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積極響應、勇於擔當、努力奉獻,在重大疫情面前,不退縮、不畏懼,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
眾
志
成
城
全國協會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全國協會高度關注疫情發展態勢。1月23日,向各城市青年會、女青年會發出《關於開展「情系社會、抗擊疫情」社會服務活動的通知》,倡議各城市青年會、女青年會在做好防護工作、保重身體的前提下,積極尋找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情系社會、抗擊疫情」社會服務活動,為控制疫情貢獻力量。
全國協會十分牽掛武漢青年會、武漢女青年會同工的健康狀況,多次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了解一線抗擊疫情的情況並給予慰問。
全國協會及時整理並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疫情防控知識和信息,做好疫情宣傳引導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與防控知識,做好自我保護。
北京女青年會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做好防護工作,保重身體的前提下,北京女青年會積極行動起來,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為同工購置口罩,配備感溫槍,對進入會所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每日定時對會所進行消毒。休假期間,全體同工做好體溫監測,及時上報。同時,向廣大會員、義工及學校師生、家長們發出倡議,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女青年會賓館嚴格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客人情緒安撫;到店客人和員工的每日體溫記錄;配備醫療專業口罩,供員工及客人外出時佩戴;及時傳達上級單位針對疫情所做的部署;做好客房每日消毒工作。倡導員工樹立共患難意識,在賓館暫停營業的情況下減少崗位值班,不在崗員工原地休息,無特殊情況儘量不外出,有急事需要外出的做好出門員工登記,記錄進出門時間、地點,有無戴口罩等信息。
北京女青年會青友合唱團要求團員不信謠不傳謠,用女青年會義工應有的積極、陽光、社會責任感配合國家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團員們積極響應號召,正確面對疫情,發揮正能量。
天津女青年會
接到天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緊急通知》後,1月27日,天津女青年會全體幹事提前結束假期,返回工作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並及時向天津女會全體會員、義工發出倡議,共同行動。
上海青年會、女青年會
上海青年會、女青年會管理的社區點繁多,服務對象人員密集,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況與發展趨勢密切關注。1月22日在總幹事帶領下,行政人員分工明確,及時向各社區點下發通知,做好宣傳與預防工作,並按照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全國協會「關於開展「情系社會、抗擊疫情」社會服務活動的通知要求緊急形成各社區服務中心預案,即刻建立無情況零報告制度,每日報告社區點情況。
各社區點根據服務對象不同,做好應急預案,團體及時補充、調配消毒液、洗手液、口罩等物資,統一調配,確保安全。
上海青年會、女青年會還通過行政辦公會議、電話會議形式,明確團體要嚴格按照各主管部門的要求調整工作安排的決定。
隨著疫情發展與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上海青年會、女青年會情系武漢,發起成立的上海華愛公益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維信金科馳援武漢,並積極動員理事個人、企業捐贈,與企業取得聯繫,尋求防護物資。在採購渠道受限的情況下,第一時間與有豐富醫療救濟經驗的愛德基金會攜手同行,捐贈20萬元,聯動供應商和物流資源渠道,用愛的橋梁呵護武漢人民和一線醫護人員的新春。
廣州女青年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月29日上午, 廣州女青年會向廣州市慈善會捐款10萬元,支持「新冠肺炎緊急馳援」項目。
武漢女青年會
疫情發生後,武漢女青年會第一時間暫停了所有會員活動,並向會員發出通知,安撫情緒,提醒大家注意防範,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和宣傳引導工作。
成都青年會、女青年會
1月21日,成都青年會、女青年會向武漢發出了第一批援助物資。
在疫情蔓延、公眾恐慌之時,成都青年會、女青年會持續通過微信公眾號,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傳播正能量,並倡議理事、會員、義工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戰。
南京青年會、女青年會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南京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與南京市佛教協會、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南京市基督教兩會、南京市道教協會聯合發出倡議。
西安女青年會
西安女青年會及時向理事、會員、義工發出溫馨提示,提醒大家保重身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杭州女青年會
杭州女青年會始終牽掛著每一位Y友,就疫情相關預防工作溫馨向全體理事、會員、業餘學校的全體師生、義工朋友們發出倡議。
廈門青年會、女青年會
為保障大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範疫情蔓延,廈門青年會、女青年會關閉了會員聚會活動場所;為切實防範疫情擴大,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並向會員、義工發出倡議。
讓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同打贏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祝大家健康平安!
來源/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全國協會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張珊珊 李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