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最近姑姐帶著女兒來我家玩兒,孩子想和她女兒一起玩時,總會說:姐姐,這個我能這樣玩兒嗎?姐姐我可以放在這裡嗎?
就是不斷的去詢問對方的意見,感覺孩子有點懦弱卑微了。
並且孩子不太喜歡一個人玩,玩一會就會感覺很無聊,開始鬧騰,不像別人家那種一個人可以玩很久的孩子。
很擔心他會一直這樣子。
不要隨便給你孩子的行為定性。
一方面單一類型的行為並不能代表這個行為特徵。
比如懦弱、卑微,這兩個詞一個說的是柔弱無能,一個說的是地位低下而顯得渺小。
你的孩子僅僅是在加入群體遊戲時徵求別人的意見而已,這個柔弱、無能、地位低下沒有任何關係。
兩個人一起玩遊戲,先玩的人具有拒絕的權利。
相同的情形放在成人世界,你會覺得後來者的行為很禮貌。
如果二話不說,就直接加入,這實際上是把自己太當回事,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了先入為主的認識,你看待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會往這方面去想。
就像丟了斧子,你怎麼看,鄰居都像偷斧子的人,找到了以後怎麼看又都不像。
當你隨意的認為孩子懦弱卑微的時候,他的任何在你看來不順眼的行為都有懦弱卑微的影子。
比如,太聽你的話,本來讓你很安心,但是你會覺得太聽話的孩子懦弱。
當你不認為孩子懦弱卑微的時候,他的很多行為就變得禮貌謙虛。
至於一個人玩會感覺無聊,這大概是你以前經常陪伴孩子,現在可能花的時候少了,他覺得很多玩的方式就沒有那麼有意思了。
再說,誰說孩子不會無聊的?當一個環境,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時候,對孩子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