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料理機被稱為「顛覆廚房的神器」,從歐美市場流傳而來,但大多有著不適應中式烹飪的「原罪」,所以在國內一直沒有大規模普及。最近,我發現專注於高端廚電的國產品牌TOKIT也開始出多功能料理機了,不禁很興奮。因為它背後的純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中專注廚電的企業,在過去幾年中,不但出了壓力IH電飯煲、圓形電磁爐、拍照烤箱等一系列爆品,而且向中國廚電市場普及了很多技術概念,比如IH加熱、無極控溫等等,堪稱廚電界技術急行軍、科普小能手。
所以我這好奇心又蠢蠢欲動起來,打算做一下法國多功能料理機扛把子瑪捷斯和國產多功能料理機旗艦TOKIT廚幾AI多功能料理機的測評。
外觀瑪捷斯和TOKIT在外觀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瑪捷斯復古感很強,無論從配色還是造型上,都比較貼近法式優雅,機身設置了多組按鍵,有黑、紅、灰三色可選。
TOKIT則延續一貫的科技感,從深灰配色和聚攏式矩形造型上,都可以看出其追求至簡的態度,同時磨砂質感和一些貼心的小設計,也讓它整體看上去都很高級。
兩種不同風格,各花入各眼,但其實也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產品功能取向,這個後面再講。
核心部件對於多功能料理機來說,最核心的機械部分就是傳動結構與電機。
從這點上來說,瑪捷斯和TOKIT都屬於磁阻電機直接傳動,這種組合方式與交流間接傳動/交流直接傳動相比,成本比較高,但性能也相應的要高很多。比如它可以支持兼顧高低轉速,對轉速的控制也比較精準,可以實現正反轉等,這就給了料理機拓展功能和提升菜品品質的空間。
第二個要講的是它們的核心模組,除了轉動和電機外,還有加熱模塊、控制/顯示、稱重模組。這幾個模組對比下來,TOKIT優勢比較明顯。
A加熱
瑪捷斯和TOKIT能支持的最高溫度在所有料理機中都處於第一梯隊,瑪捷斯最高支持160度,TOKIT最高支持180度,從中式烹飪的角度來說,溫度越高越有助於還原炒菜所需要的火候,讓菜品更香更爽口。尤其是西紅柿炒雞蛋這樣的菜,雞蛋要在160-180度的油溫下才能炒成型,溫度低了是沒辦法做這樣的菜的。
但這個溫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主打「無油煙烹飪」的多功能料理機很難冒著突破煙點的風險強行提高溫度,TOKIT的180度基本已經達到平衡的極限了。
而自定義溫度35度~150度,能夠將溫度很好地控制在煙點以下,從根源上杜絕油煙的產生。
B控制/顯示
在控制/顯示方面,TOKIT的勝出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作為一個在IoT領域深耕多年的選手,TOKIT在面板控制和智能控制兩個方面一向難逢敵手。
如圖所示,TOKIT的操控界面是一個8吋的彩色觸控屏,配合一個非常大氣的主旋鈕,相當於一個智能平板電腦。屏幕上各種信息顯示非常清晰有序,簡潔明了,對於用慣了各種電子產品的年輕人來說,這種類似於平板的交互方式會讓他們很容易上手。而且它內置人體傳感器,接近時自動喚醒並開啟屏幕;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隨心調節0°~30°的屏幕開合角度;光感自適應系統,自動根據光線環境調節屏幕亮度,有一定的護眼功能。
除了面板控制外,TOKIT還可以連接APP,實現視頻的收藏和同步。
但更酷的是它將AI語音交互引入到料理機中,可以通過「小C小C」喚醒設備,並使用語音下達指令,激活多項功能。
和TOKIT相比起來,瑪捷斯的操控和顯示更偏機械,這倆之間的區別直觀看上去有點iPhone和諾基亞的感覺。瑪捷斯同樣可以通過面板和手機進行操作,但沒有語音交互的部分。
面板上來看,它的顯示屏尺寸和清晰度都比TOKIT小不少,彩屏,無觸控。但機械按鍵多了不少,每個按鍵控制屏幕上相應部位的功能,摸索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不是那麼順手。
但是它也可以通過小程序來操作(其實瑪捷斯和TOKIT一樣,也配有APP,但下載時顯示「當前地區不支持」,所以只能用小程序了)。小程序的界面和機身上的界面基本一致,沒有明顯區分,可能主要為了照顧不同人群的使用習慣。
瑪捷斯小程序裡對食譜的展示比較全面,這點好評。
C稱重
二者之中,只有TOKIT有稱重功能。TOKIT的稱重模組可以精準到1g,而且靈敏度很高,往鍋裡放食材時可以同步看到重量數據的變化,以免因為延遲等原因導致不小心放多了。對於做飯掌握不好量的人群來說,這個功能可以說相當重要。
通用組件和配件通用組件裡講一下主鍋,畢竟大部分菜品都離不開它。
瑪捷斯的主鍋容量很大,有2.8L,不鏽鋼材質,挺有質感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在於包裹程度較低,容易燙傷。
TOKIT的主鍋2.2L大容量,鍋體材質採用3層鋼鋁複合結構,廣口弧底設計,內層食品級304不鏽鋼,比較安心耐用,導熱性強;擁有外置殼體,有效隔熱防燙,安全性更強。
需要特別說一下的是這兩款鍋鍋體都是比較寬的,更適合中式炒菜的翻炒,不像很多其他品牌,鍋底過窄,翻炒受限,實在很難說適合中餐。
瑪捷斯和TOKIT的鍋蓋有所不同。瑪捷斯的鍋蓋是全透明鋼化玻璃,這樣方便觀察食物變化狀態。TOKIT選用的是隔熱鍋蓋,鍋蓋中間還另外設計了一個小型的防溢鍋蓋,觀察食材變化時直接拿掉防溢鍋蓋就可以了,又兼顧了防燙安全性,感覺是個巧思。
再來說一下配件,這兩個品牌的料理機都是配件大戶,尤其是瑪捷斯,因為很少進行產品本身的更新換代,它的功能迭代很多是依賴豐富的配件實現的,對用戶來說比較節省成本,但問題也在這裡,對小白用戶的挑戰比較大,尤其配件買的太多,買料理機省的那些空間感覺又被佔回來了(捂臉.jpg)。
TOKIT的配件也不少,但相對來說比較精選,核心的蒸鍋組、網籃、不同刀頭、刮刀、量勺、打發配件等等,滿足了不同模式下的基本需求。目前來看,它的功能升級更多依賴於軟體系統的升級。
核心功能多功能料理機作為「多功能」廚電的扛把子,其功能的豐富性自不必說。拿我們進行測評的兩款產品來說,TOKIT是將21個廚房設備的功能集於一身。
瑪捷斯則主要強調了自己的12項自動烹飪程序(TOKIT目前默認的烹飪程序是10個,還在持續增加,且用戶可以自定義添加烹飪模式,靈活性更強)。
兩款料理機的主要烹飪模式雖然不太一樣,但大致都可以分為食物處理、烹飪料理及清洗三個部分。
目前,瑪捷斯利用豐富的配件,在食物處理上較有優勢,這也是其主打賣點。但TOKIT該有的其實也都有,例如切碎、揉面、榨汁、絞肉、研磨等也都沒問題,所以其實差別不算大。二者都配備了不同的刀頭。
瑪捷斯和TOKIT都有免費的食譜平臺,但使用方式有不同。瑪捷斯是通過連接小程序,藍牙一鍵推送食譜參數到機器。TOKIT出廠時內置了食譜程序,只要聯網或插入食譜卡,就可以直接在機器上以視頻+語音播報的形式展現,後續TOKIT還會持續開發各種食譜:寶寶輔食、養生餐、美容餐、健身餐、中式麵點、西式烘焙等,用於製作主題性食譜卡,插卡做飯,聽起來像switch一樣,不得不說真的很有創意。
總結瑪捷斯因為配件多,使用比較複雜,操作偏機械化,更適合年紀偏大並有一定廚藝的人群;
TOKIT作為新一代料理機的代表,在功能、工藝、操作、外觀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升級,對「智能偏好人群」更加友好,同時,對廚藝的要求門檻沒那麼高,從大廚到小白都可以用。
智能產品,買新不買舊,兩種產品路徑相比,個人認為TOKIT更符合未來趨勢——產品簡潔、功能豐富、交互流暢,可通過軟體系統無限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