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圖書館5.3萬卷中文珍稀古籍免費閱讀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5.3萬卷中文珍稀古籍免費閱讀

  

  《欽明大獄錄》 明鈔本。

  

  篆字三十二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插圖。

  

  福禮堂 《周禮》。

  (均資料圖片) 

  最近,哈佛燕京圖書館正式宣布,該館館藏的所有4200部共約5.3萬卷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可免費在線閱讀。消息一出,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哈佛燕京圖書館數位化項目有國內多家機構合作參與,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浙江大學數字圖書館等。記者昨天採訪了多名專業人士,在業內看來,數位化作為中文古籍再生性保護的重要手段,是繼絕存真、保存典籍、傳播華夏文明的有效方式。

  哈佛燕京圖書館這一文獻數位化項目,有效解決了古籍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堪稱國際圖書館間文獻資源共享的一個好樣本——身處信息化時代,利用新技術將中文古籍影印或數位化惠及研究者和讀者,功德無量。人們期待未來全球更多機構收藏的珍貴中文古籍有機會數位化,無償服務讀者。

  哈佛燕京圖書館以中文善本特藏量多質優聞名世界

  從哈佛燕京圖書館官網上可以看到,「中文善本特藏」這一數位化項目下,按類別分為稿、鈔、孤本,經、史部,叢部,集部,特大,子部,稿鈔本選輯等。這一項目中數位化的「中文善本特藏」與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的中國舊海關資料、中國珍稀方志、拓片收藏、莫裡士中國老照片、明清婦女著作、韓南教授藏書等其他25大類文獻,共同形成了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古籍和文獻收藏格局。

  此次線上發布的大部分數位化中文善本均品相完好,如該館所藏的明朝萬曆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歷經數百年,其插圖羅漢畫像仍栩栩如生,通過數位化照片可清楚看到每一筆細節。

  在海外機構中,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文善本特藏,以量多質優聞名世界。如今,該館館藏乾隆之前的善本約2400部,其中宋元明善本約1500部,內含188種善本是其他圖書館所沒有的。比如,館藏的明代《會通館校正宋諸臣奏議》大字本 (弘治三年華燧會通館銅活字印本),是目前存世最為齊全的一部。

  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的抄本稿本也相當珍稀,除了兩冊《永樂大典》外,還有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抄本,許多稿本連相應刻本都未見傳世,比如翁方綱《復初齋文集》、高鳳翰《南阜山人詩文類稿》、周廣業《蓬廬文抄》等。哈佛燕京圖書館還收有大量宋元明刻類書,尤其是明代私人編刻的類書。在全世界現存的名人類書300種中,哈佛就收了75種。

  這所業內鼎鼎有名的圖書館究竟有何淵源? 原來,哈佛燕京圖書館1928年開館,是哈佛燕京學社下設的私人圖書館,當時叫「漢和圖書館」,主要收藏中國和日本文獻。1976年改名為「哈佛燕京圖書館」,裘開明是第一任院長,在他的帶領下,圖書館善本珍藏數量增長很快,1936年藏書增至7萬多冊。日本侵華時期,許多中文古籍流散於上海等地,哈佛燕京圖書館便購入大批書籍;二戰後,日本流出大量私藏中文古書,裘開明又多次赴日訪書。此外,二戰後美國漢學、東亞研究的興起,也是館藏增加的重要因素。

  海外館藏數位化項目離不開中國機構協助和投入

  哈佛燕京圖書館這一備受矚目的數位化項目背後,離不開中國多家機構的協助和投入。比如,此次完整數位化的5.3萬卷中文善本中,經、史部中文善本,就是哈佛攜手國家圖書館合作近七年的成果。

  國圖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對記者回憶道,2009年他與國圖典藏閱覽部同事共赴哈佛大學圖書館,中美雙方協議共同開發哈佛燕京圖書館部分館藏珍稀古籍和文獻。國圖主要負責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和數據質量控制,哈佛提供技術設備、承擔中文善本古籍數位化、元數據製作和數據傳遞。項目成果由雙方各保留一份完整的數位化圖像文檔,分別用於各自官方網站免費發布及其他學術研究應用。

  「比如經史子集中的經、史兩部,930種上網,多達近93萬葉,『葉』為古籍常用單位,一葉相當於兩頁。」張志清透露說。

  海外各大圖書館存藏著數量宏富的中文古籍和文獻,其中不乏國內罕見或不存的珍本秘籍。將分散在海外上百家圖書館的中文古籍統計清楚並加以利用,離不開國內多家機構與海外的密切合作。近年來,國內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其中就包含海外中華古籍數位化合作項目。眼下,數位化上網、影印出版是最常見的兩種途徑,後者一般分別納入珍本叢刊或書目書志。

  就實際情況來看,數位化落地與紙質出版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各有側重優勢,相得益彰,並非人們所擔憂的「放到網上就沒人看書」。中華書局文獻影印中心副主任張進說,就學術合作來說,海外公共圖書館大量中文古籍和文獻的公開,對於全球漢學研究肯定能產生有利影響,無疑會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對於出版合作來說,收藏單位的開放程度越高,對古籍出版、研究的合作的促進程度也越高。中華書局與海外機構合作的《海外中文古籍總目》編纂工程,兩年多來已有五家圖書館的三冊中文古籍目錄面世,未來這一工程不僅會推出更多靜態的紙質出版物,也將成為網絡化開放數據服務平臺,並力求實現數據共享。

相關焦點

  • 哈佛燕京圖書館5.3萬卷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完成,免費使用
    8月1日,哈佛燕京圖書館正式宣布,館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更讓人欣喜的是,網友可以免費在線瀏覽、下載。整個數位化項目耗時十年,合作機構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以及浙江大學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圖書館等機構。
  • 哈佛大學收藏4000多種中文善本古籍
    京華時報 供圖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4年內全部數位化開放金陵晚報訊擁有73個圖書館的美國哈佛大學,每年投資在圖書館的經費超過1億美金,其中超過4000萬美金用於購書。擁有巨大圖書資源的高校圖書館,何時才能敞開大門,為公眾所用?
  • 如何從哈佛大學圖書館下載海外孤本?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藏的4200部、5.3卷中文善本特藏近日全部完成數位化,放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上,供全世界公眾免費閱讀和下載。 昨天,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向知道君(xjb-jingshier)表示,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工程對國內有重要啟發。國內圖書館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工程也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迄今已有2.6萬種向公眾免費開放。國家圖書館計劃到今年年底完成2.3萬種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和開放。
  • 海外中文古籍上網曬真跡
    近期,哈佛燕京圖書館宣布,該館4200部、共約5.3萬卷中文善本特藏的數位化工程歷時10年,現已全部完成,公眾可免費在線閱讀。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專門用於收藏與東亞相關文獻的場所,其中特藏的中文古籍善本以質量高、數量多著稱。
  •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文化脈動)
    摸清底數,新發現層出不窮  海內外僅存的宋版《文章正宗》第十四卷、最早記載釣魚島的中文文獻《順風相送》、南宋初期刻本《後漢書》、對中國佛教史有重大價值的《敕修百丈清規》……近年來,隨著《海外中文古籍總目》各分冊的陸續出版,越來越多沉睡在海外圖書館中的中文古籍被喚醒,一批具有極高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珍貴古籍浮出水面,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的路徑因此更加清晰。
  • 影印出版、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據研究,美國現存中國善本線裝古籍不少於70萬冊,古籍總數量接近400萬冊;歐洲粗略估算古籍有200萬冊;流入日本的中國古籍更多,「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資料庫」中便可檢索到91萬條漢籍書目。國外各大公共圖書館、大學和研究機構圖書館以及民間收藏的典籍文獻至今尚無系統的明確統計數據。「保護仍是整理中文古籍的首要任務,而要保護首先就必須摸清底數。」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據研究,美國現存中國善本線裝古籍不少於70萬冊,古籍總數量接近400萬冊;歐洲粗略估算古籍有200萬冊;流入日本的中國古籍更多,「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資料庫」中便可檢索到91萬條漢籍書目。國外各大公共圖書館、大學和研究機構圖書館以及民間收藏的典籍文獻至今尚無系統的明確統計數據。「保護仍是整理中文古籍的首要任務,而要保護首先就必須摸清底數。」
  • 有多少中國古籍存藏在美國東亞圖書館?
    又其他如國會圖書館的普通書庫中古籍數量龐大,筆者無暇全數清點,在該館其他書庫內也有不少未編之書,所以數字很難估出。早年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昌彼得先生曾估算全美所藏中文古籍約在90萬冊左右,這個數字或有偏高,根據筆者的資料似乎不超過70萬冊。
  • 訪古籍版本學專家沈津:浮生願向書叢老,不惜將身化蠹魚
    1990年起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2年則再度赴美,為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繼而經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和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社長杜維明教授等多位國際級大師的聯合舉薦,擔任了長達十六年的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2011年2月榮休歸國,先後被中山大學圖書館和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延聘為特聘教授。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古籍整理成績突出
    6月3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公告,決定對87個項目給予資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申報的孟凡松主持的《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李貴連、沈厚鐸、孫家紅整理的《沈輯刑案匯覽三編》(與廣西民族出版社聯合申報),以及陳廣宏、侯榮川主編的《日本所藏稀見明人詩文總集彙刊》3個項目獲得資助。
  • 你也可以擁有一座哈佛大學圖書館
    早報記者 劉欣 哈佛大學圖書館不僅是世界上藏書最多的大學圖書館,它的電子資料庫也令人驚嘆。庫中資料在網上可以隨意點閱,材料之豐贍、像素之清晰都讓人產生出巨大的幸福感。
  • 【和繼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館藏東巴經跋語初考(更布塔朗讀示例)
    摘要】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東巴經近600冊。【關鍵詞】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東巴經;跋語;考釋目前約有3萬餘冊東巴經書保存於納西族民間和國內外收藏、研究機構[1]。1867年法國傳教士德斯古丁斯(P.Desgodins)從雲南寄回巴黎一本11頁的東巴經《高勒趣贖魂》,後來的學者們認為這是第一本走出國門的東巴經書。
  • 新書|張寶三撰《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志·經部...
    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臺灣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6.8-1997.7)、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2001.6-2001.9)、芝加哥大學(2002.8-2003.7,2009.8-2011.2)等校訪問學人,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獎助資深學者(2009.8-2010.5)。現任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 1947年以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的收藏及著錄
    這樣,美國國會圖書館藏的中文善本書便保存在王重民編著的兩部書中,即1957年美國華盛頓出版的《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善本書提要》。兩本相較,美國版收書據卷前英文序言為一千七百七十七種,上海版因是三館合編,未將美國藏書單獨抽出統計,據卷前楊殿珣序估計約一千六百餘種。美國版著錄較多,可能是因為當年王重民尚有少量遺稿留在國會圖書館內,為袁同禮所收集編入。
  •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出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與圖書館通力合作推出的新學術項目《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第一輯,日前在上海首發。該項目計劃將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稿本、抄本111種共計36000餘頁,分為兩輯予以影印出版,本次發布的為第一輯,共收入58種。
  • 國家圖書館免費開放數百個資料庫
    資源類型包括電子圖書、論文、期刊、報紙、古籍、音視頻等多種,文種包括中文和外文。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用戶可遠程免費使用的資料庫多達175個。具體訪問數量與權限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實際提供為主。再比如SAGE Journals Online資料庫,國家圖書館可訪問SAGE出版社出版的648種期刊的全文內容;同時可訪問381種回溯期刊全文,最早可回溯至第一卷第一期。涉及商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藥學等學科。
  • 重慶圖書館5部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元刻本《監本附音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明初拓本《汝帖十二卷》。重慶圖書館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日16時14分訊(記者 吳黎帆)今(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推薦名單,重慶圖書館5部珍貴古籍入選。據了解《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評審制度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自2007年至2016年,已進行了五批《名錄》的評審。
  • 天津文化中心圖書館藏書600萬冊 全天候免費求知
    目前,文化中心圖書館開館初始館藏已全部上架整理完畢,信息化設備正進行最後的調試,閱覽桌椅等各種服務性家具正陸續進場安裝,新員工的培訓已完畢,正進行現場實習。按照計劃,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將於5月對外開放服務。
  • 面積3.9萬平方米!直擊北京「最美」的大學圖書館之一!
    當你走進北師大校園,試圖尋找一處讓你心靈安然,徜徉文獻信息之海洋的地方,想來一定是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歷經百餘年滄桑,從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圖書室逐步發展成為目前館舍總面積3.9萬平方米的頗具現代氣息的圖書館,它見證著每一位師大人的學業成長,記錄了每一位師大人的求知年華。
  • 北大圖書館東樓今日開放
    1952年的主館舍「大圖書館」,原身為燕京大學圖書館1975年從富含韻味的古建築到現代化的宏大新館北大圖書館以全新面貌作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宏大豐富、學科齊全、珍品薈萃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世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