合作關係的強度,該圖譜共有637個節點,179個連接,網路密度為0.0009。

將圖3和表1相結合,可知:①在鄉村旅遊研究領域,尚未形成核心研究團隊,未出現聯繫緊密的作者群,作者與作者之間合作和互引關係較弱,關於鄉村旅遊的研究成果,雖然數量龐大,卻缺少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團隊;②研究成果分散,大部分作者的發文量集中在5篇以下,缺少相關的系列性研究;③發文量的前5名分別是趙承華、郭凌、何景明、陳志永、謝雨萍,前5名作者的發文量之和僅為54篇。

圖3 發文作者知識圖譜

2.3

發文作者機構分析

對1732篇論文進行檢索結果分析,得出圖4所示圖譜,出現次數越多的發文機構在圖譜中的節點就越大;節點之間的連線越粗,說明機構之間合作越緊密。

圖4 發文作者機構知識圖譜

從研究機構的分布區域來看,呈現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四川、貴州、廣西等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發展起步早的地區,一定程度上說明鄉村旅遊的研究與鄉村旅遊的發展存在正相關性(表2)。

2.4

發文期刊分析

按照期刊發文量來分析鄉村旅遊論文發表情況(表3)。1992年到2016年10月,鄉村旅遊相關論文發表在40多種期刊上。其中,發文量在20篇(含20篇)以上的有18種期刊,《安徽農業科學》載文量最多,達到237篇。

從發文期刊也可看出,對鄉村旅遊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可從地理學、經濟學、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學科的視野來觀察和分析。

3

鄉村旅遊研究進展分析

對鄉村旅遊研究領域的關鍵詞進行分析,有助於挖掘相關的研究重點和熱點。利用Citespace將從CNKI提取的數據進行轉換,把轉換之後的數據重新導入Citespace軟體,時間跨度設置為1992—2015年,時間區分長度為1,聚類次來源為標題、摘要、作者關鍵詞、增補關鍵詞,將關鍵詞作為節點類型,將被引頻次最高設置為50,在pruning選項中選擇「pruning merged networks」,生成圖5。對主要關鍵詞進行的分析見表4。

圖5 鄉村旅遊關鍵詞頻知識圖譜

3.1

鄉村旅遊

關於鄉村旅遊發展方面的研究是重要內容,主要包括開發模式、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等,可持續發展是鄉村旅遊重要的發展理念。

鄉村旅遊的開發模式十分多樣,主要有田園農業模式、文化體驗模式、休閒度假模式、鄉村旅遊綜合體模式、科普教育模式。

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有農戶+農戶、農戶+公司、農戶+社區+公司、農戶個體、農戶+集體+國家等。總體來看,都是以農戶為主體和參與對象,農戶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依託。因此,在鄉村旅遊的開發與研究過程中,社區參與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社區參與鄉村旅遊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尤其在民族村寨,採取社區參與的開發模式能夠有效保護資源環境和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3.2

農業旅遊

鄉村旅遊是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於一體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與農業的關係十分密切。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於重要地位,很多學者將鄉村旅遊的重點放在農業旅遊上。鄉村性是鄉村旅遊的獨特賣點,而這種鄉村性主要產生於農業文明的演進過程中。因此,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的關鍵在於對農業文明的挖掘,充分發揮鄉村性,打造與城市旅遊相區別的產品。

3.3

「農家樂」

在將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農家樂」逐漸成為集餐飲娛樂為一體、消費水平經濟實惠的休閒娛樂方式的代名詞,在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部分「農家樂」旅遊產品內涵淺薄、缺乏個性和深度,難以持久地吸引遊客。

有學者指出,「農家樂」的出路在於2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經營主體,要增強營銷、創新產品、與其他旅遊方式融合、深挖鄉村特色等;另一方面是來自政府,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進行調整。

3.4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鄉村旅遊也有效地促進新農村建設。與此同時,多個省市提出將鄉村旅遊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鄉村旅遊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及引進城市資金等多方面促進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措施。

3.5

其他

除了主要生成樹外,還有一些散落在外圍的節點,比如旅遊主題、國家旅遊局、生態文化、中國鄉村遊;鄉村發展;田園風光;循環經濟;城市邊緣區等,出現次數相對較多,也是鄉村旅遊研究的主要方面。

4

結論及展望

4.1

對理論基礎的研究

從整體來看,鄉村旅遊研究呈現出實證研究多、理論基礎研究少的特徵。當前,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我國農業、旅遊及休閒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日漸增強,因此,客觀上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鄉村旅遊概念及相關理論等方面將會成為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以便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理論指導。

4.2

對鄉村旅遊政策的研究

鄉村旅遊的發展和研究過程都呈現出非常強的政策導向性,比如「鄉村旅遊年」「美麗鄉村」等政策的出臺推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同時也使得相關研究呈現增長態勢。然而,對鄉村旅遊政策的研究卻十分缺乏,尤其是土地、稅收、人才、利益保障等方面,對於鄉村旅遊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因而,鄉村旅遊的政策研究和分析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研究重點。

4.3

對鄉村旅遊文化內涵的研究

現階段過多地關注於鄉村旅遊的產品形態,缺少對鄉村文化內涵的研究,這也是導致鄉村旅遊發展過程出現諸多問題的原因。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鄉村旅遊的逐漸成熟,鄉村旅遊必然要朝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將有可能從文化、社會、歷史、地理等學科的視野對鄉村旅遊文化展開更深入的探討。

4.4

對鄉村旅遊產權制度的研究

目前,已有較多成果對鄉村旅遊經營模式進行探討和研究,然而隨著鄉村旅遊的深入發展,各種利益衝突層出不窮,根本原因在於產權制度未得到優化。因此,產權制度的研究對於協調鄉村旅遊利益衝突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從利益相關者理論對鄉村旅遊產權制度進行深入剖析和探討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4.5

精準扶貧對鄉村旅遊研究的要求

在我國扶貧事業進入攻堅階段的背景下,精準扶貧成為現階段的重要戰略理念,對鄉村旅遊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貧困人口參與鄉村旅遊發展,在旅遊資源豐富的鄉村依靠旅遊產業帶動脫貧成為當前及今後較長時期值得關注的問題,將會進一步深化扶貧效益、參與機制、產業打造等方面的研究。

4.6

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

隨著「旅遊+」的推進,融合發展是趨勢。通過對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研究,增強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重點關注鄉村旅遊與文化、鄉村旅遊與生態、鄉村旅遊與技術等的融合,加強對以民宿、休閒農業、農業科普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產品新業態的研究

相關焦點

  • 從ACL 2020看知識圖譜研究進展
    從論文的題目、主題等關鍵詞可以看出,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人機對話,多模態、多語言和多領域,圖神經網絡,以及經典的信息提取類問題,包括實體抽取(NER)、事件抽取以及關係抽取等。研究手段則仍集中於各類機器學習的方法,包括:神經網絡、預訓練、注意力、知識圖譜等。還有一些文章特別關注了低資源、少樣本等實際應用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 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問答
    對於一個基於人機對話的問答系統,主要包括喚醒、識別、理解、反饋四個過程,其中語音喚醒、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生成以及語音合成是為用戶的語音體驗服務的,而問答的核心部分是對問題進行理解,並給出相應的答案,主要涉及到語言理解、語義搜索、知識圖譜、情感分析、對話管理以及深度問答等。
  • 試驗知識圖譜分析
    、知識圖譜方面的應用研究。前言:知識圖譜是知識工程不斷發展衍生出的新一代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圖譜的概念最早是由谷歌在2012年正式提出,最初僅應用在智能搜索領域,目前已應用在多垂直領域,比如金融行業、醫療衛生、政府、能源與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期課程重點分為以下四個方面:試驗知識綜述、試驗知識圖譜分析、試驗知識圖譜構建技術和試驗知識圖譜技術展望。
  • 明略數據基於知識圖譜的問答系統淺析
    行業問答系統是融合行業非結構化文本和結構化數據的知識提取、表示、存儲、檢索,實現基於知識的語義分析與認知推理,並以簡潔的問答式對話模式解決客戶核心認知決策問題的人工智慧平臺。管理、理解和使用各種網絡數據,包括知識圖譜,已經成為徵服複雜性的基本手段。只有基於語義的數據互聯才能發揮大數據集成的指數效應,才能獲取大數據的特有語義。舉例說明,公安的知識圖譜是公安數據的各個實體,如人、車、電話、案件、帳號、警情、組織機構等,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構成的語義網絡,可被用來案件分析研判、搜索、團夥挖掘、重點人員管控、案件態勢分析等各種實戰業務場景。
  • 縱覽知識圖譜在AI領域的有效應用,2019知識圖譜前沿技術論壇即將開幕
    >知識圖譜的構建包括邏輯建模、隱含空間分析、人機互動和本體模型支撐等多種方法。滴滴的出行知識圖譜是這些實體、屬性及行為的數位化表示。為了讓數據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構建並深入挖掘了大規模的領域知識圖譜,並依託這些圖數據構建各種不同場景的有效解決方案。本次報告敘述了領域知識圖譜在滴滴生態中的廣泛研究和應用,包括基於實體圖譜的圖計算、圖嵌入、知識融合等案例服務,以及業務知識圖譜中以智能對話機器人和信息推薦為代表的應用。
  • 萬字綜述:行業知識圖譜構建最新進展
    本文對與上述 schema 構建和低資源抽取困難相關的最新技術進展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其中包含我們在半自動 schema 構建方面的實踐,同時給出了 Document AI 和長結構化語言模型在文檔級信息抽取上的前沿技術分析和討論,期望能給同行的研究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幫助。從計算到感知再到認知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路徑已經成為大多人工智慧研究和應用專家的共識。
  • 報名 復旦大學副教授肖仰華:基於知識圖譜的機器語言認知
    本周將門「自然語言處理(NLP)」微信交流群線上分享,我們激動地邀請到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肖仰華老師,他會為我們帶來以「基於知識圖譜的機器語言認知他將系統介紹復旦大學知識圖譜研究小組在機器語言認知方面的研究進展,以及相關技術的落地應用。
  • 知識圖譜的皇冠:知識圖譜推理的前世今生
    作者:費斌傑 本文約4200字,建議閱讀8分鐘 本文聚焦於知識推理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實踐,剖析知識圖譜推理的前世今生以及最近研究進展,以饗讀者。
  • 基於向量空間的知識圖譜查詢及結果解釋
    知識圖譜是一個宏大的數據模型,可以構建龐大的「知識」網絡,包含世間萬物構成的「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圖文並茂地展現知識方方面面地「屬性」,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為了讓大家對知識圖譜有更深入的認識,今天這篇文章將由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萌老師為我們講解基於向量空間的知識圖譜查詢及結果解釋。
  • ​腦電圖技術的教育研究圖景與趨勢——基於2000-2019年國際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
    關鍵詞:腦電圖技術;腦電波;腦機接口;教育研究;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自美國實施「腦的十年」(1990-2000年)全國性腦科學計劃以來(Jones et al.,1999),一些國際性組織和國家紛紛響應並實施了一系列的腦科學計劃,這使得關於腦神經及其認知功能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發展,也讓許多與此相關的新興研究方法和技術日益受到關注,能監測和記錄大腦生物電波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 知識圖譜發展的難點&構建行業知識圖譜的重要性
    知識圖譜又稱為科學知識圖譜,在圖書情報界稱為知識域可視化,或知識領域映射地圖,用來顯示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係的一系列各種不同的圖形,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資源及載體,挖掘、分析、構建、繪製和顯示知識及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
  • 基於知識圖譜的人機對話系統|公開課筆記
    而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和知識是密切聯繫的,知識圖譜作為一種大規模知識的表示形式,在人機對話系統中各模塊都有重要的應用。而知性對話,則是基於知識圖譜的人機會話交互服務。AI 科技大本營邀請到了雲知聲 AI Labs 資深專家劉昇平針對「基於知識圖譜的人機對話系統方法與實踐」做系統的講解和梳理。
  • 群體知識圖譜建構對教師在線學習與交互的影響研究
    馬寧等利用知識圖譜工具可視化、系統化的特點,通過實驗發現教師在線培訓中的群體知識圖譜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增長[20]。而當前就群體知識圖譜對交互產生影響的作用機制尚未有深入的研究,亟待進一步探索。本研究基於在線學習平臺——學習元平臺(http://lcell.cn),設計並開發了群體知識圖譜建構工具。
  • 香港科技大學在讀博士張洪銘:基於事態的常識理解知識圖譜ASER...
    「NLP前沿講座」,是智東西公開課針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推出的一檔講座,聚焦於自然語言處理前沿領域研究成果與進展。我們將持續邀請研究者、專家與資深開發者,為大家帶來直播講解。隨著人們對人機互動任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更好地理解與使用常識知識,已經成為目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常識是指「海水是鹹的」、「人餓了就要吃飯」等絕大多數人都了解並接受的傾向性知識。常識知識對機器深入理解自然語言非常重要,在很多情況下,只有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常識,機器才有可能對字面上的含義做出更深層次的理解。然而,學術界與工業界一直欠缺一個較好的常識知識表達與獲取方法。
  • 疫情可視化,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如何做?
    PlantData《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案例入選。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1 案例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斷變化,在防治工作中,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能夠利用全面、有效,及時的數據和可視化技術準確感知疫情態勢和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為決策者、指揮者、管理人員提供數據服務;通過確診病例的親屬關係
  • 媒體知識圖譜的構建簡析
    知識圖譜是反映實體間、實體與屬性間關係的網絡,是它們基於知識的關聯,是對於海量數據的一種有效的組織方式和利用手段。現有代表性的知識網絡有Wordnet、DBpedia、Freebase、NELL(Never Ending Language Learning,永不結束語言學習)、YAGO和谷歌知識圖譜等。其共同點是均基於單一文本進行構建。根據知識來源與頂層概念設計理念,現有數據驅動的知識圖譜構建的研究工作大致分為如下幾類。
  • 百分點認知智能實驗室:基於知識圖譜的問答技術和實踐
    知識圖譜作為承載底層海量知識並支持上層智能應用的重要載體,在智能時代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利用知識圖譜支撐上層應用仍存在諸多挑戰,因此基於知識圖譜的自然語言問答展開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百分點認知實驗室參加了該評測任務中的」知識圖譜的自然語言問答」比賽,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激烈角逐,百分點認知智能實驗室在比賽數據集上得分0.90106,位列A榜第三名。本文主要介紹實驗室在本次比賽和基於知識圖譜問答業務的實踐中使用的技術方案。
  • 一文全覽,ICLR 2020 上的知識圖譜研究
    我們曾對 ICLR 2020 上的圖機器學習趨勢進行介紹,本文考慮的主題為知識圖譜。作者做波恩大學2018級博士生 Michael Galkin,研究方向為知識圖和對話人工智慧。在AAAI 2020 舉辦之際,他也曾對發表在AAAI 2020上知識圖譜相關的文章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具體可見「知識圖譜@AAAI2020」。
  • 新聞傳播領域中國廣播學研究的知識圖譜
    摘要:本文基於文獻計量學的共詞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V提供的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技術,以CSSCI收錄廣播研究相關期刊的1998年為起點,梳理了20年間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內廣播研究的重要文獻,以及中國知網的期刊論文中呈現出的熱點議題變遷、核心作者機構及其合作關係等。
  • 知識圖譜研討實錄05丨肖仰華教授帶你讀懂概念圖譜構建
    知識圖譜是一種大規模語義網絡,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知識工程的代表性進展。越是傳統的人工智慧研究,越要注重概念的澄清,當前從大數據中抽取出的大多數都是 lexical taxonomy。肖仰華老師:這兩個問題一起回答。實例化和概念化這兩個核心功能,大家務必要清楚,基於這兩個功能延伸出一系列應用,比如用概念圖譜對簡歷進行畫像,對新聞打概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