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大陸面試」等消息刷屏,引起了很多計劃申請美國大學學生的恐慌。但據麻省理工招生辦官方回應,「零錄取」僅為提前批次(EA) 錄取結果,常規錄取(RD)麻省理工學院2019年共錄取了11名中國學生。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F-1學生籤證的前路依舊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對於仍然計劃申請美國留學的人而言,如何儘可能降低籤證政策變動的風險?
美國科技鎖國?不,只是鎖了中國
在2017年12月白宮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綱要》中,就公開表示「要通過限制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據)留學生籤證,來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高科技不外流、不被盜取;
2018年6月,美國國務院「以中國涉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為名,縮減攻讀航空學、機器人學與高科技製造業等理工科中國留學生籤證;部分中國的專家學者的訪美籤證被吊銷或加上了「複雜的」行政覆審的程序;
去年10月,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白宮顧問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 曾向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提出一項議案,建議美國政府停止向中國留學生發放籤證;
上月,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白宮正在考慮限制中國公民的學習和工作籤證數量;
本月,據路透社報導,共和黨一些議員14日提出一項議案,目的是禁止中國軍方僱用和資助的任何人獲得赴美的學生或研究籤證。該議案將要求美國政府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附屬科學和工程機構的名單,並禁止這些機構僱用或資助的任何人獲得這些籤證。
川普政府重拳頻出,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科技鎖國」,條條法案,基本上只是「針對」中國。19日,新京報在評價美國限制中國留學生籤證舉措的報導中稱,「在零和遊戲思維下,川普政府還是換上了被追趕焦慮,這是美國留學政策轉向的內在原因。
美國留學「唱衰」,申請熱度驟減
籤證作為美國留學必備材料之一,在政策上直接限制中國留學生籤證,無異於釜底抽薪。籤證的不確定性,極大地提升了申請美國留學的風險,因此很多中國學生也會選擇「改申」或「備申」其他國家的院校,來保障最後「有學可上」。
根據美國學生籤證數據追蹤,2017年起美國學生籤證數量就一直在減少。而最新2018年度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也顯示,自2016-2017學年的國際新生數量12年來首次減少了3%,2018-2019學年國際新生數量再次下降6.6%。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7年發布的數據,當年籤發的F-1學生籤證數量同比減少17%,而中國留學生則減少了24%,下降幅度僅次於印度,遠超過平均水準。
同時,小編訪談的一家留學機構表示,「雖然有些限制並沒有明文規定,但中國留學生辦理美國籤證的拒籤率近年來的確非常高。」而網上也有留美同學反映,自己的籤證申請在進入額外審查後就石沉大海,有的甚至等待了超過3個月依舊沒有消息。
美國院校也頭疼,迫不得已上保險
對於川普政府籤證政策的「過激反應」,美國大學也紛紛表達了反對與無奈。去年12月,據印度報業託拉斯報導,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名校在內的65所美國大學,籤署「法院之友」 文書,起訴美國移民局籤證新規不合法。他們認為,政府的籤證新規讓留學生面臨艱難選擇,將導致國際學生減少。
去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 竟然為自己買了一份為期三年的「生源」保險,即如果因為籤證限制、流行病、貿易戰等不可控因素,造成中國留學生的學費收入一年內下降超過20%,那麼保險公司就會予以約定的6000萬美元的賠償。
除了買保險之外,據《紐約時報》報導,很多美國大學因為留學生人數減少,已經開始動用裁員、減少課程、解散運動隊伍或校園報紙停刊等一系列方式,應對可能到來的「美國大學經濟危機」。
不必過度恐慌,但也不可不防
除了麻省理工學院外,取消中國大陸面試的史丹福大學,2018年在中國大陸錄取11人,2019年則是錄取了26人。
因此,有赴美留學計劃的家庭,理性對待網絡信息,不必過度恐慌。但同時,美國政府對於STEM專業中國留學生籤證的限制,相信短期內的確很難恢復,為了儘可能降低風險,不妨考慮除了美國外,同時申請其他國家的院校,比如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附:2019世界大學排名Top 50 及申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