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素有
「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
人文底蘊深厚,文化遺產眾多
(攝影:陳嘉新)
12月10日
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暨
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
將在同安區舉行
今天下午
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召開新聞發布會
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潘少鑾
同安區委副書記、區長陳高潤
出席並介紹文化節相關情況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
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許秋珩)
蘇頌是誰?
為何要如此大張旗鼓地紀念一個人呢?
因為這可不是一個普通人
他是位中國古代的牛人!
廈門城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曾湧現出一大批文化名人
蘇頌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
不僅為官剛正清廉
還在天文、物理、數學、機械等
諸多領域做出了卓著貢獻
是古同安、今廈門的一張文化名片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這個人
蘇頌(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
他為政清廉,勤政愛民,當官近60載,皆有建樹。他廣學博識,在天文儀器、本草醫藥、機械圖紙、星圖繪製等科技領域,有開拓性的成就,為我國和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蘇頌所著的《新儀象法要》
《宋史·蘇頌傳》稱,蘇頌「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圖緯、律呂、興修、算法、山經、本草,無所不通,尤明典故」。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則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蘇頌的成就
有七項世界第一
由他領導研製的「水運儀象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其中的渾儀轉動裝置,被稱為現代天文臺轉移鐘的雛形;
「天衡」系統,是現代機械鐘錶的先驅;
活動屋板則為現代天文臺自動啟閉圓頂的祖先。
蘇頌的《新儀象法要》中,留下了五幅星圖——這是保存在國內最早的紙繪全天星圖;
書中的機械圖紙,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此外,蘇頌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假天儀」。
他的《本草圖經》,則是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至今有圖的完整的藥物著作。
蘇頌所著的《本草圖經》
為什麼要紀念他?
自2012年以來
同安區已連續舉辦了八屆蘇頌國際文化節
對蘇頌精神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和展示
在國內乃至國際都形成較大影響
在同安紀念蘇頌,一方面要讓蘇頌的文化精神回到故鄉紮根,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生長出新的價值內涵,另一方面也要以同安作為推廣基地,將蘇頌文化精神傳播到全世界,有助於在新時代樹立文化自信。
今年會怎麼紀念他呢?
今年的文化節有什麼精彩看點
下面就讓日報君帶你了解下
↓↓↓
文化節開幕式當天
一系列精彩活動將重磅推出
同安區已連續成功舉辦了8屆
並在海內外形成了一定影響力
往屆活動圖片
今年,同安區將圍繞4方面
進一步擴大蘇頌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傳播力
1
一場開幕式
《蘇頌全集》叢書、《北宋科學巨匠蘇頌》專題紀錄片等將在全球同步首發;全球唯一一臺1:1複製還原的「假天儀」將正式亮相;全球首座實質性運營的蘇頌書院將舉行線上奠基儀式;歌仔戲《蘇頌斷案》、配樂情景劇《蘇氏家訓》、歌曲《蘇頌之歌》等文藝精品也將集中展演。
2
一次文化論壇
國內外專家學者將齊聚一堂,就我國第一部版刻的藥物學圖經《本草圖經》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展線上訪談。
水運儀象臺
同時,主辦方還邀請到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專家,通過線下研討、連線會講等形式對蘇頌在相關領域作出的貢獻進行學術交流,加深市民對蘇頌文化的理解,向全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魅力。
3
一個宣傳平臺
同安區依託融媒體資源,以中、英、日三語面向全球開闢主題集納式專欄,構建「永不落幕」的蘇頌文化網絡平臺;
通過線上「蘇頌科技館」「蘇頌文化傳承線上跑」知識競答等,激發全民參與的熱情,傳揚千年文化精神。
蘇頌科技館
4
一系列配套活動
結合全民健身活動,舉辦「蘇頌文化傳承線上跑」知識競答活動,提高全民參與熱情,並還結合同安區社科普及有關活動,大力開展蘇頌文化校本教材進校園等「三進」系列活動,凝聚多方合力推動蘇頌文化普及推廣。
加強普及蘇頌文化
將優秀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同安區歷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
繼承和弘揚工作
點擊視頻,了解同安區的崇文厚土↓↓
視頻來源:廈門市同安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不僅編制相關校本教材
邀請專家學者巡迴講學
加強普及蘇頌文化
還對蘇頌公園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
將優秀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蘇頌公園
「通過活動舉辦、硬體提升等舉措,同安區積極推動蘇頌文化精神紮根故鄉,並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發掘汲取其精髓。」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的蘇頌國際文化節
同安區將以蘇頌文化精神為主線
以交流活動為平臺
增強文化自信,凝聚全球共識
進一步掀起紀念蘇頌、傳播蘇頌、
弘揚蘇頌的活動熱潮
蘇頌公園
1
拓展平臺 邁步全球
受疫情影響
部分海內外專家學者和鄉賢無法親臨同安
此次,主辦方拓寬活動渠道
將策劃方向瞄準「國際性」
一方面,藉助融媒體平臺,向全球進行活動全程直播。另一方面,開闢網絡主題專欄,以三語形式傳播活動內容,充分提升蘇頌國際文化節的交互性、參與感。
活動參與主體也具有國際性。目前,日本蘇頌研究會、英國李約瑟博士研究所、瑞士歐米茄鐘錶博物館等已紛紛向文化節發來賀信。屆時,學術交流活動也將有諸多海內外專家學者參與。
除全球首發的書籍、紀錄片,以及「假天儀」揭牌、書院奠基儀式外,同安區還收到了國內外學術論文50餘篇。一系列活動和來自全球的反響,足以窺見文化節的國際影響力。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具有文化地標式的活動,標誌著同安區在蘇頌文化傳承發展方面步入了新階段,對全球蘇頌文化研究事業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
文化活水 源源不斷
蘇頌是一名百科式的人物
他「博學愛民,清白傳家」的精神
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當今世界
相關負責人表示,同安區將以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可持續發展,讓蘇頌的文化精神紮根故鄉,助力同安構築「未來科技之城」。
下一步
同安區將繼續開展
蘇頌文化「三進」系列活動
通過蘇頌校本教材進校園,群眾性講座,推出文藝精品等方式,擦亮蘇頌文化這一同安名片,夯實蘇頌文化的群眾基礎。此外,同安區還將繼續辦好蘇頌國際文化節,開闢「蘇頌研學之路」,著手成立「蘇頌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蘇頌留下的資源,為富美同安發展超越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活水」。
蘇頌紀念館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指導,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同安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中國蘇頌研究會、同安區教育局、同安區文旅局、同安區科學技術協會、同安閩南文化研究會、廈門市同安區蘆山堂蘇頌研究會協辦。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盧漳華 羅子泓 綜合廈門日報及網絡等
編輯:林聿晶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