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隱秘而偉大》已更新至42集,在老戲骨李強的出彩演繹下,鍾百鳴這個角色已經越來越有味道了。
本來前幾天就想寫一下鍾百鳴這個人物,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要按以前的劇情的話,是根本找不到類似歷史人物資料的,只能就此扔下。這幾天隨著劇情的慢慢發展,線索也逐漸多了起來。
王科達在「通共」的嫌疑中,狂性大發,最終被稽查處陶處長擊斃。南京警察總署唐署長與田副署長蒞臨上海,親自過問此案。齊昇平讓鍾百鳴整理案卷,鍾百鳴卻越過齊昇平,直接將案卷交給了段局長。
田副署長、鍾百鳴與段局長一起共進晚餐。三人看似漫不經心的閒聊,卻意味深長。段局長與田副署長達成默契,決定任命鍾百鳴為副局長,並有意提拔他當自己的接班人。
看到這裡時,突然想起一個人,對比了一下以前翻過的資料,才發現鍾百鳴的歷史原型竟然是他!
一、鍾百鳴歷史原型分析
在《隱秘而偉大》劇中,曾借副局長齊昇平之口,提到過上海市警察局共有三位副局長,分別是周副局長、孫副局長和齊昇平。
這其實是不對的!要知道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與現在不同,根本不會設立這麼多副職。大多數部門都只有一名副職,最多不會超過兩名,有些部門甚至只有正職沒有副職。
根據《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人物表(中華民國2)》記載,抗戰勝利後上海市警察局總共任命過兩名副局長,而且這兩名副局長還不是同時任職的。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時期,都只有一位副局長在職。劇中所謂的周副局長和孫副局長,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有據可查的兩位副局長分別是俞叔平和張師。在上一篇文中已經分析過,俞叔平應該就是劇中齊昇平的歷史原型了。既然如此,就只剩下一個張師了,那張師會不會是鍾百鳴的歷史原型呢?
先來看一下劇中鍾百鳴的經歷,劇中通過副局長之口提到過鍾百鳴曾在保密局工作,是衢州綏靖公署二處的處長。保密局的前身就是軍統,而衢州綏靖公署二處也從事的是情報工作。著名的軍統大特務毛森,就曾當過衢州綏靖公署二處的處長。這樣看來,鍾百鳴應該確定是軍統特務出身了,剛好與張師的出身相符。
再看鐘百鳴的任職時間,劇中鍾百鳴來上海目的是執行「太平計劃」。而所謂的「太平計劃」其實是應付蔣經國到上海整頓金融和「打虎」之用的。因此,鍾百鳴到上海並被任命為副局長的時間應該是在蔣經國來上海的前夕,也就是1948年以前。
根據《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人物表(中華民國2)》,張師被任命為副局長的時間為1947年12月,鍾百鳴的任職時間也恰與張師相符。
軍統特務出身,任職時間相符,又在南京有強硬後臺,鍾百鳴與張師之間在這些特點上高度相似。不出意外的話,張師應該就是《隱秘而偉大》劇中鍾百鳴的歷史原型了。
當然,也有差異的地方,歷史上張師的後臺就是蔣經國,而鍾百鳴的後臺則是南京警察總署的田副署長。這也可能是電視劇為了劇情的好看,而刻意所作的改動吧!
二、出身共產黨託派,後來背叛革命,當了軍統特務
張師原名洛臣,字行深,江蘇丹陽縣人。他的事跡在網上流傳很少,為了解他的生平經歷,我專門去《江蘇地情網》查了他家鄉丹陽縣的志書,卻並沒有找到有關他的記錄。大概是家鄉人民恥其曾為軍統特務,而不屑為其作傳吧。
《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中倒是有一篇《張師先生之一生》的紀念文章,不過並不開放個人下載,只能看到其摘要,無法一睹其全貌。
按照摘要交代,張師的父親張勉吾在鄉中頗具清望,說明其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張師從小在家鄉接受教育,上完小學、中學後,來到上海考入中國公學。不久後,又轉入上海法政大學法律學系學習。
大學畢業後,遠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隨後又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進入莫斯科克拉星炮兵學校學習。當時的蘇聯是全世界共產主義的大本營,張師也正是在此時加入了共產黨。
不過,這一段歷史,在摘要中諱莫如深,隻字未提。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加入共產黨又當了叛徒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是不值得大書而特書的。
張師在蘇聯是託洛茨基的信徒,回國後也就成了中國共產黨早期託派組織「我們的話」的創始人之一。託洛茨基是蘇聯十月革命的直接領導人之一,也是蘇聯主要的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理論家。他提出的「不斷革命論」與史達林的「階段革命論」之間的是非對錯,頗難一言而斷。
不過,託派主義到了中國後,就基本上成了右傾投降主義和機會主義的代名詞,一直以來都遭到嚴厲的批判。託派分子們大多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在黨內遭到批判後,大多便向國民黨投降,當了可恥的叛徒,而張師也是這些叛徒中的一員。投降國民黨後,張師幾經周折進入鄧文儀的南昌行營調查科,成了一名軍統特務。
張師乘留學蘇聯的機會加入共產黨,成為中國託派的創始人之一。但在遭到批判後,就馬上背叛革命,加入國民黨當了軍統特務。可見其當時入黨只是為了投機,託洛茨基的理論也只是他投機的工具,並沒有什麼信仰可言,更遑論為了理想而獻身了。
他和我們普通觀念中認為的那種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三、傍上蔣經國,從此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張師投降國民黨後,在抗戰期間曾擔任過「浙警」特派員辦公室書記長、上海區特務處書記及兵工署稽查處處長等職。不過,這時的張師既無背景又無後臺,還頂著共產黨叛徒的名聲,在軍統特務中算是升遷得很慢了。
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張師在「浙警」特派員辦公室書記長任上時,毛人鳳還是他的直接下屬。但多年過去後,毛人鳳已經貴為保密局局長了,而張師還在處長一級艱難奮鬥,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抗戰勝利以後,張師慢慢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貴人,這個人就是蔣經國。張師是蔣經國在蘇聯留學時的同學,兩人在蘇聯時交情頗深。
蔣經國15歲只身前往蘇聯,不久後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公然背叛革命並反對蘇聯。身在蘇聯的蔣經國被蘇聯高層發配到西伯利亞當兵,為求自保,他曾三度在《真理報》上發表聲明,公開聲討蔣介石的罪行,並揚言要與其斷絕父子關係。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作用,蔣經國還是被困於蘇聯十二年。直到「西安事變」後,周總理從中斡旋,蔣經國才得以返回中國。
蔣經國回國後,他與老蔣之間的父子親情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蔣介石開始著重對他進行培養,這也是《隱秘而偉大》劇中蔣經國督察上海金融的歷史背景。
蔣經國因為經歷過對父親的背叛,共同的經歷讓他更能理解這些共產黨叛徒們的心境,也因此對他們也格外寬容。
張師在蔣經國來上海之前,被突擊提拔為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長,可能也並不是像劇中演繹得那麼簡單,很可能是蔣經國提前在上海布署自己的勢力。
不過,蔣經國在上海的打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上海物價飈漲,經濟崩潰,國民黨在軍事上節節敗退。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前往臺灣,布置退路,不得不離開了上海。
臨行前,他寫了一封信給張師,信中極道自己的失意之情,另外,還力邀張師一同前往臺灣。信中對張師推心置腹,語氣親近,可見是早已將張師視作了心腹親信。
而張師得此青雲之梯,到臺灣後屢任要職,其受到的器重與信任,又非毛人鳳之流可比了。
不過,讓蔣經國沒有想到的是,叛徒畢竟是叛徒,既然能背叛共產黨,當然也能背叛蔣經國。那個蔣經國視若心腹和接班人的人,最終還是背叛了他,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
當然,這個背叛蔣經國的人,並不是張師,這是後話,按下不提!
四、結語
《隱秘而偉大》劇中,鍾百鳴的歷史原型應該就是時任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長的張師了。當時的副局長只有一位,劇中交代有三位副局長,應該是不準確的。張師早年留學蘇聯,加入過共產黨,回國後成為中國託派的創始人之一。
他加入共產黨只是為了投機,並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因此很快就背叛革命,投降國民黨成為軍統特務。在上海時,受蔣經國提攜當上了警察局副局長,從此官運亨通,屢任要職。
不過,蔣經國喜歡任用叛徒,最終卻遭到他親自選定的接班人的無恥背叛。而這個背叛他的人,也曾背叛過共產黨。這種結局,不知蔣經國先生在九泉之下,會做何感想!
參考資料:《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資料庫》《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網》《軍統大案之軍統人事》《看《潛伏》話「軍統」》等
注1:本文系閒人歷史故事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代為維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和抄襲!請文抄公遠離!注2:本文全部圖片,均取自《隱秘而偉大》劇照
《隱秘而偉大》之齊昇平:仕途順利升局長,曾對同濟學生下過黑手
《隱秘而偉大》大結局:局長身份揭秘!曾加入中共,系蔣經國密友
《隱秘而偉大》大結局:真實的「尚榮生」綁架案,比劇中還要黑暗
《隱秘而偉大》大結局:胡仲啟監察官的歷史原型,曾策反吳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