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回憶起當初懷孕的時候,真是母愛泛濫,看見各式各樣的嬰兒用品,常常禁不住誘惑,一路買下去,可當生完寶寶後,這些堆積如山的嬰兒用品真正派上用場的沒幾樣,好多東東不是送人就是成為擺設了。作為過來人,真的想給每一位新手媽媽提個醒,有些嬰兒用品的確不建議購買。
1、護臍巾。這個真的是一塊都沒用過。新生寶寶洗澡後,要保持臍部乾爽,可以用酒精棉棒對臍部進行消毒。除此之外,保持乾爽就可以了,沒必要包什麼護臍巾。包了以後,反而會引起負面作用。
2、測水溫的溫度計。市面上有各種可愛的造型,主要功能是給寶寶洗澡時測水溫的,買來也就用過一次,後面再也沒用過。其實,每次給寶寶洗澡,大人用手下去試試,感覺不燙,寶寶就可以下去洗了。這是最方便快捷而且又安全的方法,那個測水溫的溫度計就顯得多餘了,甚至還不準確。
3、研磨杯、研磨碗。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其實只要把食物放到料理機裡攪一攪就可以了,出來的食物非常地細膩,適合還沒長牙的小寶寶。等寶寶長了牙以後,可以把料理機攪拌的時間縮短,這樣食物既被攪爛又不會很細膩,可以讓寶寶進行咀嚼訓練。總之,一臺料理機足夠。真的,你不會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慢慢地研磨,之後還要耐心地對殘留在各種孔洞裡的食物殘渣進行清洗。
4、腳套。雖然造型超級可愛,讓你看到的時候恨不得多買幾雙,但本人覺得腳套很不實用,還不如買小襪子。嬰兒兩個小腳不停地動來動去,襪子買大了都很容易掉,何況是那個寬寬的、像個鞋子的腳套?經常都是不知道被踢到哪去了,而且小腳長得快,很快就穿不下了。
5、定型枕。我家寶寶沒睡過定型枕,看到有些寶媽買了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定型枕,其實新生兒是不需要睡枕頭的,用小方巾或枕巾多摺疊幾下,給寶寶做枕頭,既經濟又實惠。
6、學步車。這個東西對於小孩學步來說毫無益處,並且會使得小孩容易在學步車中走路的時候,變成O型腿,這個產品在國內和國外都已經被嬰兒醫學徹底的否定了,只是有些老人和父母在帶孩子學步的時候圖方便才一直在使用,這個完全沒必要買。
7、防摔背包。在寶寶學步的過程中,說是給寶寶加以保護,其實是誤導。讓寶寶知道摔倒了並不疼,恰恰是對身體最大的不保護,因為當他們以後形成習慣,去掉了這個防摔背包,出現磕碰了就不會刻意保護自己的腦袋,那麼,一旦出現磕碰,造成的損傷反而更大。
8、防抓手套。新生兒在成長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口欲期和手對外界的探索其實是同樣重要的,如果把他們的手長期保護住,看似是保護了小手,但其實是破壞了寶寶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和大腦刺激發育的影響。父母要是擔心,可以給寶寶勤剪指甲,白天活動的時候儘量放開寶寶的小手,給他們探索。
9、磨牙棒。我家寶寶在出牙之後也考慮過買磨牙棒,而且是買的那種純天然穀物的磨牙棒,不是矽膠咬膠。當我把磨牙棒放到寶寶嘴裡的時候,他根本不咬,而是像吃糖一樣,一直含在嘴裡頭,反而你把手指頭放進去,他倒是玩命的咬,問過身邊的幾個寶媽,也都是這樣子,所以,買了磨牙棒也純屬浪費。
10、測溫勺子。就是那種接觸到溫度太高的食物就會變色的勺子,和測水溫的溫度計差不多,大人完全可以自己先試,確認食物溫度適宜後再餵寶寶,完全不用考慮買這種勺子,普通的嬰兒餵養勺足矣。
重點提示:作為過來人,在購買嬰兒用品上確實踩過不少坑,把這些經驗分享出來,希望準備懷孕的、正在懷孕的女性朋友們別再重蹈覆轍,能省就省,儘量物盡所用,別浪費。媽媽們不僅要給寶寶最好的,而且也要給寶寶最實用的。
今日話題:你們在購買嬰兒用品的過程中都踩過哪些坑呢?
大家好,我是@泉媽育兒心得,專注親子關係,對親子心理、教育、溝通、閱讀等有獨到的見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幫助,歡迎關注、留言、點讚、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