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漁之樂」初體驗(行走臺灣)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船長歐志龍展示戰利品。

本報記者 王堯攝

澎湖跨海大橋連接澎湖群島之中的兩大島——白沙島與西嶼島,是澎湖群島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本報記者 王堯攝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拜《外婆的澎湖灣》所賜,有點年紀的中國人心中大抵都有澎湖灣情結,駐臺記者自然也不例外。有機會到澎湖,自然要來個「深度遊」,看白浪逐沙灘、吃仙人掌冰品之外,還在一位不算太老的船長帶領下體驗了一回「漁之樂」。

澎湖四面環海,造就了澎湖人「以海為田」的生活形態。近十多年來,澎湖休閒漁業發展迅速,開發出夜釣小管等海上休閒項目,大受歡迎。當地人說,旺季時須提前一周預約。機會難得,我們自然不願錯過。

晚6點在沙港登上「晶翔號」遊艇,一船30多人,有一半是金髮碧眼的「老外」。穿上桔紅色的救生衣,排排坐在甲板上,只見船頭在海中犁出一道白浪,熱辣灼人的太陽漸行漸遠,最終沉入海中,陣陣海風吹來,好不愜意。

行出半小時,天漸漸黑下來,與海連成一片,天空繁星點點,船停,夜釣即將開始!這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停,夜釣小管選址至關重要,能有多少收穫多取決這一停!船長歐志龍走出駕駛室,開始給大家發放釣具,講解相關技巧。原來,小管是魷魚的一種,屬季節性回遊生物,每年夏季回遊到澎湖海域。小管具有趨光性,夜釣船上都裝有集魚燈,燈一開,將海面照得如水晶宮似的,傻呼呼的小管就自發地遊到船邊來了。這時,你只須將釣竿上的鉛塊及魚形螢光假餌放入海中,待鉛塊沉至海底約15—20米左右,再收回約2—3米,開始將釣竿上下晃動,若在晃動過程中有重量增加或有拉力出現時,恭喜您小管上鉤了!

聽過船長面授機宜,一船人分作兩撥,站在船舷兩邊開始垂釣。船舷這邊的我們,慢慢放下假餌上下晃動著,正想像著小管是何模樣,只聽船舷那邊一聲驚呼,第一條小管出水了,幸運兒是一位年輕的「老外」。忍不住將釣竿交給別人,跑過去先「瞻仰」小管「尊榮」。只見它全身透明微粉,仿佛水做的一般,體內也確實有水,被抓到後第一件事是吐水,經常噴人一臉,有時候還噴墨汁呢。看來,釣小管並不難嘛。信心滿滿地回到自己的位置,等待著戰利品上鉤。孰料這一等就是半個多鐘頭,船舷這邊的我們一無所獲,船弦那邊則不斷發出陣陣驚呼,不用說,又有小管上鉤了。難道真是風景那邊獨好?這邊有人按捺不住,轉移戰場了。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大陸記者一行三人決定從一而終,守株待兔。又過許久,突覺手上一沉,咬餌啦!輕輕往迴繞著魚線,越到後來越重,終於,一條不算小的小管出水了!然而好運僅此一次,我們再無斬獲。其他人的戰績卻是出奇地好,11位「老外」釣起了30多條,其中一波蘭小夥獨得7條!問他為何如此神勇,答曰本是漁民。歐船長也以傳統作業方式下網撈起了幾十隻小管。他說,這回遊客自己釣的已經夠吃了,加上他捕到的,大家敞開吃!

一隻只小管被開膛破肚、剪成小段,一盤盤擺在了甲板上,佐料是醬油和芥末。吃到嘴裡脆脆的,有種難以形容的甘甜,全無魚類的腥味,真是生平僅見的鮮美。按說我們只釣起一條,貢獻甚小,不該多吃,但美食當前實難自控,筷子一直停不下來。眼見盤子漸漸空了,歐船長說,生的吃差不多了,該吃熟的了。只見甲板上變戲法似地出現了一隻小型煤氣罐和一個類似汽油桶的大鍋。幾十包「面線」放了進去,再加上自製的佐料,最後下一盆切好的小管。透明的小管下鍋後迅速變白變紅,熟了!排隊領到面,自然是鮮美無比,熟的小管除鮮甜外又多了嚼勁。

環顧左右,只見茫茫大海上、漆黑天幕下,一群人來自五湖四海、人手一面,這感覺甚是奇特。和歐船長攀談起來,得知我們來自北京,他立即再送上一碗麵表示歡迎。40多歲的歐志龍原本只經營民宿,三四年前購買了漁船漁具,做起夜釣小管等休閒漁業生意。他服務態度好,「找魚」眼光很準,遊客跟他出海很少空手而回,因而生意不錯。接待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但大陸遊客尚不太多,對於即將上路的赴臺「個人遊」,他充滿期待。

次日上午,我們繼續跟著歐船長出海體驗「漁之樂」,感覺卻與夜釣小管大不同。海上垂釣、踏浪海田、尋寶潮間帶,聽起來很浪漫,被隱去的卻是「陽光酷熱、汗流浹背、沙粒磨腳、海水蜇痛」等真相。想來,對靠海吃飯的漁民來說,這才是他們生活的常態。而夜釣的唯美與浪漫,就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間一樣,珍貴、短暫,不那麼真實,卻令人回味良久。

相關焦點

  • 澎湖列島漁獲豐富 食客現殺海膽做早餐(圖)
    漂浮在海峽碧波裡的澎湖列島漁獲豐富,自古就有眾多漁民於此討海為生,16世紀還曾被葡萄牙人稱為「漁翁島」。即使到現在,漁業仍然是澎湖相當重要的產業。晚間的澎湖漁港漁火點點,成為澎湖人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圖景。雖然漁港眾多,但澎湖售賣漁獲的市場卻只有一個。  每天清晨5點,晨曦剛剛透出雲層,魚市場就活了起來。出海捕魚的漁船準時入港,忙著將一天的辛勞賣個好價錢。出水的魚兒、忙碌的漁人、趕早的買家……共同演出著澎湖最新鮮生動的魚市場嘉年華。
  • 暢遊澎湖美景 吃美味海鮮
    2006年菊島海鮮節正在澎湖熱烈展開,這個季節前往澎湖,馬公菜園有牡蠣節、白沙有丁香季、西嶼有海鱺季、七美有九孔節,種種海鮮都可讓人吃到流鼻血,除此之外,所有吃的、玩的、喝的、看的、買的,統統可在馬公市中心的「菊島之星」船型建築中找到,號稱「菊島漁樂人生」。包含兩季兩節一人生,總計五大主題,今夏的澎湖正熱鬧。
  • 體驗海牛採蚵、蹦火仔捕漁 攜手「漁樂臺灣」
    (臺「漁業署」提供)     結合漁村文化、休閒漁業與生態保育概念,臺「農委會漁業署」推出數梯次的「新北市金山蹦火仔」與「彰化芳苑海牛採蚵樂」活動,讓這兩項傳統的漁村活動與技藝,能夠以觀光旅遊的方式傳承下來。
  • 臺灣澎湖海巡連續兩日扣押大陸漁船,還曾拔槍恐嚇
    據臺灣媒體11月13日報導,臺灣澎湖海巡部門11日、12日連續兩天扣留「越界」大陸漁船,12日還曾發生海巡人員登船拔槍對準大陸漁民的情況。
  • 開啟新旅程:臺灣澎湖之旅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臺灣之旅!如果傳統的八日環島行程已經不能滿足你,不妨來看看這條線路,不僅環島經典景點一個不少,我們還將遊覽海峽中線的神秘群島——澎湖,在這個可與夏威夷群島媲美的島嶼上,體驗旅行的樂趣!  一次旅程中,卻包含了多重體驗,讓您能從海陸空多個視角來環遊臺灣。
  • 《臺灣外島縣長訪談錄》之澎湖縣長王乾發
    海峽之聲網12月27日訊(記者 前方 特約記者 李建偉 徐秀林)從澎湖巡檢司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再到清政府統一臺灣。臺灣歷史發展中的許多重要篇章可以說都發端於澎湖,澎湖也見證了中國中央政府對臺灣實施有關管理的重要歷史時刻。可以說,澎湖是兩岸歷史的重要連接點。如今的澎湖,對於大陸民眾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 澎湖名稱 演變進程 臺灣地區之概念
    今天就來說說澎湖名稱的演變與「臺灣地區」之概念,希望大家能喜歡。他認為「平湖」和「澎湖」為同音異字,因而斷定平湖是澎湖。臺灣學者評論說:「此說頗獲國人治臺灣地方史者的支持,鹹認為澎湖早期確實紀錄(連琉球論者驍將梁嘉彬教授也認為平湖即澎湖)。」
  • 樂活臺灣專欄|離島第一站,澎湖
    住宿跟飲食打算一路將就,到澎湖之前便聯絡朋友,住在他家。彼時只知道很多東北人跟外省人來臺都被安置在澎湖,大詩人鄭愁予18歲也如此,他來臺灣地區的首站就是澎湖。在馬公看到各種船艦,有感生命漂泊,寫下了來臺的第一首詩《水手》,便轉往臺北跟基隆了。
  • 海外行走——《我在臺灣遇見你 I》
    從桃園機場到文大的車程僅一個小時,號稱「臺灣最高學府」的中國文化大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上,曲曲折折的山路讓我感覺這應該才是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遠離世俗喧囂,屹然位於城市之巔。生命之尊重——仇人坡、小吃街、商鋪門口的「守護神——大黑狗」,校路旁時不時冒出來的小動物,雜七雜八的小蟲子。
  • 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時間:2002-06-05 14:33   來源:   元代臺灣稱為「留求」,或者「琉球」。元初積極經略海外,曾派兵南徵安南、佔城和爪哇,兩次東徵日本,對於近在咫尺的臺灣,自然不能無意,故有兩次招撫臺灣之舉。據《元史》留求傳記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十月,元世祖派遣楊祥、吳志鬥、阮鑑等一行,攜帶詔書,出使招諭留求。次年春夏之交,他們自澎湖出發,遇到一個「山長而低者」的地方,派人登岸察看,因言語不曉,被殺死三人,遂無功而還。
  • 臺灣將"澎湖傳統蒙面"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圖)
    臺灣將"澎湖傳統蒙面"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圖) 2008年10月24日 11: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為防止風沙及炙陽傷害,澎湖婦女習慣以方巾包裹頭臉,成為澎湖傳統特色風俗,文化局因此將「澎湖傳統蒙面」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
  • 澎湖考古 繩紋紅陶文化 漢人開拓澎湖
    1945年,臺灣、澎湖回歸祖國懷抱後,臺灣大學地質系、考古人類學系的學者在1952-1979年間,多次到澎湖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獲得了重要成果。這些遺址都是人為的貝冢,散布在澎湖群島的大小島嶼上。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計有吉貝(在吉貝嶼)、通梁a(在白沙島)、赤岌、良文港a、良文港b(均在馬公島)、竹蒿灣a、竹蒿灣b、二塊(均在西嶼)、虎井(在虎井嶼)、沙港和東安(均未詳所在)。臺灣學者認為:上述新石器時代遺址同屬繩紋紅陶文化系統。
  • 明朝和荷蘭殖民者的澎湖之戰:保住了澎湖,卻忽略了臺灣
    澎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彭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北港(臺灣)即彭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而齒寒,不特彭湖可慮,漳、泉亦可憂也。」(《讀史方輿紀要》清·顧祖禹)作為一個中轉基地,地理位置十分理想。看好這塊地方以後,他們自己一合計,事情就敲定了。
  • 4月起金門飛澎湖航線恢復 澎湖花火節4月20日啟動
    這首歌讓澎湖走進了不少人的心裡。4月1日起,臺灣立榮航空開通了金門飛澎湖的航班,曾因復興停航而中斷的航線恢復。想要去澎湖踏浪、吃海鮮的市民可不要錯過了。澎湖和樂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麗萍笑稱,澎湖最美的旅遊季到來了,一直到9月份都有得玩,特別是4月20日至6月22日有特色花火節,還有諸多親水體驗活動,定能讓陸客過上不一樣的假期遊。
  • 澎湖海域是「臺灣百慕達」?
    「臺灣百慕達」? 復興航空貨機失事的澎湖海域,16年來已經摔掉5架飛機,有一個說法是:澎湖北方及南方海域有急流、海溝,從明朝開始就有不少船隻在此發生船難,因此該區域被稱為「臺灣的百慕達三角區」。今年澎湖海域一年內就發生兩起空難,讓素有金雞母之稱的澎湖觀光業頓時變得很「冷」,也讓澎湖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自1987年以來,澎湖海域已經摔了4架各型客機與一架戰機,澎湖華航飛香港客機5月25日在澎湖目鬥嶼北方海域上空失事墜海,華航打撈作業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復興航空貨機現在又在相距不到30海裡的澎湖南方望安海域失事。
  • 臺灣海峽中部的澎湖列島(二)
    臺灣海峽中部的澎湖列島(二) 時間:2001-04-10 09:40   來源:   澎湖縣因開發早,古蹟甚多,加上特殊的地理景觀,使澎湖縣觀光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在全縣農業和工商業難以有較大發展的情況下,80年代初以後,該縣開始注重發展觀光旅遊業
  • 臺灣自由行,澎湖新鮮玩
    導語:臺灣自由行,澎湖新鮮玩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大家都知道澎湖很好玩,它的美像是散落在臺灣海峽的璀璨珍珠,它的美更榮獲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的認證,這是我們國家的榮耀,所以身為臺灣人真的一生一定要來這裡朝聖啊!因此,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期規劃了石滬、地質公園、燈塔、銀髮樂齡、無障礙等五種主題,讓各年齡層的朋友都可以來此一遊,親自體驗澎湖的美。
  • 組圖:澎湖金馬三縣市廈門推介臺灣離島之美
    16日,臺灣金門、馬祖、澎湖聯合推介會在廈門舉行。(中國臺灣網 王偉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6日廈門消息 16日,臺灣金門、馬祖、澎湖聯合推介會在廈門舉行。作為第四屆海峽論壇的主要活動之一,臺灣三縣市積極推介本地旅遊觀光、文化資源、特色產品、產業發展和投資環境,希望大陸同胞能更深入地了解臺灣離島風情、愛上臺灣離島之美。(中國臺灣網記者 張瑞宸 王偉)
  • 臺灣客滾船「今日之星」18日首次從澎湖直航廈門
    臺灣客滾船「今日之星」18日首次從澎湖直航廈門 2009年08月19日 08:42: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廈門8月18日電(記者項開來)18日傍晚,搭載三十餘名臺灣旅客的臺灣客滾船「今日之星」首次從澎湖駛抵廈門,靠泊廈門海峽郵輪中心碼頭。
  • 10月3日相約澎湖 無錫直飛赴臺旅遊更從容便捷
    無錫直飛的「臺灣環島+澎湖三飛八日遊」,行程豐富而緊湊,不僅可以飽覽臺灣本島的精華景點:臺北故宮博物院、野柳、日月潭、阿里山、墾丁、太魯閣等,體驗溫泉泡湯之樂,還可以品嘗澎湖美味海鮮,感受澎湖離島風情,將臺灣最知名的景點一網打盡,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