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沒有電視就不吃飯,但看著電視,半點也吃不了幾口飯,一頓飯能吃兩三個小時,飯菜都放涼了,只能一遍遍重新熱好給孩子吃。
壞習慣,只要有恆心,總是能改過來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期,可塑性強,只要父母能堅持不溺愛,孩子改掉壞習慣並不難。
但如果家中老人要慣著孩子,那麼孩子爸媽管教孩子,可能會牽連出兩代人之間的育兒矛盾,包括公婆和兒媳之間,嶽父母跟女婿之間的各種糾葛,讓家庭內部暗流湧動。
周末到祺祺媽家做客,到飯點了,祺祺媽關上了電視,招呼大家到餐桌吃飯。3歲的祺祺一定要看電視才吃。祺祺媽耐著性子跟孩子講道理:「邊看電視邊吃飯是個壞習慣,吃飯拖拉,而且還不利於消化。」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耍脾氣,不吃飯了。孩子爺爺在一旁看著心急,走過去哄孩子:「乖孫子,快來,看爺爺給你做了好多你喜歡吃的!」誰知孩子看爺爺過來了,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特別委屈。
因為有我這個外人在,爺爺不好說什麼,只好滿臉怒容,一跺腳走到餐桌旁坐下等兒媳哄孫子,一邊不停地嘆氣。
祺祺媽也在忍著,我知道她是個急脾氣,若不是孩子爺爺在邊上,她早就上手給孩子一頓揍了,她之所沒動手,是因為知道要是上手打,爺爺肯定要衝過來制止她,到時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會更為難。
祺祺媽說,這樣的情況出現過多次。她和丈夫都在上班,平時孩子都是公婆在帶,二老特別寵孩子,給孩子養了很多壞習慣,電視是二老的帶娃神器,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讓孩子邊看邊吃,3歲的孩子,有時還要餵飯,孩子不好好睡午覺,就讓孩子在沙發上躺著看電視,讓孩子看累了自己睡。
今年祺祺剛上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吃飯吃得特別慢,午睡困難,這讓祺祺媽下決心要把孩子的壞習慣改過來,但困難重重。
祺祺媽很無奈,平時沒外人在的時候,若孩子這樣哭鬧,公婆肯定是會含沙射影地說道她的,而且只要她離開一小會兒,他們就會上前哄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讓她之前的堅持和努力前功盡棄。她跟孩子爸抱怨,但孩子爸說:「二老放下安逸的退休生活過來幫著帶娃,已經很難得,實在不好去說他們,再說了,他們也是愛孩子啊。」
其實不僅祺祺媽覺得特別壓抑,她的公婆對此也很煩心。
我媽就多次聽這對公婆說:「孩子媽媽不在家,孫子挺好帶的,孩子媽媽一回來,家裡就亂套了,真希望她別回來。」
這個場景跟《安家》裡宮醫生的家庭如出一轍,公婆寵孩子,老公順著自己父母,覺得老人家帶娃辛苦,也帶得好,宮醫生想管教孩子,除了要給孩子講道理,還要以一敵三,應對三個大人。在夾縫中育兒的媽媽們,心裡真的好累。
一來職場媽媽要忙工作,無法全天候照顧孩子,還得靠公婆的幫助,求人辦事,自然矮一截。公婆畢竟不是你請的保姆,怎能隨意去指揮呢?
二來公婆是長輩,媽媽們必須尊重,所以,遇到分歧,只能商量和溝通,若對方不接受,也不能強人所難。
第三, 若遇到強勢的公婆,作為兒媳,媽媽們只能二選一,要麼堅持自己的做法而得罪公婆,要麼逆來順受以求大家關係和諧,但這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個難題,其困難程度不亞於「我和你媽同時落於水中,你先救誰?」
很多媽媽們當然知道,這道題最優的解就是跟公婆分開住,儘量自己帶娃。
但如果無法分開住,也無法自己帶娃,那麼,只能由關鍵人出馬解決。
這個關鍵人就是寶爸。中間人做不好,這家肯定是亂七八糟。
跟寶媽同步想法
要與寶媽同步育兒理念和做法,要做到一致,若有分歧,最好兩個人內部溝通,在面對孩子和雙方的老人,夫妻一定要一條心。
請父母尊重自己的育兒方式
給父母普及現代的育兒理念,請父母尊重自己的育兒方式。老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容易改變,所以這一步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持續深入的溝通,對於寶爸的溝通技巧和情商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
跟父母明確育兒的主權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寶爸一定要跟自己父母明確育兒的主權,告訴父母:你們只是輔助,我們才是主體。如果這一點沒明確,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跟寶媽同心協心
寶爸要儘量求得父母的認同,若不認同,就要當機立斷,要麼請保姆,要麼重新進行分工,把夫妻雙方在帶娃和工作掙錢上的責任範圍明確,相互扶持,共同把家營造好。
育兒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最好不要讓除夫妻之外的所有人,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插手。那些育兒理念無法與你同步的人,請儘量迴避。所有的權力的獲得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要想在孩子教育上說了算,就得承受帶娃的艱辛,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