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才可以找到?
這個問題他想了整整二十三年,從強健壯年到頭髮花白。
他就是《失孤》中父親雷澤寬的原型郭剛堂。
這部電影已經家喻戶曉,但還是沒能敲開兒子郭振回家的門。
1997年9月21日,郭剛堂記得,那天他賺了幾十塊拖拉機的運輸錢。
等回到家,有鄉親告訴他:「郭振不見了。」
一瞬間從歡喜到大悲,郭剛堂急得給鄉親們下跪,當晚發動了幾百位村民尋找兒子,但都沒有結果。
郭剛堂兩歲半的兒子在家門口被人拐走,父子倆的人生被徹底改變。
當年年底,他騎著摩託車踏上了尋子之路,一路向前就是40多萬公裡,十幾年彈指間。
電影《失孤》 劉德華飾雷澤寬
而後幾年,郭剛堂利用網絡發展創辦了天涯尋親網,用來幫助更多的家庭發布尋親啟事,雖然,自己的兒子一直沒有下落……
不久前,郭剛堂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兒子的模擬畫像,他問:「郭振,你長大後是這個樣子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只願郭爸爸和郭振早日團聚。
作為一名二胎媽媽,我關注兒童拐賣犯罪,痛恨毀人家庭的人販子!也寫過多篇相關話題的文章,希望可以為打拐盡一份微薄之力。
那究竟什麼樣的孩子,人販子拐賣不了?!
我的答案是:經過防拐情景演練的孩子。
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可以還原真實的危機情況,及時指導孩子,該怎麼識別人販子的騙局。
這種情景演練,就主要講解了以下知識點:
「大人選擇向比自己弱小的小孩求救,必定有目的!」
「罪犯團夥作案時,他們通常會有明確分工,一類偽裝成發傳單的人、環衛工、路邊小攤老闆…他們會選擇與環境不違和的身份,主要是為了藏在人群中混淆視聽。
另一類會偽裝成社會關懷群體,孕婦、老人、殘疾人…利用同情心接近目標,若是事情敗露,就通過會賣慘讓人不忍指摘。」
「人販子之間一定會有溝通暗號:眼神對視、幾聲咳嗽、比劃手勢等,都可以作為戳破他們騙局的切入口。」
……
說到講述方式的問題,有些家長給孩子教授防拐常識時,往往帶有半恐嚇性質。「人販子會把你賣去乞討」類表達不可取,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寶媽們可以先從簡單的模擬對話開始,提問孩子:「假如媽媽現在是一個陌生的阿姨向你問路,你會怎麼說呢?」
觀察孩子的應激反應,看他是否可以積極解決,再向孩子解釋人販子行騙時的行為邏輯,避免緊急情況下的慌亂。
除了臨危不亂,我們還需要了解什麼?
這是一份學者在「寶貝回家」官網上爬取的數據:
醫院、火車站、市場是統計排前三的兒童失蹤地,這很大程度上說明了:
當你在嘈雜的醫院著急掛號時、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候車刷手機時、在市場挑選食材給孩子做營養餐時……
人販子就在身邊,可能一個扭頭,孩子就被抱走了,悲劇往往就發生在掉以輕心的瞬間。
如果孩子失蹤,兒童作為無民事行為的能力人,隨時會遇到安全危害,所以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向公安部門報警,沒有時間限制。
團圓系統(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和阿里巴巴技術部門共同創立,目前已接入25個超級app。
主要功能就是在孩子失蹤時,通過社交軟體,就近向周邊人推送走失信息,發動全民搜尋。
平時手機上只要有團圓系統的推送消息,我都會點開查看,因為每條推送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焦急等待。
詳情頁裡,字字句句都是尋子父母的血淚描述:
「孩子還只會說爸爸媽媽...」
「女兒腿前天摔傷了...」
「兒子右耳後有一塊紅色的胎記...」
「我家孩子有蕁麻疹,需要按時吃藥...」
「孩子不見那天,媽媽給她扎了兩個小辮子...」
可以試想一下,失蹤後的孩子如果找到警察叔叔求助,小朋友最著急的,肯定是&34;
這時,讓孩子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就顯得尤為重要。
寶媽們可以檢查下,孩子是否能正確複述出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
對孩子來說,記下11位電話號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還沒有教過孩子,或者孩子老是記混,別怪我說你心大,趕快試試我分享的這個親子遊戲!
朵朵就是通過這個,記下了我和朵爸的電話號碼,遊戲可以加強孩子的深層印象。
溫馨小提示:如果家中有同類型的道具,可以替代使用。
朵朵很好奇,為什麼媽媽可以捏得這麼方正呢?
這裡有一些按壓黏土的技巧,寶媽們可以注意下,用手指多面發力,方便定型。
建議大家根據私人號碼的數字分布來填寫,多做幾組數字,提高遊戲的趣味性與難度。
也可以自己創新下遊戲玩法,比如讓孩子在限時20s內找全對應方塊,在記憶電話的同時,鍛鍊孩子的時間感知能力與反應能力。
還有一點,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只告訴孩子牢記電話號碼是不夠的,教會孩子使用手機撥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是緊急情況下,孩子多會一項能力,就多一個辦法。
·寫在最後·
孩子們享受假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暑假也正是人販子的活躍期,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告訴家長們,還請保持高度警惕!
兒童的忘性大,這類安全意識需要家長、學校、全社會一起反覆教育、重點教育,才能養成。
其實,坦誠地說,罪犯遠比我們想像的猖狂,年幼的孩子終究抵不過壞人武力相向。比如人販子將孩子捂住口鼻後擄走,孩子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一切將無濟於事…
所以我認為:最實際的辦法只有不要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範圍!誰敢來搶孩子?那就是在挑戰我們為人父母能做到多麼奮不顧身!
關乎孩子無小事,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防範於未然,心疼那些等到悲劇發生了,才追悔莫及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