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有一種人,看似平凡無奇,他卻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有一種精神,看似樸實無華,它卻代表著最根本的職業素養,那就是「勞模精神」。
河南省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工作要求,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
近日,河南省委網信辦特主辦「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宣傳河南省各行各業湧現出的「出彩」典型人物,凝聚強大社會正能量,為讓中原更加出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河網記者跟隨採訪團感受「勞模精神」,為您展示各地各行業勞模的風採!
楚國林介紹自己的蓮藕基地情況
在鎮平縣楊營鎮有一片萬畝荷花基地,種蓮藕、賞荷花、吃蓮子,原本貧瘠的土地因為荷花的盛開而變得生機勃勃,這一切都離不開林鋒綠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楚國林。這個一擲億元的「富豪」原本可以在外地繼續他的蓮藕產業,為何他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資上億元來培育一個萬畝蓮藕基地呢?「你在外地把蓮藕事業做這麼大,怎麼不回到咱家鄉讓鄉親們也走上致富路?」一年春節,楚國林回家過年時,與鄉親的一席談話深深地觸動了他內心深處返鄉創業的激情。
「蓮藕大王」這樣走上致富路
楊營鎮位於鎮平縣西南部,距縣城7公裡,是傳統的蔬菜生產大鎮。
今年46歲的楚國林出生在楊營鎮尹營村一戶農民家庭,由於兄妹較多,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楚國林便早早投入到蔬菜販賣的隊伍中。
1992年春節前夕,楚國林從外地買進了一批蕃茄、長豆角等返季蔬菜,同時又從湖北附帶買進了數百公斤的蓮藕。沒有料到,縣城境內的返季蔬菜一度達到了飽和,並且蕃茄在運輸過程中沒有妥善保存,造成部份壓破和擠爛。最終算下來,就蕃茄一項虧損500多元。然而蓮藕卻遇到好行情,由於蓮藕品相好、皮白肉脆,每公斤賣到高於進價2至3元的價格,供不應求。當年春節,光蓮藕一項收入就遠超預期,淨掙3000多元。
返季蔬菜固然掙錢,但若遇到價格不穩定、保存不方便等諸多因素,常常很難達到預期。蓮藕運輸方便、易保存的特性,讓楚國林眼前一亮,於是他轉行,朝蓮藕經營行業發展。方向定下來後,楚國林專門抽出時間考察湖北、湖南、陝西及南陽的鎮平縣、內鄉縣等地的市場和行情。同時,多次到湖北一帶了解蓮藕的價格和品種等。
1996年春節,楚國林看準行情一下子販進10多萬公斤蓮藕,在運輸途中,面對此次大膽的行事,楚國林一路忐忑不安,然而,令楚國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貨源一到鎮平境內便被爭相採購,一天之內便賣出7萬多元。隨後,楚國林的蓮藕銷量逐年增加,年收入數十萬元。不到五年,楚國林便積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1年春天,楚國林開始在湖北承包三千畝水田種植蓮藕,那裡河網密布,蓮藕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湖北蓮藕個體大、色澤粉嫩,深受消費者喜愛。緊接著,楚國林長期在湖北一帶走訪專家學習蓮藕種植技術,從選種到施肥,從整地到田間管理,從採挖到保鮮運輸,事必躬親,練得了一身養殖蓮藕的好技藝。隨後數年間,楚國林的蓮藕穩定的銷售渠道也逐步擴大到內鄉、鎮平、南陽及西峽等地,年收入數百萬元。
除了蓮藕產業,楚國林正在打造荷花觀光旅遊
返鄉創業,讓萬畝蓮藕帶富鄉親們
為報答家鄉父老養育之恩,楚國林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決定返鄉創業,流轉承包土地10000餘畝,累計籌措投資9000餘萬元,建成了長江以北旱作地區規模最大的萬畝蓮藕生產基地。
了解到,目前,該公司擁有管理、銷售、技術人員30餘人,季節性生產工人200餘人,種植食用蓮藕品種6個,觀賞蓮400餘種。
結合生產實踐創造了蓮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並歸納總結出一套簡單實用的蓮藕規模化生產技術流程,將蓮藕畝產值提高到萬元以上,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0餘噸,銷往安徽、陝西、河北等地,年銷售收入520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戶2000餘戶發展蓮藕生產,吸納農村閒散勞力就業300餘人,並輻射到周邊淅川、鄧州、唐河、方城等,公司生產的蓮藕、蓮子產品已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認證,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工商聯等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我們分別在楊營、張林兩個鄉鎮的尹營、郭營、程廟、代營、禹王集等10個村,累計流轉租用農戶土地10000餘畝,發展淺水蓮藕種植,每畝土地租金平均800元以上,公司年支付土地租金達到80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降低了農民經營風險和生產投入,流轉土地收入已超過農戶種糧收入。」
楚國林告訴記者,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逐步形成了集蓮藕種植、選種繁育、技術培訓、生產加工、農業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直接帶動周邊300餘戶農民參與蓮藕生產,並分享到農業產業化經營帶來的各種利益。
出租地農戶、貧困戶、返鄉農民工,一個都不能少。
楚國林的公司開展技能培訓和吸收貧困農戶用工,達到每戶有1到2人基本掌握蓮藕種植技術,進公司務工農民每月工資2000元-4000元,農民務工的工資性收入成為一部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尹營村民楚成顯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一家5口人,向公司流轉出租土地4畝,每畝租金800元,年土地租金收益為3200元,他和妻子、兒子均在公司打工,從事蓮藕種植、採挖,每月平均工資達到3500元,每年在公司工作8個月,收入共計84000元。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季節性用工達到300人以上,用工時間平均在8個月左右,務工農民年平均工資都在20000元以上。
出租土地農戶依託企業在家門口實現勞動力就業,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顧家中老人和學生,工作、生活兩不耽誤,確保了家庭穩定、社會穩定,減少了留守老人和兒童的比重,切實提升了農村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廣大農民逐步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打下了經濟基礎。
對年齡在20至60周歲,有勞動能力,有貸款意願,有良好信用,但目前沒有發展產業項目的貧困戶,楚國林採用「公司+農戶+金融」的扶貧帶動模式,即:金融部門放款,貧困戶貸款5萬元,企業提供擔保,政府財政連續全額貼息3年,然後,貧困戶與企業籤訂產業扶貧合作協議,在公司萬畝蓮藕基地內承包種植蓮藕,或以參股的形式將資金投入到企業,參與企業經營及收益,企業確保參股貧困戶年投資額最低10%的收益。
同時,貧困戶勞動力優先進企業務工,這一模式,可帶動沒有資金、沒有項目、又想脫貧的貧困農戶實現富裕夢想。目前,企業與500餘戶貧困戶籤訂了帶貧合作意向協議書。
「在家門口就可以幹活拿錢,還不比外面少,又能照顧家裡,誰還願意出去啊。」一位曾在外地打零工的企業員工的一番話,則代表著眾多反向農民工的心聲。
萬畝荷花開,扶貧花更紅。楚國林告訴記者,下一步,要穩面積、提質量、增效益,拉長產業鏈條,做好蓮藕、荷花、荷葉深加工,產品銷售將採取「網際網路+」的模式,銷往全國各地,並積極向海外市場拓展,探索一條以農業生產為主導,融合生產加工、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為一體的農業綜合發展之路,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把企業做強做大,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戶帶來更多的實惠,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答卷。
文章來源:大河網
中國蓮藕網(www.Yzooo.com)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合作微信:1377 356 0202
責編:蘇堤
您的每一次分享,對我來說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