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頭巾是如何成為一種時尚標誌的?

2020-12-17 界面新聞

她是一位在馬來西亞有著上百萬粉絲的名媛。每次只要她出現在屏幕上,她的仰慕者就會義無反顧地效仿她身上穿著的一切服飾——甚至包括她的頭巾。

她就是Noor Neelofa Mohd。Noor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Neelofa,今年26歲的她是一位穆斯林影視歌三棲明星,她在推特上擁有140萬粉絲,在臉書上也有220萬關注者。此外,她還是一個精明的企業家,憑藉超高人氣,她成為了家族時裝品牌Naelofar頭巾公司的形象大使。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這家公司已經成長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頭巾品牌,並正致力於拓展海外市場。

馬來西亞名媛Neelofa佩戴著Naelofar牌頭巾。圖片來源:Muhammad Zameer

在馬來西亞,60%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近年來,馬來西亞國內「適度時尚」的需求激增。所謂的「適度時尚」是指專門面向穆斯林女人的時尚觀念。而馬來西亞也不是唯一一個經歷著這樣的時尚風暴的國家。據估計,2014年全球「適度時尚」的市場市值達到了約2300億美元左右,到2020年則有望突破327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女性選擇遮蓋她們的頭髮,她們對於頭巾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在其他穆斯林佔人口多數的國家,許多女人同樣佩戴著希賈布(頭巾),以響應《古蘭經》對於男人和女人必須「遮蓋身體、約束自己」的訓示。當頭巾成為一種宗教象徵的時候,它也開始變成一種時尚的配飾——女性穆斯林對於頭巾時尚日益增長的需求已然造就了一個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Naelofar生產的頭巾價格不超過100林吉特(24美元),今年Naelofar的銷售額已經達到5000萬林吉特(1180萬美元),這一數字是企業預期值的兩倍。Naelofar主要在旗艦店和網絡商店上售賣它的產品,目前它已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了700多個網絡配貨中心。與此同時,他們的網店業務已經將觸角伸向了國外,公司通過貨輪將頭巾運往全球各地。Naelofar已經在新加坡、汶萊、倫敦、澳大利亞、荷蘭和美國建立了配貨中心,其最終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全球品牌。

圖片來源:Kho Min Jee

「我們喜出望外,」Noor Nabila說,「當我們得到這樣的反饋時,我們簡直不敢相信。」今年30歲的Noor Nabila是Neelofa的姐姐,她同時還是NH Prima國際集團的總經理,Naelofar是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品牌。

公司最忠實的客戶群體——時髦頭巾的穿戴者——甚至給品牌起了一個暱稱:高檔希賈布(hijabista)。

時髦頭巾需求猛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東和南亞穆斯林國家出現了更加保守的著裝趨勢。在過去30年間,許多伊斯蘭國家日趨保守化,教義的改變也自然投射到了女性的著裝問題上。

Dian Pelangi是印尼頂尖「適度時尚」設計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伊斯蘭時尚設計委員會(Islamic Fashion Design Council)的Alia Khan相信:「這關涉到傳統伊斯蘭價值的回歸。」伊斯蘭時尚設計委員會擁有5000名會員,三分之一的設計師來自於40個不同的國家。就全球而言,Khan認為,「(適度時尚)的需求很龐大。」

土耳其是穆斯林時尚的最大消費市場。印尼市場也在迅速壯大,印尼還想成為「適度時尚」行業的世界領頭羊。在巴黎接受過專業學習的設計師Dian Pelangi是印度尼西亞最頂尖的「適度時尚」設計師,她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250萬粉絲,最近她被英國雜誌《時尚商業》(Business of Fashion)評為世界時尚行業中最具有影響力的500人之一。她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擁有14家售賣自主品牌的門店。

瑪麗婭·艾迪裡斯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在西方國家,人們也時常能夠看到戴頭巾女人的身影。9月,英國模特瑪麗婭·艾迪裡斯(Mariah Idrissi)成為了第一個以頭巾扮相出現在H&M廣告中的女性。H&M是世界第二大服裝零售品牌。由三姐妹創立的馬來西亞服裝品牌Mimpikita在今年的倫敦時裝周上舉辦了首秀,當模特們走上T臺的時候,她們頭上戴著的希賈布遠比她們身上穿著衣服更吸引人。西方設計師也開始對穆斯林女性時尚產生興趣——2014年,唐娜·凱倫紐約(DKNY)推出了一個「齋月」系列(Ramadan collection)。

其他的西方品牌也緊隨其後——湯米·希爾費格(Tommy Hilfiger)和西班牙品牌Mango在齋月期間推出穆斯林服裝,與此同時,日本品牌優衣庫也同英國設計師Hana Tajima合作開闢了一條「適度時尚」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包括頭巾、長衫等傳統伊斯蘭女性服裝。

2015年9月20日,Mimpikita專場秀穿著伊斯蘭風格服裝的模特走上T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每個人都追求時尚,」澳大利亞時尚博客寫手、設計師Zulfiye Tufa在11月舉行的世界伊斯蘭經濟論壇(World Islamic Economic Forum)下屬的伊斯蘭時尚小組討論中說道,「她們可能不會盲目地追求『時尚』,但她們想要跟上流行趨勢。這對她們如何感知世界造成了影響,特別是那些生活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

今年27歲的馬來西亞女人Vivy Yusof從兩年前開始穿戴頭巾,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大多數穆斯林女性都是在成為人母后開始穿戴頭巾的)。她在市面上找不到她喜歡的頭巾,Vivy決定自己設計頭巾,她設計的產品注重採用高級面料和現代設計,從而吸引了更多的穆斯林女性,當然還有非穆斯林女性。她把這個自主品牌命名為dUCk,且該品牌於2014年5月上市。

「在市面上尋找一個具有國際吸引力的都市品牌對我來說實在太難了,」Vivy說,「很多品牌都面向大眾市場。我想要創造出更高貴、更典雅的產品,從而告訴人們穿戴頭巾也可以是一個時尚的行為。」

由三姐妹創立的馬來西亞品牌Mimpikita在今年的倫敦時裝周上完成了首秀。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她將新近設計的產品掛到網店上,沒過多久產品就被搶購一空。每逢折扣季,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集市上也總是能夠看到女性消費者排隊購買dUCk的產品。儘管Vivy並未對外公開銷售額,但她卻表示企業已經實現了盈利。社交媒體也成為了企業進行廣告宣傳的重要陣地——新設計產品和重新上架產品的消息總是第一時間被發布在Instagram上。眼下,dUCk的官方帳號擁有11萬粉絲,而Vivy的個人帳號也擁有35.6萬粉絲。

吉隆坡Naelofar希賈布旗艦店裡總是人頭攢動——年紀大些的婦女帶著父母和孩子,年輕的妙齡少女則穿著緊身牛仔褲和束腰外衣——店鋪裡還放著凱蒂·佩裡(Katy Perry)的音樂。

潮流引領者Vivy Yusof 。圖片來源:Duck Scarves

Noor Nabila正把目光轉向馬來西亞之外的國際市場上,她想要把Naelofa打造稱為世界頂尖的頭巾品牌。

「當人們說這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時,它真的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新市場,」她說,「社交媒體也完全地改變了它。如今人們不僅僅會在鄉下和沙漠地區穿戴著希賈布。偶像和成功人士們也會穿它,她們令穿戴希賈布成為了一種時尚。」

(翻譯:韓宏)

相關焦點

  • 戴頭巾的女性需要被拯救嗎?穆斯林女性時尚裡的政治與信仰
    在作者看來,女性的「適度著裝」(modest clothing,這裡特指穆斯林女性的溫和化著裝,譯者注)是其他事物的一個標誌——無論是「穆斯林女性需要被拯救」這樣的「壞」標誌,還是整個國家榮耀與道德健康的「好」標誌。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男性精英鼓動圍繞這一標誌的鬥爭,推動進一步的政治議程,但這些議題與改善現實女性的生活關係不大。
  • 穆斯林為什麼要戴頭巾?
    此時的頭巾與面紗不僅是貴族階級的標誌,而且也是「區分已婚婦女與未婚婦女的工具」。雖然在《希伯來聖經》中尚未發現任何有關頭巾的經文,但猶太教拉比開始要求女性在婚後裹頭巾,並在宗教文獻中稱其為一種美德,「因為已婚婦女的頭髮只可向丈夫展示。」時至今日,猶太教正統派婦女仍在踐行這一衣著規範。 虔誠祈禱 (圖片:Ekaterina Lin/ shutterstock)▼
  • 穆斯林為什麼要戴頭巾?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陌生男性的視線過於誠實此時的頭巾與面紗不僅是貴族階級的標誌,而且也是「區分已婚婦女與未婚婦女的工具」。傳入平民階層「城頭變幻大王旗」,地處三洲通衢之處的中東大地從來不缺乏新的大國。雖然在《希伯來聖經》中尚未發現任何有關頭巾的經文,但猶太教拉比開始要求女性在婚後裹頭巾,並在宗教文獻中稱其為一種美德,「因為已婚婦女的頭髮只可向丈夫展示。」時至今日,猶太教正統派婦女仍在踐行這一衣著規範。
  • 迪卡儂停止銷售針對穆斯林的運動頭巾,迫於政客壓力
    但這引起了人權組織的反對,他們認為此法令是對穆斯林婦女的汙名化,侵犯到了人身自由。2011 年 4 月 11 日,禁止蒙面的法例開始生效。該法條適用於所有法國公民,包含男性、女性以及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摩託車騎士、從事有危險性之工作者穿戴頭部保護器具則不在法律規範之中。同時,法律容許穆斯林婦女可於私家車以及伊斯蘭教清真寺中穿戴傳統罩袍。
  • 芭比娃娃戴上了穆斯林頭巾,為的是完整女性形象
    她是第一位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的穆斯林選手,因為在奧運會上堅持帶著頭巾出賽,使她備受關注。Ibtihaj Muhammad 手裡還拿著美泰公司最新出產的芭比。Ibtihaj Muhammad 介紹穆斯林芭比(圖 / 芭比官方推特)這個新芭比的造型與人們過去常見的「金髮、白皮膚」 芭比不太一樣。
  • 校方違法命非穆斯林女生戴頭巾 政客拒華疫苗及種族歧視被舉報
    巴東一高中規定非穆斯林女生須戴頭巾教育部促地方政府給予免職制裁(本報綜合訊)接到有關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市第二國立職業學校違法規定其非穆斯林女學生必須戴頭巾的舉報後,文教部長納迪姆•馬卡林即刻作出反應,並要求地方政府制裁違法者包括免職制裁
  • Topic:奧地利禁止小學生佩戴頭巾,僅針對穆斯林
    聯合執政的人民黨和自由黨的代表表示,儘管法律條文聽起來覆蓋面很廣,但它針對的只是穆斯林頭巾,錫克教的頭巾與猶太教的小帽並不會受到影響。另外,醫用繃帶以及防雨雪的頭套也不屬於限制的範圍。奧地利自由黨教育政策發言人 Wendelin Mlzer 表示,法案是向政治化的伊斯蘭發出反對的信號。
  • 這國家穆斯林真奇葩,雖戴頭巾但身體可穿比基尼!你知道在哪嗎?
    這國家穆斯林真奇葩,雖戴頭巾但身體可穿比基尼!你知道在哪嗎?提起穆斯林可能有些人會比較陌生,這是對於一個信奉伊斯蘭宗教的人們的一種稱呼,穆斯林的意義為絕對的服從他們的主。穆斯林在歷史中以傳播自己宗教的傳統為目的進行對其他人民的侵略,最終實現了阿拉伯人的統一。也就是現在阿拉伯地區的國家的絕大多數人都信奉伊斯蘭宗教的原因。穆斯林的女性中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她們的著裝,她們遵循古蘭經中的教導,認為女性是不容侵犯的,在外出的時候一定要包裹住全身,只能允許身體中手和眼睛裸露在外面。
  • 遭遇強烈抗議,迪卡儂暫停在法國銷售運動型穆斯林頭巾
    在公眾和政界人士紛紛提出抗議後,法國體育零售商迪卡儂(Decathlon)宣布將暫停在法銷售一款為女性跑者設計的穆斯林頭巾。法國政界人士認為,這類運動型頭巾與法國的世俗價值觀相矛盾,一些議員建議抵制這個品牌。
  • 美國迪士尼因禁止穆斯林女員工上班戴頭巾遭起訴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編譯 張文迪報導)據《洛杉磯時報》8月13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迪斯尼樂園禁止員工在工作時間佩戴穆斯林頭巾,而一名穆斯林女員工因沒有遵守規定被辭退。這位名叫布達爾的28歲穆斯林女子,曾在加州迪斯尼樂園內的一家餐館工作。她於兩年前入職,其後一直向公司申請,要求允許其在工作時間佩戴穆斯林頭巾。布達爾說:「雖然迪斯尼自稱是『世界樂園』,但在迪斯尼工作期間,我一直忍受著『宗教歧視』的困擾。當我決定戴上穆斯林頭巾後,這種情況變得更糟。」
  • 奧地利禁止在小學遮蓋面部,英媒:針對穆斯林頭巾
    據英國衛報報導,奧地利的右翼政府周三批准了一項法案,禁止任何人在小學校裡佩戴頭巾,同時禁止任何與意識形態或者宗教相關的覆蓋面部服飾。據報導,奧地利的兩個右翼大黨人民黨和自由黨都表示,儘管法律條文聽起來覆蓋面很廣泛,但實際上只是在針對穆斯林頭巾,錫克教的頭巾與猶太教的小帽並不受影響。奧地利官方的穆斯林組織IGGOe之前譴責這項法案「無恥」、「避重就輕」,但也表示只有「極少數」的小學女孩會受到影響。
  • 穆斯林女孩摘下頭巾會被老爸打?!
    在談到如何產生這個想法時,Lamyaa說:「我有很強烈的意見,綜合考慮了影響,因為我是一個阿拉伯的穆斯林女孩。」 關於頭巾也有很多種解釋和戴法:在說英語的國家, Hijab這個詞的使用已成為意指戴頭巾的穆斯林女子。然而,頭巾更準確的稱呼為khimaar。
  • 日本穆斯林訴苦:頭巾不讓帶學校沒有清真餐
    本屆論壇的主題就是「在日本生活的穆斯林家庭兒童」。來自印尼的一名39歲女性作為主講人,介紹了穆斯林家庭的子女在日本學校生活領域遇到的種種不便。 論壇現場,日本部分態度友好的大學還是允許穆斯林女性佩戴頭巾 她在去年11月調查了靜岡縣內居住生活的26個印尼家庭。
  • 不戴頭巾就是歧視穆斯林?華裔女生因此要被學校開除!
    隨著各種運動的興起,「反歧視」已經成為一個日益「政治正確」的口號。   然而,這世界上有一種人,非常善於借勢打勢。他們利用「反歧視」的口號,對無辜的人進行壓迫和霸凌。
  • 印尼:穆斯林人口2.3億,印尼是如何成為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
    說起穆斯林,戴著頭巾,騎著駱駝,穿行沙漠。這並不是純粹的刻板印象,1400年前伊斯蘭教誕生之時,這些「信仰真主的人」便隨之一同誕生在了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之中。而在隨後的數百年間,穆斯林更是駕著駱駝,從阿拉伯出發,將伊斯蘭信教仰傳播到更為廣闊的地方。
  • 這種植物原產於中東,其花似穆斯林頭巾,土耳其語是「穆斯林頭」
    由於其花似穆斯林頭巾,它的名字在土耳其語中就是「穆斯林頭」。多年生草本。鱗莖偏圓錐形,直徑約2-3cm,外被淡黃至棕褐色皮膜,內有肉質鱗片2-5片。莖葉光滑,被白粉。葉3-5枚,帶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並成波形,常有毛,其中2-3枚寬廣而基生。
  • 印度那麼熱,為什麼男人還喜歡包裹著厚實的頭巾,他們不怕中暑嗎
    就這樣,這幾十個小國被打成了一塊,成為英國在亞洲的一塊重要殖民地。印度再次統一,可惜不是本地人建立的功業,而是異國人。不過英國人不是第一個入主印度的國家,多年前,穆斯林世界也曾入主。二、平權運動在進行,頭巾終究變傳統穆斯林世界從公元8世紀開始,對印度進行徵服,後來成功入主,建立國家。穆斯林世界的傳統也由此進入印度,包括綁頭巾。不過綁頭巾在印度,是穆斯林人的專屬權利,當地的印度人是沒有資格的。為了統治,該習慣成為一項政策。
  • 慰問穆斯林團體時,紐西蘭總理被邀請信教
    【觀察者網訊】 「我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成為穆斯林,和我一起上天堂(Jannah)。」紐西蘭基督城2座清真寺近日遭槍手襲擊,致50死50傷。該國總理阿德恩在悲劇發生後四處奔走,慰問穆斯林團體並獲得稱讚,其中一名男子就對她發出了這樣的邀請。
  • 國際日報 | 印尼巴東市非穆斯林女生被要求戴頭巾上學 教育部長幹預
    巴東市非穆斯林女生被要求戴頭巾上學
  • 印尼非穆斯林學生被學校強逼戴頭巾!家長爆氣到校理論 & 印尼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破百萬
    印尼非穆斯林學生被學校強逼戴頭巾!家長爆氣到校理論 2021年1月27日,一個非穆斯林學生的父母拒絕印尼巴東學校的歧視性規定,即強制所有女學生佩戴頭巾。該國有兩個穆斯林佔多數的省份,已對其當地居民嚴格執行伊斯蘭法規。亞齊省成為該國第一個執行伊斯蘭教法的省份,而西蘇門答臘省從未將伊斯蘭教法作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該省的數十個地區中,不容忍情緒屢見不鮮,非穆斯林居民遭受迫害、欺凌等不容忍行為,近期甚至被迫遵守受穆斯林「生活方式」深刻影響的當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