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婦產科學論壇」成立為國內外婦產領共享新技術、新理念,共同交流、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歷時2年的蓄積,第二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即將楊帆起航,大家都在翹首以盼這次盛會的到來,作為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婦科腫瘤論壇的壇主,中國婦產科網非常有幸邀請狄文教授做一些大會的介紹,讓大家先睹為快。
中國婦產科網:狄教授,請問您本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的婦科腫瘤分論壇理念是微創化、規範化、個性化和人性化,大會將如何闡釋這一理念呢?
狄文教授:本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的婦科腫瘤分論壇,秉承微創化、規範化、個體化、人性化的理念,兩天內為大家帶來近三十場的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匯聚了國內外二十餘位婦科腫瘤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們將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紮實的規範診療理論知識,為我們帶來一場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目前的腫瘤診治,國際上談到四化:規範化、微創化、人性化、個體化。這也符合現在國際上精準醫學的潮流,在這次會上我們將圍繞這四化來開展對各個婦科腫瘤的一些講解。包括國內外對腫瘤的診斷治療、先進規範指南的解讀、手術錄像、微創與開腹手術的手術演示、腫瘤患者的個體化處理。婦科腫瘤與一般的腫瘤不一樣,因為涉及到生育問題,35歲女性的腫瘤與55歲女性的腫瘤在處理上會不一樣,要考慮患者生育功能問題,所以我們要更加關注女性整體的身體檢查。不同於以往,醫生把病治了,但是忽略了患者的整體檢查,現在不但要把病治好,而且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國婦產科網:對於演講嘉賓和演講內容,您能先介紹一下有哪些亮點和重點嗎?
狄文教授:這次的重點主要是國內外最新指南的解讀,亮點是圍繞手術微創化的討論。因為現在的手術越來越關注患者,想以最小的手術來讓患者獲得最大的受益。以前以開腹手術為主,現在很多婦科手術都是通過微創來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就請了國內外非常著名的專家,包括做基礎研究、臨床工作的、化療、腹腔鏡的專家,還包括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手術方面的專家來進行手術的交流,也有很多很好的手術錄像介紹給大家。
中國婦產科網:因為會議越來越追求實用性,如何讓參會醫生獲得更好的聽課體驗和互動呢?
狄文教授:我們強調臨床的應用,很多醫生是來自臨床第一線的,他們迫切需要解決臨床問題,比如對國際指南的解讀與國內指南的解讀,這就很實用,不但有國際最新的進展,也有國內的進展。專家通過手術的錄像,講解手術怎麼來做,怎麼提高手術的技巧來防止手術的一些併發症。介紹一些治療的最新進展,包括國內外的一些靶向治療等,這些內容都是很實用的,尤其是臨床一線醫生,通過參加這個會他就能了解到目前國內外對這個病人應該怎麼手術、怎麼處理,都做到了規範,對臨床醫生的幫助應該是非常大的。
婦科腫瘤的基礎研究、病理診斷、手術以及靶向治療等各個方面,但均以臨床為主線,注重實用性,著眼於一線臨床醫生所關心的問題,同時強調鑑證醫學的理念,力求使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案更加個體化,這也是今後腫瘤治療的一大趨勢,也是廣大參會醫生最感興趣的環節之一。此次婦科腫瘤論壇將分別就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這三大婦科惡性腫瘤,舉行三場別開生面的手術演示加手術鑑賞及要點分析,分別演示開腹和腹腔鏡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下的手術視頻。朗院士帶領一批武林高手在會場內實時點評術者的一招一式,並與臺下的觀眾實時互動,真正讓每一位與會者看得明白,學得透徹。
中國婦產科網:此次論壇有哪些特色環節學術火花的碰撞、技術的交鋒是大家最期待的,期待大會呈現給大家一場不一樣的視聽盛宴,您可以提前透露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環節嗎?
狄文教授:在腫瘤診治當中有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比如卵巢癌手術的復發是用微創解決好還是用開腹解決好?這個問題在國際上也有不同的觀點,我們通過手術醫生的演示,通過我們演講專家與聽課醫生的互動,讓大家知道手術是有適應症的,同時不同的醫生由於他手裡掌握的技術不一樣,譬如說有些醫生腹腔鏡做得好,他可以用腹腔鏡來完成,有些醫生的腹腔鏡技術或者設備還不夠完善,可以通過開腹來手術。總的一點,我們要讓患者得到一個最大的獲益。其中我們有一個環節:專家面對面,五六個專家坐在臺上,下面的醫生可以提問,首先由專家介紹一下他的手術,由此進行探討。
【專家介紹】
狄文,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導。1984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現為復旦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上海市婦科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上海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顧問、上海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婦產科雜誌》副總編輯、《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副主編等雜誌編委,全國五年制、八年制教材《婦產科學》副主編。臨床專長為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及妊娠合併SLE的綜合治療。發表SCI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四十餘部。以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醫學獎二等獎及上海科技進步三等獎。2011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物。
現場報名時間:8月11日10:00-18:00
地點: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濱江大道2727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