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雲南歌舞藝術,了解到千裡之外的雲南文化,最後一個打歌節目映象深刻。雲南和臺灣兩地少數民族很多,彼此有很多共同之處,沒想到雲南原生態歌舞也這麼精彩。」2月6日,專程來佛光山看演出的臺灣市民王先生說。
大年三十一過,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和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承辦的以「孔雀開屏•諸事吉祥」為主題的雲南民族文化藝術表演活動就在臺灣佛光山拉開序幕,每天數萬觀眾到場觀看充滿雲南民族風情的演出。在午餐和晚餐前,雲南雜技演員還在佛光山大覺堂大廳過道為過往遊客表演雜技「快閃」,眼花繚亂的動作、令人驚嘆的雜耍讓人看得意猶未盡。
在正式演出中,表演團挑選雲南精品民族舞蹈《小河淌水》《美麗的大腳》,民樂組合《竹林深處》,雜技《雛燕展翅》,以及專門為臺灣同胞精心編排的融舞蹈與雜技為一體的《賀新春》等節目,為臺灣民眾送去精彩的雲南民族文化大餐,展現雲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及精湛的表演藝術,增強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雲南民族文化藝術團團長、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楊洲介紹,去年的第一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藝演出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舉行了60餘場演出,每場觀眾幾萬甚至十幾萬人,活動期間觀眾總人數達200萬,活動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評為「歡樂春節」示範項目。
「今年的文藝演出活動在演出規模和藝術表現形式上都較去年有了更大的提升,涵蓋了雲南25個少數民族比較代表的節目。」 楊洲說,演出團在突出雲南民族文化風情的同時,增加了賀新春的喜慶元素,舞蹈《打歌》、歌曲《吉祥新年》等節目都突出濃濃的新春氛圍,器樂節目注重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展示演奏,雜技《阿細跳月》、肩上芭蕾《藤纏樹》以及去年最受歡迎的新金花女子組合也再次演繹臺灣同胞們喜愛的節目。
「在我們版納,聖水灑在人身上,代表著吉祥祝福。」在表演中灑「聖水」的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舞蹈團團長何文婷說,自己這次帶來的是蘊含著吉祥如意的孔雀舞,希望把幸福和快樂帶到臺灣。
而表演《小河淌水》的兩位男女演員表示,小河淌水又被稱為東方小夜曲,它表達的是愛情的甜蜜,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雲南表演藝術團副團長、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翟斌介紹,本次來的很多小演員從小就開始學習雜技,他們需要在實踐中得到提升。「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交流活動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雲南和臺灣民眾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記者了解到,本次文藝演出活動在高雄佛光山從2月5日持續至14日,每天演出兩場。除此之外,受南投縣政府邀請,演出團還將於2月16日至17日,赴南投縣舉辦兩場南投燈會專場演出。
雲南網記者 趙崗 彭詩奇發自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