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豬頭豬蹄換美元或終結後,美國龍蝦或也無法再「變廢為寶」

2020-12-14 BWC中文網

美國有句俗話「一個人的垃圾卻是他人的寶貝」 ( 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現在聽起來可能更像是對美國農業經濟領域的某種預見性的警告。我們近期提及,豬頭、豬蹄、豬心、豬舌、豬內臟雞爪,亞洲鯉魚,鰱魚,魚頭,鴨脖,鴨腸,鴨肝、鴨掌、雞胗,牛肚、羊肚等一系列美國人並不喜歡吃的「食物」卻是一些亞洲市場上豐富的美食。多年以來,美國的農民和相關食品加工企業憑藉源源不斷地向亞洲市場出口大量上述美國人眼中的「廢物」而賺取了大量的美元,這門「變廢為寶」的生意使得美國相關產業鏈輕輕鬆鬆就可以大發橫財。然而,今天諸多跡象表明,美國的豬頭豬蹄換美元的光景或正在或終結。

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的數據,在原有每磅76美分價格的豬內臟市場流失的情況下,如果找不到其他買家,豬內臟將在美國以每磅約18美分的價格出售,這可能導致美國豬肉行業明年損失8.6億美元。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家Dermot Hayes說,加工企業會降低生豬收購價,將上述損失轉嫁給養殖戶。「受傷害的是美國生豬養殖戶。」據路透社近期報導,美國豬肉加工企業的利潤率承壓,今年6月滑落至三年來最低水平。事實上,相比於上述農產品相關產業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著名的美國緬因州龍蝦的市場份額或也正在經歷斷崖式下跌。

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

美國緬因州面向大西洋,一直以來,海洋漁業是這裡的重要產業,確切地說,在美國還沒有在美洲大陸正式建國之前,緬因洲的龍蝦捕撈業就已經開始了。緬因州的一位高級貿易專員曾表示,「緬因州的龍蝦捕撈業已經有400多年歷史了。而如今我們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亞洲市場。」在緬因州這個擁有130萬人口的小州,約有4500名持證漁民,還有近1.2萬人直接從事龍蝦貿易相關行業。緬因州龍蝦經銷商協會負責人安妮·泰絲莉科斯數月前表示,「如果你從波士頓坐飛機去亞洲一些城市,飛機貨倉裡多半可能也裝著緬因龍蝦。」近日相關的消息是「緬因州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保護主義的影響,」「這裡的家家戶戶都有人靠龍蝦過日子。」

以龍蝦大戶湯姆·亞當斯為例,去年他向2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約3175噸大龍蝦,其中至少四分之一最終都被端上了亞洲人新興的消費升級飯桌。然而近日不僅亞洲市場的銳減他憂心忡忡,同樣的境遇還發生在歐盟市場,而取代美國緬因州漁民市場的正是他們的鄰居加拿大漁民。早在去年9月,龍蝦傳統消費市場歐盟就與加拿大之間達成了五年內龍蝦進口零關稅協議,致使美國龍蝦商痛失大量金錢。亞當斯說:「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在2018年的歐洲出口量。」其實,美國農牧漁業相關產業近期痛失大金主的景象屢見不鮮

圖片來源TWITTER

我們再以市場上較為常見的豬肉為例,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銷往墨西哥市場80多萬噸火腿和其他豬肉產品,價值15億美元。而近期,表明墨西哥市場已經轉向歐盟生豬供應商。德國《農業日報》近期表示,「歐盟豬肉生產商成為贏家。」歐盟農業專員菲爾·霍根稱,「墨西哥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從歐洲和其他國家進口更多的豬肉。這關係到35萬噸豬肉。」

也就是說,美國經濟一系列的「優先」和「保護」舉措,似乎正在為其他經濟體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畢竟,此前美國的相關產品無論是在貨幣便利性上,還是交通運輸條件上都具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在美元優勢上,這是任何一個市場所不能比擬的。但今天,美國經濟或卻自我把這一優勢消耗殆盡。從近期日本與歐盟籤訂堪稱史上最大的自貿協定可見一斑。我們分析認為,經貿的流失只是表象,深層次來講,反過來又加速了世界經濟去美元化的進程。不僅如此,對美國經濟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就是,可能一些美國人眼中所謂的豬內臟等「廢物」滯銷而臭氣燻天。以下的跡象或正在佐證這一觀點。

圖片來自中國日報

比如,中國日報此前報導,亞洲鯉魚曾在美國泛濫成災,美國兩河漁業公司(Two Rivers Fisheries)創辦人於泳琴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來到美國,於2012年6月註冊公司,工廠在2013年就開始運作,當年出口了50萬磅的冷凍魚到亞洲多個市場,據悉,50萬磅的半成品需要約百萬磅的魚,這為防範亞洲鯉魚泛濫立下一功。分析認為,接下去,一系列無處安放的「廢物」所帶來的垃圾成災景象將遠大於當年亞洲鯉魚的災患,丟了金錢損害了環境,或是美國經濟即將面對的尷尬。(完)

相關焦點

  • 美國豬蹄雞腳換美元或一度終結後,美國農民正依依東望,事情有進展
    不僅如此,數周前,美國農民用豬頭豬蹄雞腳換美元景象或也一度終結,美國農業垃圾也隨之泛濫成災。我們知道,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許多美國人視為「垃圾」的農產品卻是亞洲人的美食,這也為美國農民拿一些農業「垃圾」換美元提供了前提,比如,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基本將豬頭、豬蹄、豬心、豬舌、豬內臟、亞洲鯉魚,鰱魚、魚頭、鴨脖、鴨腸、鴨肝、鴨掌、雞胗、牛肚、羊肚等排斥在外,而這些產品卻在亞洲飲食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作用,成為亞洲不同菜系中用到的食材。
  • 美國農民用豬頭雞腳換美元景象或正終結,美國農業垃圾將泛濫成災?
    事實上,我們也多次強調,美國農產品過去的主要利潤是建立在經濟全球化基礎上的,與此同時,美國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佔國土面積的55%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前提,另外,憑藉美元的匯率優勢,大面積養殖種植生產的農產品經過出口變成了美元。
  • 美國的農業「垃圾」或將泛濫成災,外媒:不要扔掉雞腳,賣給中國
    比如,亞洲鯉魚曾在美國泛濫成災,美國兩河漁業公司在2013年出口了50萬磅的冷凍魚到亞洲市場,這需要約百萬磅的魚,為防範亞洲鯉魚泛濫立下一功,看起來是一筆變廢為寶的好生意。再比如,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基本將亞洲鯉魚,鰱魚、魚頭、牛肚、羊肚、豬頭、豬蹄、豬心、豬舌、豬內臟、鴨脖、鴨腸、鴨肝、鴨掌、雞胗等排斥在外,而這些產品卻成為亞洲不同菜系中用到的食材。
  • 美國豬蹄雞爪換美元景象或將結束,千個農場破產後,美農:被他騙了
    事實上,BWC中文網百家號也多次強調,美國農產品過去的主要利潤是建立在全球經濟化擴張的基礎上的,憑藉美國的貨幣地位和科技優勢,大面積養殖種植生產的農產品經過出口變成了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許多美國人視為垃圾的農產品卻是亞洲人的美食,這也為美國農民用一些農業垃圾換美元提供了前提。
  • 美國農場淨收入或為7年來最高后,美國農民擔心拿雞腳換美元或終結
    據美國媒體最新報導,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12月最新美國《農場收入預測》報告預測,2020年美國農場淨收入最終可能將為1,196億美元,或為2013年以來最高(7年以來最高水平)。2010-2019年美國農場破產圖普渡大學芝商所最新農業經濟晴雨表顯示,美國農民情緒在10月份顯示出積極的增長後,11月份顯著下降。
  • 美國高粱船掉頭返航後,美國農民用雞爪換美元或終結,事情有新進展
    過去數月,除103個美國農場去年宣告破產之外,還有一個跡象,也是美國農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這就是美國農民的高粱船在出海後不得不掉頭返航,數百萬美元打水漂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豬蹄、豬內臟、雞爪等等亞洲人餐桌上的美食,都是美國人眼中的「垃圾」。這成就了美國農民過去數十年間,向亞洲運送農業「垃圾「而輕鬆賺取巨大財富。例如,2017年美國豬內臟銷售總額創逾11億美元。而自2018年以來,美國農民用農業「垃圾」換取美元的景象或正終結。
  • 美國農民拿豬蹄換美元或中斷,美農業垃圾或泛濫成災,倒貼錢求運?
    這就成就了美國農民在過去數年間用大量農業「垃圾」變廢為寶,通過出口雞腳、豬蹄、豬內臟等一系列美國人眼中的「垃圾」而換取大量的美元。然而近期,美國農民拿雞腳、豬蹄等農業「垃圾」換取美元的景象或正在中斷。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4月19日報導,受新冠病毒衝擊,如果美國多個肉類生產企業持續關閉,可能會給供應鏈帶來更大的壓力。
  • 美國經濟或正面臨一個無法應對的大問號:豬蹄和雞爪怎麼辦?
    否則在美國93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3億多人口幾乎無法消化並促進美國農業經濟的繁榮。亦如,美國大豆協會副會長比爾.戈登不久前表示,正是因為中國市場,美國農產品市場在近40年來才會越做越大。與此同時,美國農業經濟的另一隱患誕生了,即大量過剩的農業「垃圾」可能泛濫成災,無處安放。而製造這些農業「垃圾」的原材料正是美國無法及時出口的一系列農產品。它們是豬頭、豬蹄、豬內臟、鯉魚、鰱魚、魚頭、雞腳、雞胗、鴨脖、鴨腸,鴨掌等一系列美國人眼中的「廢物」。
  • 美國龍蝦泛濫,為消滅它舉辦龍蝦節,5美元隨便吃,網友:羨慕!
    馬上迎來6月份,相信這幾天大家也感受到了,天氣已經熱到飛起,夏天已經到來,雖然天氣炎熱,但是對於吃貨們來說也是很開心的季節,一到了夏天之後,除了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之外,也是吃龍蝦,喝啤酒,擼串兒最好的季節,相信大家也都感受到了,街邊大排檔,小龍蝦店鋪都被吃貨們霸佔,對於龍蝦的愛,相信無人能阻擋
  • 豬頭豬蹄清洗機,清洗豬頭豬蹄的設備
    豬頭豬蹄清洗機是由電機、變速器、7-13根毛刷輥等組成,常規有800型、1000型、1200型、1500型、1800型五種型號;也可根據產能加工定製。是我們廠吸取了國內外對產品加工機械的特點設計製造的。
  • 美國高粱船返航,中國買家停購美國玉米後,美農:美元扭曲美國農業
    而2018年,美國498個農場宣告破產,美國中西部農場破產數量更是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就進一步解釋了,本文前面提及的,美國農民情緒指數大跌的原因了。事實上,美國農民情緒指數大跌還有來自於失去大客戶,收入大幅下跌後,美國農場世代化的特徵正在終結。要知道,過去上百年間,美國農場主經濟往往是一個農場養育了三代甚至更多代人。
  • 外媒:中國買家或將停止進口美國某些農產品,美國農民或永久受傷
    伴隨美國多地騷亂事件的升級,美國多個領域原本在大流行中受到的重創進一步加劇,這使得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景象正在重現。其中,美國農業領域和美國農民受到的衝擊就非常明顯。因為,在過去的兩年間,他們已經飽受了損失掉市場客戶帶來的傷痛,今天看來,美國農民拿農產品換美元的景象或將面臨進一步終結。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日根據彭博社的消息報導,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中國相關採購商買家或將停止購買美國某些農產品,包括大豆。該外媒還援引知情人士稱,有中國買家還取消了某些美國豬肉訂單。
  • 外媒: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 美國龍蝦大漲價
    去年5月,《華盛頓郵報》發文說中國吃貨解救了美國緬因州龍蝦小鎮的經濟困境。但今年1月,外媒又開始抱怨中國人吃龍蝦太多了…… 據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外媒稱,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推高了國際市場價格,令美國的饕客遭受池魚之殃。
  • 同樣是豬蹄,美國人吃的豬蹄,德國人吃的豬蹄,中國人吃的豬蹄
    就拿豬蹄來說,出現外國的餐桌上的次數如今也變得越來越多,許多家庭都開始使用豬蹄做成食物。不過不同的地方,文化和口味自然也是不同的,那麼這中國,美國,德國這三個國家都是如何吃豬蹄的呢?但凡只要提到美國的食物,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漢堡跟薯條。其實美國人現在也會吃豬蹄,只不過他們的做法十分單一,大多數的美國人吃的豬蹄都是醃製的,而且他們的醃製方式與我們截然不同。
  • 美國向中歐威脅「開戰」!龍蝦:這鍋我不背
    川普上任後,美歐矛盾變得尖銳,戰略關係出現明顯裂痕。川普曾在多個場合猛烈抨擊歐盟貿易政策,稱其對美國甚是不公,指出雙方貿易關係亟需調整,以實現「對等」和「平衡」。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統計,2018年美國向歐洲出口了4847噸龍蝦,總價值約為8130萬美元,而2016年同期數據分別為9286噸和1.522億美元,相比之下,近乎腰斬。美國對中國的龍蝦出口同樣未能倖免。
  • 美國高粱船掉頭返航,豬肉訂單被取消後,更大損失或出現,美農:後悔
    不過,近年美國農民拿農產品換美元的景象似乎逐漸衰落,進而加劇了美國農場的破產倒閉潮。例如,在2018和2019兩年,美國共有1093個農場破產倒閉。而據美國農業聯合會最近一次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的12個月間,美國農場破產倒閉的數量增加了23% ,總共進行了627份申請。今天,美國農民似乎成為破產者的代名詞。
  • 美國緬因州的龍蝦拿尺量
    美國的緬因州在作家三毛的筆下被譽為理想家園。這裡的春夏兩季總有大批遊人,原因只為一個:龍蝦。餐桌上龍蝦一樣大小把緬因州稱為龍蝦之州一點也不為過,緬因州位於美國東北,由於廣闊的東海岸沒有汙染,多巖石和寒冷的海水
  • 美元霸權終結,印度一夜回到解放前,越南經濟倒退,或已無法避免
    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美國經濟,失業人數高達數千萬,為了挽回頹勢,美聯儲瘋狂開啟印鈔機,強行退出多輪救市計劃。自2020年的3月份以來,截止到目前的短短35周,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共計向市場投放的基礎貨幣總額達19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 港報:內地春節餐飲需求「忙壞」美國龍蝦養殖戶
    據香港《南華早報》2月17日援引美聯社報導,今年北京市面上的春節菜單中出現了許多美國龍蝦菜式,而且在過去數年中,出口到內地的美國龍蝦也快速增長,大部分是因為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的飲食需求,因為煮熟之後紅彤彤的龍蝦,讓內地食客認為這是一道寓意吉祥的節日美食。
  • 中國吃貨拯救美國龍蝦小鎮 緬因州龍蝦味美多汁組圖
    據《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5月15日報導稱,美國緬因州有一個叫小蔓越莓的島,盛產龍蝦。近幾十年來,該島龍蝦捕撈產量過剩,面臨轉型。為了不讓龍蝦產業崩盤,當地官員想了非常簡單的方法:找到更多愛吃龍蝦的人。於是,中國吃貨成了他們的救世主。  圖為美國緬因州波特蘭海鮮市場上的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