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說培養孩子,培養的到底是孩子的什麼呢?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己。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很多家長,容易將自己的思想附加在孩子身上,也有家長會大包大攬孩子的一切事物。其實在孩子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儀式感的培養就是很重要的一項,會讓孩子更懂得生活賦予生命的意義。
3年前,我兒子第一次考入了某重點初中。在開學典禮上,這個學校放飛了和平鴿,放飛了氣球,一起唱了校歌……回到家後,兒子激動地跟我說:當和平鴿起飛的時候,他心中充滿了一種驕傲和自豪感,打心眼裡覺得這個學校真的非常棒,對老師對同學也特別認可。
除了這種大型的典禮之外,生日宴也是讓孩子感受儀式感的好方式。
1月19日,是鐺鐺7歲生日,媽媽黃奕低調為她舉辦了生日會,邀請了很多圈中好友出席。生日會上黃奕特意穿了一件淡紫色衛衣,狀態與剛離婚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看起來年輕了不少。剛滿7歲的鐺鐺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媽媽黃奕特意為她梳了個小辮,還塗上了大紅色的口紅,顏值和氣質都遺傳了媽媽的優良基因,足以稱得上全場最靚的「仔」。
黃奕近兩年頻繁被曝光,最多的話題就是跟丈夫的離婚開撕事件,此次給女兒辦生日宴自然也是備受關注。包括黃奕和前夫現在已經能夠很坦然的看待彼此了,而且兩人對女兒的愛都是有目共睹的。
除了黃奕為女兒慶生之外,娛樂圈的另一對夫妻:黃曉明和baby也為自己3歲的兒子小海綿慶祝了生日。
生日宴上,黃曉明化身「奧特曼」和自己的兒子小海綿組成了「奧特父子」真的是非常有愛。
有很多人表示,小孩子為什麼要過生日呢?其實,中國人傳統意識中,小孩子只要不超過16歲,都是可以過生日的。而且可以大辦生日宴。比如說孩子5歲、10歲、12歲、15歲等,都是可以好好辦個生日宴。尤其是12歲生日,本命年,是非常重要的。
給孩子過生日,一方面是告訴孩子,你長大了一歲;另一方面也是儀式感的培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親朋好友對他的愛,孩子將來也會變得很有愛。
儀式感的培養還有以下這些好處:
1、儀式感會讓孩子更幸福。
馬上快過年了,大家這些年討論最多的恐怕就是:沒年味兒了。
那麼為什麼沒有年味了?
跟80後小時候相比較,那個年代,
80後們小時候都愛過年,為啥?物資匱乏的時代,過年有鞭炮放、有新衣服穿,有年豬肉吃,還有糖果氣球壓歲錢……其實這些,都是過年的儀式。
而現在,新衣服可以隨時穿,再沒有家長會在過年的時候給孩子買新衣服;其實應該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必須要讓孩子換上新衣服,孩子去給奶奶爺爺拜年,拜年後,才給壓歲包,這樣才是正確的流程。現在過年,大家都省掉了這些儀式和步驟。
我們小時候,全家人會在大年三十下午,一家人圍坐飯桌包餃子。而且必須要包一個不同的餡料,原來會放個硬幣;現在放一瓣桔子,誰吃到了,預示著來年福氣滿滿。這都是儀式感。
還有貼對聯,掛燈籠,看春晚,12點的時候放鞭炮迎新年……
2、儀式感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過生日帶來的儀式感給孩子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安全。當在生日宴會上,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為了他精心布置,邀請好友,為他慶祝,孩子感受到的是來自全世界滿滿的愛意和鼓勵。這種感覺是被安全包裹起來的。
3、儀式感會讓孩子更樂觀積極擁抱生活。
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的態度和人生觀。比如說學校的典禮,軍訓,讓孩子知道,人生非常美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形式讓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4、儀式感也會讓孩子更有團隊感和自豪感。
典禮、比賽等都可以算是一種儀式感。當在奧運會上,看到運動員為祖國拿下了金牌的時候,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是從內心裡會有滿滿的自豪感。
儀式感從小培養,在平時家庭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在每個人的生日、紀念日、傳統節日的時候,組織一次活動。比如現在,今天是臘月二十八了,要發麵了,明天蒸饅頭,可以跟孩子一起和面,並且在和面過程中跟孩子聊聊傳統節日的意義。
今日話題:您會為孩子辦生日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