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相信不少人會被海洋動物園裡的奇妙魚類們深深吸引。大洋裡有許多漂亮的魚,它們身上色彩斑斕的顏色完全可以與熱帶鳥類美麗的羽毛,以及蝴蝶翅膀上的花紋圖案相媲美。
而提到水族魚類觀賞,就不得不提到蝶魚這一神奇的海洋品類了。
在蝶魚中,最驚豔的莫過於一種叫「印度洋天皇蝶」的水中精靈。你沒看錯!它竟然是以「蝶」來命名的……不難想像它的樣子:
(圖源:FishBase全球魚類查詢網站)
印度洋天皇蝶(英文名:Triangle Butterflyfish 拉丁學名:Chaetodon Triangulum)是一種以珊瑚蟲為食的觀賞魚,外形非常漂亮。
印度洋天皇蝶棲息於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水深1-25米之間的水域,成魚通常生活在軸孔珊瑚叢生的區域,尤其喜歡在鹿角珊瑚(Staghorn Acropora)附近活動。它們多半成對生活,具一定的領域性。由於蝶魚是終身單一配偶,因此經常看到蝶魚是兩條在一起。如果兩條蝶魚面對面,乍一看就很像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在生殖期時,會成一大群的活動,它們通過水中散卵的方式進行繁殖。幼魚則單獨生活在珊瑚枝芽間。
印度洋天皇蝶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馬達加斯加至安達曼海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西部一帶海域。
由於它屬於熱帶海水魚,所以有一定的飼養難度,為它們調配合適的水質非常重要(建議水溫低於28℃,PH值建議為8.1-8.4),生餌等餌料一定要殺菌消毒後才能給印度洋天皇蝶餵食。
印度洋天皇蝶的成魚體長最大為16cm,背鰭鰭棘總數達到11-12條。成魚提高呈卵圓形,非常側扁,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型鱗片,背鰭單一。體乳白色,體側具十數條灰藍色箭狀條紋;頭部另具三條橙紅色至黑色弧帶。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洋天皇蝶與太平洋天皇蝶非常相似,區別在於尾鰭處——印度洋天皇蝶的尾鰭接近尾柄處有一金黃色箭狀紋,而太平洋天皇蝶沒有。
蝶魚(Butterfly Fish)屬於蝴蝶魚科,除了隆頭魚之外,蝶魚是色彩最豔麗的海水魚之一。它們是典型的珊瑚礁魚類,有著側面壓縮的體形和稍微突出的吻部。
蝶魚科魚類種類繁多,色彩豔麗,姿態高雅,是海水觀賞魚類中最主要的成員。由於蝶魚是終身單一配偶,因此經常看到蝶魚是兩條在一起,面對面時很像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在生殖期時,會成一大群的活動。從淺水域到至少深達180公尺,皆可發現其蹤跡。
除了上面提到的「印度洋天皇蝶」,常見的蝶魚還包括人字蝶(Chaetodonauriga)、三間火箭魚(又稱荷包魚)、澳洲珍珠蝶、紅尾蝶、曙光蝶、月眉蝶、月光蝶、黃火箭、黑鏡蝶、網蝶、黑白關刀等常見的蝶魚種類。它們各有可愛的自然特性——有「吃貨」型的、抗病能力超強的、愛打架爭鬥的,還有長得讓人想起馬賽克的……千變萬化的精靈屬性,真是非常吸引人了:
1)人字蝶(Chaeton auriga)
這是一種最受歡迎、最普遍的魚,來自印度洋及紅海。只有成魚在背鰭後有長長的細絲般的痕跡,此品種最大體長達20cm。在自然海域中,常集體活動。屬雜食性魚,較偏好水底的甲殼類動物,所以多變化的蟲類及昆蟲幼蟲是較適宜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中等。紅海的人字蝶背部上幾乎沒有黑色的眼點。
2)三間火箭魚(Copperband Butterflyfish/Chelmonrostratus)
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盛產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珊瑚礁海域,這種魚並不是很好飼養,屬於肉食性魚類,魚體可長達20cm。三間火箭魚品種在香港被稱為是香港稱畢畢、荷包魚。
3)澳洲珍珠蝶(Chaetodon miliaris)
這是一種分布於夏威夷群島以及其附近海域,大小可達16cm,而且是非常喜愛和同種群居的蝶魚。它適應快速,會吃所有食物,豐年蝦、紅血蟲、貝類是它的最愛。
4)紅尾蝶(Chaetodon xanthurus)
此魚美麗、普遍、健壯,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體長可達15cm。它有一些吵鬧,不過不至於太壞。它會吃各種食物,疾病不會成為主要問題。適合於水溫26℃,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體長可達15公分。
5)曙光蝶(Chaetodon melannotus)
它散布於整個印度洋及紅海,非常適應水族箱的生活。它什麼都吃,喜歡豐年蝦,最大體長達13cm,恰好適合飼養在水族箱內,和其他夥伴相處融洽。
6)月眉蝶(Chaetodon lunula)
它產於印度洋,在自然海域中是成雙成對地攝食各種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它喜食貝類和烏賊肉,其體長可達23cm。
7)月光蝶(Chaetodon ephippium)
這是一尾迷人至極的魚,在自然海域中,它以珊瑚蟲為食,也吃絲藻及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如果施予耐心,它會接受大部分的水族箱食物。對同種的夥伴易發生口角。它是一條大魚,體長可達20cm,所以水族箱的尺寸最好在500公升以上。
8)黃火箭(Forcipiger flavissimus)
它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及紅海海域,在水族箱中總是像帝王般地巡遊之中。它們對任何食物都很貪婪,小食物還沒什麼,但如果是大而厚的食物,它們會試著將食物拉扯撕裂成一片一片,再大快朵頤。它們對同拌會喋喋不休,所以最好一次飼養1或6隻。它們體長達25cm。
9)黑鏡蝶(Chaetodon argentatus)
它是西太平洋熱帶海域中色彩唯一樸素的魚,雖然它不具什麼吸引力,不過這是一種非常適合飼養在水族箱中的魚。其體長只有13cm,最棒的是它對每種東西都吃得津津有味,它也是最具疾病抵抗力的蝶魚品種之一。對同種魚會有些爭執,所以最好只飼養一隻,除非能一次替它們4或6隻找到好居所。
10)網蝶(Chaetodon rafflesi)
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印度洋的魚,有時又稱為「馬賽克蝶」,其特色如下:它有著令人愉悅的黃色圖案,會適度地和同種相處融洽,體長約可達到16cm,適應良好,會接受大部分的食物,而且是非常不容易罹病的蝶魚。
11)黑白關刀(Heniochus acuminatus)
黑白關刀可用浮遊性的甲殼類生物為食,即使是許多蝶魚看了均會扭頭就走的薄片飼料,它們也會甘之如飴。一旦適應之後,不易罹病,但它們很吵,而且是少數會攻擊其他魚種的蝶魚之一。它們活力旺盛,就像雀鯛魚類一樣,天性喜打架爭鬥。
上面這些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就不相信有人不愛了。而觀賞魚體色為何會如此豐富多彩?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呢?原來,或受不同生長階段的影響,或受光線明暗的影響,或受環境顏色的影響,如有的魚類,到了繁殖季節,其體色會發生較大變化,變得比平時更加美麗動人,我們將這種變色稱為「婚姻色」。
科學研究發現,這是由於觀賞魚在其真皮或鱗片上具有許多色素細胞,比如有黑色、紅色、黃色等色素細胞及光彩細胞。其中的光彩細胞也被叫作反光細胞,它是一種白色的結晶體,在光線的照射下,具有強烈的反光作用,魚體上的白色或金屬般的銀色都是反光細胞作用的結果。
魚兒的色素細胞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就像黑色素細胞和一層光彩細胞組合,會呈現出藍色,當黑色及黃色的色素細胞結合時呈現出的是綠色,也就是說,魚兒的體色斑紋都是色素細胞不同組合的結果。但魚體的色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因為環境的變化、年齡的大小、性別的不同、是否處於繁殖期及健康狀況等因素而發生變化。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