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是傣語「12」的意思,「西雙版納」意為「十二個行政區」,公元前109年以前,是古代傣族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古代傣語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
每年的潑水節於4月13-15日舉行,被譽為「東方狂歡節」。西雙版納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有不少珍禽異獸和稀有之物,如亞洲象、犀鳥、黑冠長臂猿、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等
中國科學院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熱帶雨林景區,名人名樹園,百竹園,國樹國花園,滇南熱帶野生花卉園,百香園、野生薑園等。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旖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相輝映,構成了一道神奇的風景線,成了國內外遊客嚮往的之地。
曼聽公園
曼聽公園,傣語中「曼」是村莊的意思,「聽」,是種樹栽花的意思。在傣族歷史上曾為封建領主召片領和土司們遊玩賞花之所。從名字可以看出,這個公園是個鳥語花香,五彩繽紛的天然的村寨式公園。
進入曼聽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紀念周恩來總理身著傣裝,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參加潑水全身銅像。銅像左邊是泰王國公主種下的兩株象徵中泰友誼的菩提樹。周恩來總理1961年曾在這裡參加過潑水節,於是乎就刻了這個銅像留作紀念。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的前身是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是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據載「景飄佛寺」始建於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徵十二版建築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該寺於1848年被毀於戰爭,今天我們看到的寺廟建於2007年11月,取名勐泐大佛寺。
西雙版納傣族園
眾所周知,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如果不是4月出行,也不用擔心,去傣族園的天天潑水節廣場也可以參加潑水節,這裡每天上演兩場,場面壯觀,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濃鬱的傣家文化。
基諾山寨
基諾族是雲南的一個特有民族之一,在第6次的人口普查中基諾族的人口為23143人,是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基諾族的語言是基諾語,但是沒有文字,基諾族主要聚集在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州,在象明也有一系基諾族人居住。
勐景來景區
西雙版納勐景來傣寨位於昆洛公路距打洛鎮2公裡處,勐景來傣寨臨南為中緬界河打洛江,寨中立有225界碑,佔地5.6平方公裡,其間有水田百餘畝,魚塘若干,田園風光真實自然,塔林莊重肅穆,毗鄰一棵千年飛來神樹,清澈的打洛江從村寨西側流過,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國境線,江的對岸就是鄰國緬甸。
勐景來是一個典型的傣族傳統村寨,毗鄰緬甸,與緬甸撣族邊民來往頻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見的傣撣混居現象。
勐遠仙境
勐遠仙境,國家5A級景區。以南傳佛教為背景,集山、水、石、石灰山季雨林、溶洞群落、傣族瑤族等民族風情、康體療養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景區位於西雙版納勐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佔地面積30平方公裡,是勐臘自然保護區東西兩個片區的結合部,同時也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旅遊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磨憨口岸
打卡國門是一件讓人很幸福的事,磨憨是 中國 一個最南端的陸地邊塞小鎮,隸屬於 雲南 省 西雙版納 傣族自治州 勐臘 縣。磨憨是我國213國道(蘭磨線)的終點,與 寮國 13號公路對接,東協大道橫貫小鎮南北,長約300米。
你還知道西雙版納有哪些美麗的景點,快來評論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