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的關係

2020-12-12 一式無憂

對於科研工作者或者學者來說,進行科學研究與寫論文應該都是時常工作。畢竟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要以論文的形式展現和交流,如果只會做而不會寫,就好比只會做事不會說話,科研工作是不完整的。現在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排斥寫論文,認為寫論文和專業沒啥關聯,但殊不知,我們做科研的資料,大多也都是來自論文,寫論文與科研是緊密聯繫的整體,不可分割。因此,藍譯認為,有必要談談一下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的關係。

論文是科學研究成果的基本載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論文是研究成果的最終表述。如果說論文寫作是一種「言」,那麼科研成果就是一種「意」,科研和寫作之間的關係就是言和意之間的關係。意在言先,首先要有意,然後才有意之所言。因此,就科研和寫作這兩者的關係而言,首先必須要從事科研活動,提高我們的科研素質,只有在科研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寫作,而科研和寫作是兩個既互相聯繫又互相區別的環節:首先要進行科研活動,科研活動有了成果以後再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寫作的過程。

這裡應當指出,文科的科研和理科的科研是有所不同的,理科科研是一種科學活動,而文科科研是一種學術活動。因此,論文是一種學術成果。我們把作為科研成果的論文都稱為學術論文,以區別於其他論文。那麼,什麼是學術?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太容易回答。以一種較為學術性的語言表述,學術是指系統化、專門化的知識,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學科化論證。因此,學術當然應當具有科學性,文科可以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而且,在文科中所採用的科學這個詞,又顯然不同於自然科學。例如,在社會科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價值判斷,而自然科學則更多包含客觀描述。

不僅文科與理科(廣義上的理科,包括工科)科研的性質與形式有所不同,而且,文科與理科在科研與寫作的關係上也存在區別。理科的科研與寫作的關係是可以清晰地加以區分的。

理科的科研就是在實驗室裡做實驗,在實驗做出成果、取得數據以後,再將實驗的成果以文字的方式予以表達形成論文。對於理科來說,無科研則無寫作。因此,理科對科研是更為注重的,要求也比寫作更高。也就是說,理科科研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做實驗上,實驗做完以後,把實驗成果以一種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寫作過程是相對較為簡單的。甚至只要把實驗的數據和過程結論自然地記錄下來就可以,這是理科的特點。

然而,文科的科研和寫作的界限卻不是那麼清晰,這也是學習文科的同學會有的一個困惑。因為文科科研不像理科的實驗那樣具有物理性的直觀內容。對於一個理科學生來說,天天進實驗室就表明他在做科研。但對一個文科學生來說,什麼是科研?這種科研活動本身不具有直觀形態,往往不容易把握。實際上,文科的科研是讀書、思考,甚至是旅行。中國古代所謂讀萬卷書,行千裡路,都可以看作是對文科科研活動的一種描述。因此,文科科研是隨意的,自在的,不拘形式的。

正是由於文科的科研活動具有這種散在性的特點,文科學生有時候會難以把握,以至於虛度光陰。這樣就出現了在沒有充分的科研活動基礎上進行論文寫作的情形,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優秀的論文。因此,對於一個文科學生來說,首先要去看書,要去思考,逐漸地積累知識,嵌入所在學科,進入一個與本學科的前賢對話的境界。

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想法逐漸產生,這也就是所謂生米做成熟飯,然後再進行寫作。經過思考以後,在資料的基礎上提煉獨特的觀點。這一提煉過程,為寫作打開了最後的通道。因此,文科的閱讀書籍,資料收集,文獻梳理,觀點綜述這些所謂科研活動,都是為最後的寫作服務的,只不過是寫作的預備而已。在這個意義上說,文科寫作的重要性要超過理科。

在文科中,這種科研活動和寫作活動又是可以互相促進,並且是交叉進行的。也就是說,在文科中並不像理科那樣把實驗做完,已經取得實驗成果,再進行寫作。而是在科研過程中就開始寫作活動,而且在寫作過程中,又同時從事著科研活動。寫作和科研這兩者是一種互相促進的關係,難分彼此。當然,在寫作之前肯定要有一定的科研基礎。然而,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科研完全做好以後再去從事寫作。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完善學術觀點。

對於一個學者來說,長期從事科研活動,同時也長期從事寫作活動。科研和寫作就成為學者的工作重心,甚至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地進行科研,不斷地寫作,在寫作基礎上再進行科研,這樣一個逐漸展開、循環往復的過程。有些學者不是特別願意寫作,作品較少。不寫東西,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寫不出來,另一種是不屑於寫。寫不出來,是寫作能力問題,甚至是科研能力問題。但也有些學者雖然看了很多書,思考了很多問題,確實也有對學術問題的獨特見解,但就不付諸於筆端。也有學者眼高手低,主張不隨便寫,一輩子就寫一本書或者一篇論文,以此一鳴驚人,成為經典。這種想法我覺得不太可行,因為一個學者不可能一輩子從事科研活動,平時從來不寫東西,沒有作品,最後突然蹦出一篇論文、一本書來,藉此名傳千古,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個學者從事科研的過程,都要用論文或者專著這樣的形式反映出來。不斷地進行科研,不斷地發表論文;然後,論文積累形成專著。論文以及不同階段的專著,都是學者在不同階段的學術研究成果的總結。通過學術成果可以把一個學者在科研活動中跋涉的過程,就像一步一個腳印一樣,真實地呈現出來。不同時期的科研作品能夠反映一個學者的學術成長:從青澀到老道。即使是思路的曲折,觀點的修正,也能夠以其作品清晰地在這個學者的學術履歷上展示。因此,我認為那種把科研搞到最好,最後才出精品的想法是不切實際,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一個學者要不斷地科研,同時要不斷地寫作,要把兩者緊密的結合起來。

作為一個文科學者來說,寫作是極為重要的。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當然,寫作只是科研成果表達的一種方式,除了寫作以外還有言說,也就是口頭語言的表達。像課堂的講課、會場的發言等,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方式,也能夠反映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這兩種方式對於學術呈現來說都是重要的。但這兩者的學術影響又是極為不同的:口頭表達只能影響到親眼目睹者與親耳聆聽者,範圍甚為有限。

總之,對於學者來說,書面表達更為重要,一定要進行寫作,要有論文發表。那麼,怎麼訓練這種寫作,怎麼能夠做到拿起筆來就能寫呢?我們認為,寫作本身也是一種童子功,從小練起。最好的方法是在中學階段就堅持寫日記,養成動筆的習慣。進入大學,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做筆記,按照古訓所云:不動筆墨不看書,以此鍛鍊寫作能力,習慣並且擅長於書面語言的準確表達。如果在大學本科階段過了寫作關,則開始研究生的專業學習以後,入門會比別人快好多。

相關焦點

  • 7月13日: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
    7月13日: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 時間:2017-07-11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理信學院召開《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
    理信學院召開《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 7月13日下午,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在信息樓召開了《淺談科研工具與科技論文寫作》學術報告會,此次講座由王麗麗教授主講,學院黨委書記楊凱,副院長李吉忠以及學院全體教師參加。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OOC課程
    由上海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寶榮教授講授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已在中國大學MOOC網正式免費開課。
  • 淺談醫學研究生如何提高學術論文寫作水平
    醫學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課題的研究,對於研究結果進行數據分析整理、得出結果、然後撰寫並發表論文。雖然醫學研究生通常只需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即可,但是初次寫作論文的多數研究生感到無從下手。為此,醫刊彙編譯以下淺談醫學研究生如何提高學術論文的寫作水平。
  • 復旦大學研究生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開課啦!
    正確的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方法決定了你的成敗!科學研究、論文寫作和論文發表過程中的細節和技巧,決定了一切!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成功了一半。學術論文的質量與科學研究的水平密切相關!高質量學術論文存在的前提是獲得了很好的研究結果,而高水平的研究結果也需要撰寫論文並發表在國際一流的學術刊物上,才能夠有效進行傳播。
  • 科學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2)-- 論文撰寫
    科學論文分為兩種,研究性論文和綜述。對於我們來說,綜述的意義是去了解這個領域,有條理地陳述出來,並且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然後這裡先不做討論,待爸爸實踐一把再專門寫一篇。在前一篇文章我們已經感性地強調過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裡我們假設你已經擁有了good data,考慮的是如何把它們變成一個good story展現出來。
  • 淺談學術論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是學術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學術論文的寫作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所以學術論文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學術論文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 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
    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獨創性、準確性、客觀性、公平性、證實性等特性。下面,達晉編譯結合這些特性從構詞、句法及篇章等三個方面淺談語言文化差異對醫學論文寫作的影響。一、構詞方面。英漢文化差異必然會帶來表達習慣的不同。因此,英語醫學論文寫作中比較困難的問題之一是詞的正確使用。
  • 科學研究、英文論文寫作、投稿修稿問題/困惑 徵集
    科學研究、英文論文寫作、投稿修稿問題/困惑 徵集 | CorpusTalk雷蕾 博士 教授 [華中科大外國語學院]CorpusTalk
  • 淺談學術論文的作用及寫作前提
    學術論文是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國家標準定義其為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 畢業論文題目來源的寫作技巧
    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只有題目準確地反映出這四者及四者之間的關係,才能凸現論文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深度。也要交代好期間的關係:範圍→對象→內容→方法,通過層層領屬關係構成複雜的偏正短語充當題目,這是題目的基本格局,是最標準、最典型的題目撰寫方式。標題除了主標題外,還有副標題,來起到細化說明的作用。  2.掌握題目的特點。
  • 研究生的讀書、研究和論文寫作
    讀書讀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飛躍,科學哲學家波普爾就認為"科學開始於問題","科學家提出問題比解答問題更有意義"。導師要有問題意識,研究生要有問題意識。論文寫作必須樹立問題意識、問題中心。問題從哪裡來?首先從讀書中來,書讀多了才有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從實踐中、從社會調查研究中提出問題;(4)創新。
  • 學術論文寫作30忌
    作為研究生的我們,從雙腳踏進學校的一刻起,就離不開論文的寫作。這個過程也使我們的學術水平不斷提升。但是論文寫作有哪些禁忌呢?寫作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文章分6大部分,分別從各個方面論述了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與提高。
  • 淺談醫學文獻檢索對論文寫作的影響
    醫學論文是醫學科學工作者基於科學實驗或臨床實踐有所發現而進行寫作的,其目的是為了通過報導進行經驗交流和學術交流,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與技術、方法的改進。因此,撰寫醫學論文是一項很嚴肅的工作,它的內容必須符合科學性、先進性、獨創性的要求,在結構形式上,也要求規範化。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1)-- 你說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朋友們,爸爸要寫三期關於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內容了(期待臉)以及,這些文章基於復旦生科院盧寶榮老師的FIST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強烈推薦!寫在開頭:雖然爸爸暫時還沒有嚴肅地深入過一個領域,但是盧老師的課讓人有了種迷之自信,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每個步驟該做的事,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時候,就不會想要去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會那麼焦慮。
  • 護理研究&論文寫作,到底怎麼寫?
    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護理學專業本科院校普遍開設了護理科研課程,學科發展對護生及廣大護理人員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寫符合護生及臨床護理人員需要的護理科研教材,提高其科研能力,可以服務護理事業及護理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的通知  為了研討國際關係論文設計與寫作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決定於2013年8月19-20日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歡迎報名參加。
  • 研究方法 | 骨灰級論文寫作指南
    由於存在著較高的難度,較長的寫作周期,以及在創新,寫作規範,實際及理論意義等方面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博士論文的完成一般說來是有相當難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論文不僅是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而且還是具有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探索成果。一個博士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應該達到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學者的轉變,就應該變成為所研究領域的一位專家。
  • 淺談英語論文寫作
    面對著滿屋子的師生,我的博士委員會中的一位美籍匈牙利教授直言不諱地在我的博士答辯會上說:「沉,我要把你的工作和你的論文分開來評論。」 我一頭霧水,什麼意思?我的論文不就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不就是我的論文嗎? 「你的工作不錯,這個這個和那個那個,但是你的論文充斥著垃圾。
  • 高校教師如何夯實科研能力,提升項目選題申報與論文寫作能力?
    學術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重要性無論是對於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都至關重要。為提高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學術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科研與教學的協同發展、科研課題的發現與項目申報、科研課題的研究與結項、科研論文的寫作與發表為主線,幫助廣大高校教師培養科學研究思維,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提升科學研究能力,高教國培特舉辦「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線上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