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院多名老師入選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

2020-12-2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經專家評選委員會評審,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名單出爐,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多位老師名列榜單。

陳錫喜教授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突出貢獻獎」。杜玉華教授入選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祝薇、黃慶橋、劉偉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張遠新教授入選思政課編著專項。陳亮、王巖的調研項目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國情市情調研專項。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突出貢獻獎」(9位)

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11位)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50位)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國情市情調研專項(24項)

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是(上海市教委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協同推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負責推進,主要包括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榮譽獎」評選,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名師、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上海學校思政課建設特聘專家發展,實施國情市情調研專項資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刊物專項資助、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專項資助和思政課選修課教材編著專項資助等專項資助計劃,每年資助總金額達500萬元。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加強思政課程建設,在教育教學、學科建設等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學院將力爭取得更大發展。

相關焦點

  • 新一輪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發布
    昨天,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會上,宣布了新一輪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
  • 上海市第五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東華大學舉行
    來自滬上各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導師及優秀學生代表日前齊聚東華大學,參加上海市第五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論壇,對話學科領域知名專家學者,150餘名與會者共同探討全面育人格局下,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新途徑。
  • 哈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報訊(記者趙一諾)近日,在由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的第三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評選中,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被確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我省唯一一所入選高校。
  • 9位教師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
    年,復旦大學顧鈺民等9人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剪輯:王思琪 田瑞玥(07:35) 12月16日,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學術論壇
    11月7日上午,由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研究」暨第二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學術論壇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功舉辦2020年暑期優秀學生夏令營
    7月18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2020年暑期優秀學生夏令營。受疫情影響,本次夏令營通過線上方式舉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知名院校的150名優秀本科生、碩士生參加本次夏令營。  18日上午,夏令營舉行開幕式。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主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從初步醞釀、系統構建到迅速發展,建立起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積累了學科建設的豐富經驗,提升了學科的地位,彰顯了學科的影響力。第一,循序漸進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新中國成立之後的30年,馬列主義理論課先後經歷了三次調整,即從「53方案」到「56方案」,再到「61方案」。
  • 2020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發展報告
    2020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學科體系構建向著整體化、學理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二是理論研究趨向現實問題解答,在回應時代主題中深化探索;三是研究思路對於基礎理論研究的帶動作用愈加明顯。
  • 讓理論有魅力 讓信仰更堅定——復旦新聞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巡禮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來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核心課程和研究重鎮。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復旦新聞系就提出「兩典一筆」的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是其中的靈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從陳望道老校長「信仰的味道」中汲取力量,提出「讓理論更有魅力,讓信仰更加堅定」的辦學方針,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馬新觀教學科研,推動新聞學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 教育部社科司關於開展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教育部社科司關於開展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2016年度發展狀況調研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7〕5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筆談)
    二、從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  為適應國家各項重大戰略的需求、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過去的建設中較為注重學科布點的數量。到2018年,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發展到8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發展到273個。①學位點數量的增多,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同時也帶來許多令人堪憂的問題。
  • 2018年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保研夏令營通知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2015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旨在促進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相關學科優秀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了解,搭建青年學生與學科教授之間的互動平臺,讓更多青年學子認識和了解北大馬院。學院將於2018年7月10日-12日舉辦 「2018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
  • 加快建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核心概念
    積極建構核心概念,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核心概念是建構並形成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邏輯起點。正如經濟學的「商品」「成本—收益」、政治學的「權力」「國家」等核心概念在各自學科的學術研究中已成為共識。當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關注的重點主要在理論創新、方法創新,而對核心概念建構的關注甚少,需要學界在這一領域不斷深化研究。
  • 湘潭大學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成雙一流
    2017年9月,首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公布;2020年,首批雙一流高校進入總結評價階段;預計最遲明年將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一批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有望動態遴選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在此前6月29日召開的湘潭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調度會議上,二級學院中僅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匯報了「雙一流」建設工作重點任務和進度安排,也間接透露了湘潭大學將力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入下一輪雙一流。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常用研究方法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常用研究方法
  • 中國人民大學支持幫扶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中國人民大學支持幫扶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2020年12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進一步深化支持幫扶浙江工商大學合作籤約儀式在杭州之江飯店舉行。其中,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夢雲做了題為《夯實學科基礎,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新的飛躍》的學科建設交流發言,就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現狀、發展目標和未來方向做了具體介紹。
  • 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研討會,校黨委副書記王靜出席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為進一步凝練學科特色和學科優勢,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8月18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發展研討會。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陳錫喜、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教授王天恩、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曹泳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冉、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蓉等專家學者應邀出席研討會。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展望理論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7月20-21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展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2019年年會在甘肅蘭州舉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克恭研究員、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教授分别致辭。開幕式由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李朝東教授主持。開幕式現場
  • 首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科學研究工作營開營
    據悉,舉辦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科學研究工作營,旨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從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根本要求出發,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科研學風建設,通過科研方法和科研思路的教育和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的科研素養和科研能力,培養造就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高層次人才。
  •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全過程民主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民主...
    2020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教育中心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全過程民主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民主的思想研究」研討會通過線上會議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0餘位專家和150多位教師學生共同展開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