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看似無釐頭的要求,其實提出了個新命題:一次性勞動該不該有保質期
疏浚工幫人通完管道,卻被房主提出要兩個月保質期,這讓幹了10幾年疏浚工作的師傅一臉茫然。這件事情,你是如何理解的?
43歲張薇薇租住在觀音橋「豪金雅苑」小區。前日,她在洗衣服時,發現連接洗衣機出水口的下水道堵塞。
張薇薇趕緊下樓,從路邊的張貼欄找到疏浚工張師傅的電話,後張師傅趕到張薇薇家中,雙方談好以50元的完成下水道的疏通。
張師傅動作很熟練,拿起工具幾分鐘就疏通完畢,張薇薇怕只疏通了支管道,主管道依然要堵,希望他一直要疏通到十幾米遠的主管道上。
「你這個都疏通到市政管道上去了,不是我們的工作,況且這個要好幾百。」張師傅予以拒絕。
張薇薇很生氣,既不加錢也不放張師傅走。
雙方僵持不下,張薇薇又讓張師傅寫一個保證書,「如果三個月內,管道沒堵,就沒你的事情了。」
「我只保證一次給你疏通了,以後怎麼保證。」50多歲的張師傅幹這行十多年,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而張薇薇則認為,修電腦、裝房子都有保質期,為啥通下水道就沒有?
於是,張師傅將水龍頭打開,放水衝剛剛疏通的下水道。
「你看,沒堵吧。」可張薇薇還是沒將50元勞務費給他。
雙方僵持不下,張薇薇先報警:「我遭詐騙了!」
觀音橋派出所民警劉隆友來到現場後,也被難住了。
為了檢驗是否疏通了管道,他將屋內所有水管都打開。在衝水約5分鐘後,各個下水道都無堵塞現象。
經過民警的協調,張師傅和張薇薇各有讓步。張薇薇拿出50元勞工費,而張師傅也答應了兩天保質的要求。
重慶晚報記者就此諮詢沙坪垻區工商局新橋工商所所長李治友。他表示,管道疏通是提供的一次性服務,並非是實物商品買賣,不提供保質服務沒有侵犯消費者的權益。同時,法律在一次性服務上,就是否提供保質期問題並無明文規定。
藍業清潔公司負責人曹先生介紹,大型清潔公司收取家庭管道疏通費,是採取分期收款的方式,這個間隔時間,相當於是保質期。
「我們第一次疏通後收80%的費用,一個月後再收剩餘的20%,這一個月相當於保質期,如果管道再次出現問題,我們會疏通後才收取尾款。相對知名的清潔公司都是這種做法。」曹先生說。
本報律師團律師、重慶原野律師事務所曾傑稱,這起事件中,保質期的說法不嚴謹。
曾傑說,一般保質期的說法出現在實物買賣中,包括裝修和工程質量。純粹的人工服務鮮有保質期的概念,因為不好量化和監督。
重慶市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方令稱,人們普遍意義上的保質期,一般指產品、工程等實物,而一次性服務沒有保質期說法,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此事表面看是一件小事,張女士的要求也挺苛刻,其實對提高行業服務水平、增強市民法律意識及法律法規建設頗具探索意義。
方令還稱,市民在選擇類似服務時,可採取包幹、延期服務,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