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末中午,遼寧科技大學體育場都會出現一群穿著紅馬甲的年輕人,嫻熟地打掃地面、收拾垃圾。他們是遼寧科技大學「暖風」郭明義愛心團隊(以下簡稱「『暖風』團隊」)的同學們。
2010年,學校成立「暖風」團隊,多年來成員共達8000餘人,畢業一撥,又加入一撥,形成了「滾雪球效應」,師生共同參與愛心活動達兩萬餘人次。
2010年7月,在遼寧省委宣傳部開展的「千名模範進校園」活動中,郭明義走進遼科大校園。他紮根一線平凡崗位、熱心公益的事跡打動了師生。報告會上,學校聘請郭明義擔任土木工程2009.2班校外輔導員。
就在這個時候,土木工程2009.3班學生李光(化名)突發急性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急需救助。輔導員曲文泉老師向郭明義求助。郭明義馬上到醫院捐款,並組織社會愛心人士捐款。與此同時,遼科大師生也紛紛投入到救助李光的愛心熱潮中,大家慷慨解囊,一筆筆捐款送到李光父母手中。
同年11月16日,土木工程2009.2班被學校黨委授予「郭明義班」光榮稱號,同時成立「暖風」遼科大郭明義愛心支隊(後更名為「暖風」郭明義愛心團隊)。
成立儀式上,「郭明義班」首任班長、「暖風」愛心支隊首任隊長吳大偉接過隊旗後激動地說:「學雷鋒學郭明義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爭做郭明義式大學生。」
如今在某高校攻讀博士學位的劉睿曾是第一屆「暖風團隊」的辦公室主任。
劉睿堅持為家庭貧困的孩子做義務家教。加入「暖風」團隊後,劉睿得知,有個高中生楊文(化名)由年邁的奶奶撫養,生活貧困,一直受郭明義的資助。劉睿想幫助她,「剛開始就是想去看看她,看能幫什麼忙,就跟郭老師要了她家的地址去探望,產生了給她做義務家教的想法。」
後來,劉睿讀到大三,準備報考研究生,課業負擔很重,家教只能安排在周末。來迴路上要花費很多時間,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最終,劉睿辭掉了那份可以為他賺取生活費的家教,保留了免費的義務家教。劉睿回憶,「當時想法很簡單,自己做楊文的老師得負責,別的學生還可以請其他老師,而楊文卻不能沒有我的輔導。」
後來,楊文考取了遼寧科技大學。在「暖風」團隊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多年來,團隊共開展大型助殘助困志願服務活動26次,到偏遠山區和農民工子弟小學支教數不勝數,為撫順清源縣受災地區和湖南西部貧困山區留守學生等募集衣物4000餘件。師生們還與郭明義共同拍攝了大型公益廣告《無償獻血》。
為了在全校掀起學雷鋒學郭明義的熱潮,遼寧科技大學黨委制定了《關於在全校深入持久地開展學雷鋒活動實施意見》,號召全校師生開展「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
學校由此與鞍山市岫巖縣嶺溝鄉結起了長期幫扶對子。2010年6月,學校定點扶貧領導小組為嶺溝鄉捐贈電腦、電影機、投影儀等相關設備價值40萬元。從2014年至今,學校派出年輕幹部參加駐村工作隊,到嶺溝鄉山城村定點扶貧。同年10月,學校與岫巖縣籤署全面共建框架協議。
近年來,學校還實施了「扶貧勵志」工程,每年投入100萬元,對800餘名特困生進行資助,每年投入70萬元,為貧困學子近千人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對孤兒學費予以全部減免。學校黨委在教職工中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捐資助學活動中,全校教職工僅用兩天時間就捐款24.19萬元,分批資助特困學生。
遼寧科技大學團委書記禹哲介紹,學校各級黨團組織紛紛開展「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幾年來,先後為罹患重病的教職工和學生捐款30餘萬元。校團委還成立了青年志願者協會,各學院成立了分會,並成立公益類學生社團12個。
遼科大黨委書記李平說,雷鋒精神長盛不衰, 「跟著郭明義學雷鋒」引領著遼科大師生把個人的「小我」融入國家和集體的「大我」事業,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