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繩結》 包睿溪 中電頤和家園小學二(四)班
《好親切的南京白話》 蔡宇博 旭日景城小學二年級
《記憶中的銅匠》 鄭晰 五塘小學二年級
《南京崑曲》 楊露涵 五塘小學三年級
《皮影上演啦》 巫甫俊 南京方興小學二(1)班
《跟奶奶學做花燈》 沈凡晴 南京天正小學二(4)班
《放飛風箏》 鄧屹然 旭日景城小學一年級
《葫蘆中的非遺》 計爾麗丹 南京五老村
小學六(5)班
《我畫提線木偶》 楊涵亦 南京外國語學校
仙林分校三年級
《非遺人多高手》 李廷蔚 南京市金陵中學
河西分校
《非遺傳承人繡像》 宋子璇 南京拉薩路小學
三(7)班
《爺爺講述的箍桶匠》 王海博 三之三金域幼
兒園大班
《皮影戲開演》 徐正陽 University of Windsor
大二
《石畫人在講解》 劉彧傑 南京市石鼓路小
學三(1)班
《刻畫藝人》 張韶潔 南京市春江小學
四(2)班
《手巧的料器人》 姚陸璐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
林分校初二(9)班
《剪紙新作多》 徐鈺心 南京市鼓樓區第
一中心小學六年級
《花燈好精彩》 白一鳴 南京市小營小
學五(2)班
《爺爺教我刷陀螺》 趙梓赫 南京力學小學金地自在城
分校四(2)班
《舞動的皮影》 蒯健寧 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五(10)班
《戲畫皮影戲》 丁子寧 旭日景城小學三年級
《爺爺教我葫蘆畫》 陳笑鴻 南京銀城小學二(5)班
《我也學料器手藝》 張壹壹 南師附中新城小學三(3)班
《遺傳百年的玻璃工藝》 袁陸忻然 南外仙林分校三(2)班
《鮮活的提線木偶》 王琳怡 旭日景城小
學一年級
《提線木偶開演》 張哲熙 南京市白雲園
小學三(4)班
《抖嗡老人》 王孟程 南京市六合中等
專業學校
《面人做活了》 申屠羽萱 南京市鍾英
中學初一
《皮影戲造型》 方越寧 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中日課程班高一(11)班
《燙畫》 趙雪煜 南師附中
兒童小畫筆 非遺大世界
繼2015年「童眼看門東」、2016年「童眼看燈會」之後,「童眼看秦淮」少兒繪畫系列活動又如約和大家見面了。這次,我們將目光投向了熟悉又稍顯陌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它熟悉,是因為風箏、剪紙、秦淮燈彩、秦淮小吃這樣的非遺項目,就在我們的身邊,大家經常接觸,耳熟能詳。說它稍顯陌生,是因為金陵刻經、古琴、白局這樣的項目,仿佛離我們很遙遠,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們接觸不多,知之甚少。
秦淮是古城金陵歷史脈絡最完整、歷史資源最富集、歷史影響最深遠的老城核心區。現有各級「非遺」項目68項,代表性傳承人192名,數量居全市前列;擁有國家級以上項目6個,佔全市的55%,被文化部三次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名副其實的「非遺」重鎮。作為南京城市之根、金陵文化的搖籃,秦淮最有基礎、最有條件、也最應該扛起「保護更新老城,留住城市根和魂」這一歷史重任,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歷史文化的主力軍、主戰場和主陣地,努力建設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示範區,把一個顏值高、氣質佳的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50年,充滿自信地代表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是我們每一個秦淮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兒童是非遺的未來和希望。由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少兒藝委會、南京市秦淮區文化局、南京市秦淮區文聯、南京晨光一八六五投資置業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南京日報、江蘇商報,共同策劃指導並組織本次「迎六一,『晨光1865創意杯』·《童眼看非遺》南京少兒繪畫賽」,就是通過繪畫這一少年兒童普遍喜愛又樂於參與的方式,讓他們走進精彩的非遺世界,面對面觀察,零距離接觸,揮舞小小畫筆,潑灑斑斕色彩,發揮無窮想像,描繪自己眼中的非遺大世界,親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奇魅力,幫助他們親近非遺、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參與非遺。
活動自5月初拉開帷幕以來,得到了南京少兒小畫家們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共收到作品近千幅。我們從中遴選出部分佳作集中刊載。繪畫風格既有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素描,還有鉛筆塗色、木刻版畫等,最大的作者17歲,最小的是只有幼兒園大班的6歲,雖然表達內容不同,表現手法不一,繪畫水準也各有高低,有的或許稱不上專業,甚至還比較「幼稚」,但每一幅作品孩子們都是在用心感觸,用情描繪,充滿著想像和童趣,傾注了他們對非遺最真實的感知和最純潔的領悟。
我們相信,非遺傳承的顆顆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深深埋下,它將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芬芳滿園,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也必將後繼有人,迎來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南京市秦淮區文化局
南京市秦淮區文聯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