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質的控制點和控制策略

2021-03-01 藥事縱橫

根據CTD申報資料要求及質量源於設計(QbD)的研究理念,雜質控制基本上可以分為源頭控制、過程控制和終點控制三個控制點,在每個控制點中又基本可分為目標、方法和限度三大要素。本文結合國內外有關指導原則及參考文獻對幾種常見類型雜質的質量控制進行了簡要介紹。

藥品雜質通常分為:有機雜質、無機雜質、殘留溶劑。有機雜質可在藥品的生產或貯存中引入,也可由藥物與輔料或包裝材料的相互作用產生,這些雜質可能是已鑑定或未鑑定的,揮發性的或非揮發性的,包括起始原料、中間體、副產物、降解產物、試劑、配位體、催化劑等。化學結構與活性成分類似或具有淵源關係的有機雜質,通常稱為有關物質。無機雜質可能來源於生產過程,如反應試劑、配位體、催化劑、元素雜質、無機鹽或其他物質(如過濾介質、活性炭等),一般是已知和確定的。藥品中的殘留溶劑係指原料藥或輔料的生產中以及製劑製備過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藝操作過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機溶劑,一般具有已知的毒性。

由於雜質的種類較多,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也很多。根據質量源於設計的理念,雜質控制點可分為源頭控制、過程控制、終點控制。控制方法有多種,例如性狀、晶型、熔點、比旋度、異構體、有關物質、殘留溶劑、氯化物、硫酸鹽、pH值、溶液顏色和澄清度、熾灼殘渣、重金屬、元素雜質、基因毒性雜質等。在每個方法中都需要考慮控制目標(即測什麼)、控制方法(用什麼方法測)和控制限度(控制標準如何制定)。

1、起始原料

對於原料藥來講,起始原料的質量往往對合成工藝和終產品質量有較大影響,特別是當起始原料的化學結構很複雜或產品的合成路線較短時更會可能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申報時採用的外購起始原料的工藝與質控指標對特定原料藥的合成工藝來講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完善的,可能影響後續原料藥的質量;另一方面,起始原料中殘留的較大量的雜質(如大於0.1%)可能會參與後續反應形成一系列的副產物雜質,有的在中間體難以去除,最終殘留在終產品中。所以,對於起始原料的質量進行「源頭控制」是原料藥質量控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起始原料進行質量控制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1)根據ICH Q11,嚴格篩選並確定起始原料(外購或自行生產),確定合成路線

(2)所確定的起始原料生產工藝應穩定,規模可以滿足原料藥的商業生產需要

(3)對所確定的起始原料生產商進行供應商審計(外購情況),生產商應有良好的生產、質量控制體系,保證能夠按照既定工藝生產出符合內控要求的起始原料,此外,最好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後續做「補充資料」的能力。

(4)與起始原料生產廠家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協作關係,如有工藝或質量標準變更,可以及時被告知,以便進行必要的變更研究。

(5)原料藥生產廠家應根據所確定的起始原料的生產工藝,對其雜質(起始原料、中間體、副產物、試劑、毒性雜質、殘留溶劑、金屬雜質)進行全面的匯總分析,建立分析方法進行質量評估。這其中要經歷方法建立、方法學驗證、方法轉移等階段。最後還要將新建立的方法與廠家方法進行多批次的數據對比,證明方法是否可行。

(6)如果根據原料藥的生產工藝並結合相關的小試結果分析,起始原料藥中實際存在的雜質會影響後續反應或原料藥的質量,那麼應在內控標準中對該雜質進行控制並制定合理限度。這種控制應該是在已經了解了起始原料及其雜質在後續工藝中的轉化與清除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建立的一種「有目的」的雜質控制,因此限度往往是根據試驗結果制定的,沒有一個通用限度。

(7)對於具有手性中心的起始原料,還應特別注意要把異構體雜質作為關鍵雜質進行控制。對於起始原料藥中用到的毒性不明確的試劑,應對其安全性進行全面檢索,並將檢索結果進行分析,確定限度。起始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基因毒性雜質應根據ICH M7指導原則進行分析和研究,明確使用或產生的步驟,並最終制定限度。如果後續反應對起始原料中的某種殘留溶劑的殘留量要求較高,那麼應進行針對性控制。

(8) 產品被批准上市後,更應該加強對起始原料及其供應商的持續審計,建立起始原料的質量數據表,分析對比各種雜質檢出結果,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查分析。

在文獻2中,作者認為,起始物料的質量研究及標準制定時,應建立在對上下遊工藝全面理解的基礎上,以原料藥質量為最終目標,從質量設計及質量回溯——正逆兩個方向進行,思路值得借鑑。示意圖如下:

2、輔料

輔料的內控標準研究工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要,特別是某些「活性輔料」。對有些品種而言,輔料中的有機雜質或無機雜質可能對產品質量有重要影響。在仿製藥研發中,由於仿製藥與原研品的所用輔料供應商可能不同,而不同供應商採用的生產工藝的不同會造成其中組分含量或雜質等的不同,而這些不同也可能影響到產品的雜質。因此,在製劑的開發階段,應進行不同供應商、不同級別、粒度、酸鹼度等輔料的對比研究工作,根據相容性、穩定性、工藝可行性等結果確定合適的供應商,並制定針對這個特定品種的輔料內控標準,有效保證產品質量。

下圖為某仿製藥與原研品加速2月的穩定性雜質對比圖。由圖可見,仿製藥在初始階段(0時間)時的雜質含量要比原研品低近5倍,但是隨著加速試驗的進行,至1月時雜質增加了5倍以上,而原研品增加幅度比較小;到加速2月時,仿製藥的雜質量已經超過了原研品。經調查,造成這一原因是由於處方中的某個不同級別的輔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矽導致的。本例說明,即使是相同輔料,不同級別之間也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影響成品中的雜質。對於這類問題,可從輔料角度考慮雜質的控制限度或選擇其他級別的輔料。

1、生產過程控制

原料藥的合成步驟一般不選擇5步以上的,因為要考慮環保、現場考核和雜質研究的因素。應避免選擇可能產生遺傳毒性雜質的工藝。對於原料藥合成過程中用到的各種有機試劑、無機試劑、催化劑等,應對其進行來源和去向分析,要建立分析方法進行檢測,積累數據,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有些雜質的控制策略未包括在質量標準中,但已經內含在工藝當中了,如精製步驟的順序、試劑加入順序、加料速度、攪拌方式、攪拌速度、降溫時間、pH、乾燥時間等。

對於手性藥物而言,在研究與製備過程中需要隨時關注與控制其光學純度。在有的原料藥合成工藝中,如果從工藝中對產品的光學純度進行了有效的全程控制,就能從根本上控制終產品的質量,尤其是那些終產品的質量標準難以全面有效地控制其光學純度或分子式含有多個手性中心的時候,就更應該重視製備工藝研究中的過程控制,建立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

對於製劑生產過程中由於光照、氧化、水解作用等產生的雜質,應結合工藝進行分析和控制,控制方法和參數應根據大生產規模下確定的工藝參數進行確定,並能夠保證方法有效、可重現。

2、中間體控制

對於關鍵中間體,如果不同規模、多批次的檢測結果表明存在起始原料、副產物或降解產物,這些雜質含量較大或可能對下一步反應存在影響,那麼,應在中間體質量標準中對其進行詳細研究和控制,HPLC法是首選方法。例如下表某API中的雜質C、雜質D含量可通過控制其中間體2和中間體3中的水解物和環己基氫化物的含量而得到有效控制。

必要時,對敏感因素(如光、溫度、水分、氧等)應選擇恰當的包裝材料、規定合理的貯藏條件進行控制,採用如黑色袋密封、鋁桶包裝、充氮、冷藏保存等。可根據中間體的穩定性考察結果,制定中間體的保存條件和保存期限。

對原料藥粗品的研究和控制應進行重視,因為粗品中可能存在原料藥中實際存在的雜質,在中間體的分析方法建立中,應該積累多批次粗品的相關數據。對於存在手性中心的中間體,往往需要建立手性異構體檢查方法,並制定合理限度。

如果中間產品不能夠滿足所制定的質量標準,有時也可根據前期的研究結果,選擇可行的再處理方法對中間產品進行再處理使其滿足質量保準,但這些特殊情況應在申報資料中進行說明。

終點控制是指在終產品(原料藥、製劑)中進行控制。通常,在終產品中進行雜質控制就是要制定一個或多個合理可行的雜質檢查方法和限度。

1、原料藥

原料藥雜質檢查方法的建立需要在全面雜質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例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殘留溶劑、金屬雜質,方法研究中需要考察方法的檢出能力(重點是分離度、靈敏度),CDE往往要求採用已知雜質對照品進行方法研究與方法學驗證。不同工藝生產的原料藥,起始原料、中間體、副產物、殘留溶劑可能是不同的,但是降解雜質應該是一樣的,因此要結合國內外藥典、文獻、審評報告等進行降解雜質的分析,對比已有標準中的方法,考察對於降解雜質的檢測能力。

對於毒性雜質(含亞硝胺類雜質),應根據國內外官方方法並採用官方規定(或推薦)限度進行研究(如LC-MS-MS/LC-MS法)。廣東東陽光集團張霽博士在《藥物研發中基因毒性雜質的控制策略與方法探索進展》一文中探討了藥物合成工藝過程中如何釆用「避免-控制-清除」的策略與方法對毒性雜質進行研究,該思路值得借鑑。文中關於原料藥中確定、控制和測定毒性雜質的流程圖如下所示:

無機雜質除了要進行藥典規定的常規檢查(熾灼殘渣、重金屬等)外,還要參考ICH Q3D或今後的2020版藥典《元素雜質限度和測定指導原則》根據金屬雜質的風險級別和分類管理結合製劑的暴露量合理制定元素雜質的限度。控制化學藥品中元素雜質能夠採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1)調整相關生產工藝,通過特定或非特定的純化步驟將元素雜質降低至控制閾值之下;(2)實施工藝過程的中遊或上遊控制,將藥品中元素雜質的濃度限制在控制閾值以下;(3)建立輔料或物料(如:合成中間體)的元素雜質標準限度;(4)建立原料藥的元素雜質標準限度;(5)建立製劑的元素雜質標準限度;(6)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7)對藥品中元素雜質進行定期檢測。元素雜質的控制常見方法有ICP-MS、ICP-OES、AAS等。

對於注射級原料藥中由生產工藝中引入或貯存中不穩定而產生的雜質或有色雜質,可採用溶液澄清度和溶液顏色檢查法對其進行控制,控制方法詳見藥典相關通則。

對於一致性評價中的原料藥內控標準建立或原料藥仿製申報而言,應將已有標準和國內外最新版的藥典方法(如ChP、USP、BP、EP、JP等)進行對比,選擇相對較嚴格的或合理的限度進行雜質控制。對於沒有國內外藥典標準的原料藥而言,應關注申報標準中項目設置的全面性和雜質限度的合理性,此時可以查找FDA、EMA、日本IF文件等審評資料,參考其中的規定進行研究和控制。

2、製劑

製劑應重點控制的是降解雜質,原則上對於已在原料藥中控制(除了毒性雜質外)且在製劑生產及貯存過程中含量沒有增加的工藝雜質,製劑中一般可不再控制(在計算降解產物總量時,也可以不將其計算在內)。此處的降解雜質主要是指加速試驗、長期試驗或實際貯藏過程中出現的原料藥降解雜質。此外,製劑工藝過程中殘留/新產生的、原料藥與輔料(或輔料中的雜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製劑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製劑中存在的毒性雜質等也應該進行研究或控制。對於異構體雜質,在穩定性試驗中也應進行研究,一方面考察藥物在各種環境因素下以及放置過程中是否穩定,是否有外消旋化現象;一方面為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製劑雜質控制中最常見的方法為HPLC法、UPLC法、手性HPLC法、離子色譜法等。

3、質量標準中規定的雜質

根據2020版藥典通則9102 藥品雜質分析指導原則(第二次徵求意見稿),原料藥和製劑質量標準應包括:

對於仿製的原料藥或製劑,還應與多批次、不同時間的原研品進行雜質譜對比研究,原則上仿製品的雜質種類和量應不超過原研品。對於在仿製品中出現的超過鑑定閾值或接近鑑定閾值的雜質時,在研發中應主動進行研究和分析雜質產生的機理,採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降低雜質的含量,有時需要結合當前最新的文獻報導或質量標準進行最嚴格的控制,以保證仿製品質量不低於原研品或與原研品相當。

穩定性試驗也可以對雜質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在原料藥和製劑的穩定性研究中設計試驗條件時,應密切關注原研品的審評信息,合理設計加速和長期試驗條件,如果穩定性研究中出現超過鑑定閾值的雜質,應及時進行研究,可根據2020版藥典《藥品雜質分析指導原則》(第二次徵求意見稿)中雜質決策樹進行研究,當然最好的控制措施是分析產生雜質的原因,改進工藝,降低雜質含量至鑑定閾值以下。

在複方製劑的有關物質研究中,目前較常見的做法是對各主成分的有關物質(特別是已知雜質)進行分別研究和分別控制,即經歸屬研究後,將複方製劑HPLC圖譜中出現的全部有關物質逐一甄別歸屬為各主成分的有關物質,然後針對各主成分分別計算有關物質,在標準中像單方一樣對各主成分的有關物質進行分別控制。對於已有標準的複方仿製藥,可參考USP等標準建立雜質控制方法和制定限度。

ICHQ3A(R2)新原料藥中的雜質的鑑定限度見下表:

ICHQ3B(R2)新藥製劑中降解產物的限度見下表:

對於手性藥物,其質量標準中光學異構體雜質限量建議規定如下所示。對於已收載在國內外藥典中的藥物,應首先考慮藥典限度,限度不同時,往往選擇最嚴格的限度。

一個原料藥或製劑被批准上市以後,質量標準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如EP、USP、ChP標準就經常升級更新,更新後的標準中所控制的雜質種類、方法、限度有時會之前完全不同。因此,一個品種的雜質控制有時也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產品在批准上市後,往往會有各種「變化」出現,例如原料藥工藝的變更、輔料廠家或輔料生產工藝的變化、製劑生產工藝參數的變化等,這些變化有時會引起產品中雜質種類和量上的變化。這時應結合變更情況並參考最新版藥典質量標準開展變更研究,重新考慮雜質控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CTD格式申報體現了過程控制和終點控制相結合,研究和驗證相結合、全面系統的質量控制理念。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雜質控制宜多結合CDE審評要求、CDE審評人員發表的文獻和ICH、FDA等國外指導原則開展研究,不斷加深對雜質質量控制的理解。

參考文獻:

國家藥典委員會.2020版藥典9102藥品雜質分析指導原則(第二次徵求意見稿)

杜爽,梁毅.化學合成原料藥申報過程中起始物料的選擇與控制. 中國醫藥工業雜誌 .2018, 49(8):1172-1176

CDE電子刊物.黃曉龍.對手性藥物製備工藝研究中過程控制的幾點認識. 20050803

CDE電子刊物.審評三部藥學組.關於手性藥物藥學研究的幾點看法. 20020603

CDE電子刊物.張哲峰.仿製藥研發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20140715

張霽,張英俊,聶飈.藥物研發中基因毒性雜質的控制策略與方法探索進展.中國醫藥工業雜誌. 2018, 49(9):1203-1220

John Kovaleski, Bela Kraut, Annette Mattiuz, etal. Impurities in generic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9 (2007) 56–63

國家藥典委員會.2020版藥典元素雜質限度和測定指導原則(第二次徵求意見稿)

張玉琥.化學藥物複方製劑雜質研究的特點及基本思路. 中國新藥雜誌,2006,15(16):127-1329

張震,張玉琥.化學藥品複方製劑中有關物質的定性歸屬方法. 2008,17(21):1898-1900

ICH Q3A(R2): 新原料藥中的雜質(CDE翻譯版)

ICH Q3B(R2): 新藥製劑中的雜質(CDE翻譯版)

藥品審評中心.石靖,許真玉.鹽酸法舒地爾有機雜質的分析和控制.中國新藥雜誌,2013,22(16):1878-1881

藥品審評中心.章俊麟,何伍.化學仿製藥有機雜質分析和控制實例解析.中國新藥雜誌,2019,28(11):1307-

藥事縱橫投稿須知:稿費已上調,歡迎投稿


藥事縱橫是一個開放,由自願者組成的團體,由以下成員組成:Voyager88,雷道安,Herman,梅希,文竹,duke,子炎,ZMJ和曾文亮。歡迎有志之士加入我們團隊。投稿、合作、加專業群請加微信437180999,藥事縱橫二千人QQ群22711855

相關焦點

  • Linux下的安全策略和防火牆控制
    前言Linux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控制,與其本身的安全策略和防火牆控制是分不開的。提起Linux的安全,就不得不說到Linux安全的重要組成部件:selinux、firewall、iptables。在centos7中firewall取代了iptables,在此之前則主要是通過iptables來控制。
  • 分析獨立式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中最大功率控制策略
    本文就風力機的最大功率運行和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跟蹤的各種控制策略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對蓄電池的充放電策略進行了介紹,並比較了各種方法的優缺點。1 能量獲取部分的最大功率輸出1.1 風力發電機組的最大功率運行任何能量的傳遞都會產生損失,所以風力發電機也只能吸收部分風能。
  • 常見的工業控制系統保護策略有哪些
    打開APP 常見的工業控制系統保護策略有哪些 百家號 發表於 2019-09-19 14:27:26 這些事件證明了攻擊者的能力,網絡安全事件的頻率和複雜性正在持續增加。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保護認識,比如絕對的隔離帶來絕對的安全,沒有人會攻擊工業控制系統等,這些認知顯然是錯誤的,也是不合時宜的,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的保護,常見的有幾種策略,則可以對付常見的可利用的弱點。 應用白名單可以有效檢測和阻止由攻擊者上傳的惡意軟體的執行。
  • 單相逆變器多環反饋控制策略研究
    應用了一個多環反饋控制策略來調節不間斷電源逆變器的輸出。分析了這種控制策略的時域與頻域特性。最後給出了仿真和實驗波形,結果證明了這種控制方法對線性負載和整流橋負載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 學術︱基於切換模型的雙向AC-DC變換器控制策略
    為了便於控制器數位化實現,建立了切換系統單步預測模型並對切換策略離散化。仿真和實驗結果驗證了本文所採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在能源需求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分布式發電技術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應用,微電網技術作為分布式電源和電網連接的橋梁和緩衝也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1,2]。
  • 火電機組電除塵設備節能提效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通過在電廠電除塵現有設備基礎上,搭建數據採集和集控中心,辨識電除塵設備在煙氣流程中的運行狀態。實時採集的數據通過雲傳輸到後臺,並對數據進行梳理、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節能提效策略,優化控制。進而使整個電除塵設備持續運行在節能高效的狀態下。關鍵詞:火電機組;電除塵設備;節能提效;優化控制目前,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一樣,是電力行業的關注重點。
  • 建築工程預算及成本控制策略
    實踐證明,建築工程的工程預算和成本控制,會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和企業後期的經濟效益產生實質影響。因此,建築企業要重視施工期間的工程預算和成本管理工作,切實落實預先設定的管理制度和方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從而推動建築行業的發展。本文將從建築工程預算及成本控制的意義、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策略,3個層面進行論述。
  • 流域治理視角下構建彈性城市排水系統實時控制策略
    實時控制技術(Real Time Control,簡稱RTC)根據實時監測數據動態調整控制策略,對排水管網附屬設施及汙水處理廠進行幹預,以最大程度挖潛和發揮排水設施的調蓄和處理能力,為排水系統運行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 麵包生產工藝流程需要注意的細節與控制點
    麵包生產工藝流程需要注意的細節與控制點 國內目前絕大多數麵包廠無溫、溼度自控設備,必須人為控制。溫度可憑室內的溫度計控制。溼度主要靠觀察麵團表面乾濕程度來調節。從醒發室取盤烘焙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得振動和衝撞,防止麵團跑氣塌陷 特別注意控制溼度,防止滴水。醒發適度的麵團表皮很薄,很弱。如果醒發室相對溼度過大,水珠直接滴到麵團上,麵團表皮會很快破裂,跑氣塌陷,而且烘焙時極不易著色 。
  • 變風量系統基本原理與控制策略
    提要:本文主旨指導初學者了解一些變風量系統的基本概念,提供變風量系統設計流程及設計方案選擇指南,同時著重介紹Onyx-2000變風量系統基本控制策略。
  • 超市庫存控制策略探討——以家樂福為例
    3.庫存控制過於簡單。企業庫存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供應鏈運行的連續性和應付不確定的需求。目前家樂福超市對其所有的物品均採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類沒有反映供應與需求中的不確定性。在這種傳統的庫存控制策略中,多數超市採用的信息基本上來自企業內部,不能根據不同的供應商制定不同的措施,其庫存控制沒有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 建築成本控制在財務預算管理方面的問題及策略
    對於建築企業,有必要進行建築成本控制,以使建築項目的利潤最大化。近幾年我國的建築業正在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存在管理問題。其中,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點。財務預算管理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建築業成本。本文首先對我國建築行業的主要特徵進行了分析,然後對建築成本控制在財務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了建築成本控制中財務預算管理的主要策略。
  • 全境封鎖2控制點作用是什麼 控制點作用了解一下
    :原標題:全境封鎖2控制點作用是什麼 控制點作用了解一下 這是一篇關於全境封鎖2控制點有什麼用,-,控制點作用介紹的文章。全境封鎖2控制點就是遊戲內由平民NPC發起的一個反恐怖分子的武裝組織,那麼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小編分享下控制點作用介紹,一起來看下吧。
  • 靜態GPS測量——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設計
    109.靜態測量方案設計跟蹤衛星選擇、開始和停止時間、衛星截止角、配置數據文件名、已知點、數據傳輸率和採樣率是靜態模式常用選項,其他GPS測量方法也是一樣。這些特徵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實用性並不總是顯而易見。
  • 自我控制
    這是學習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第一百七十八課,《談判策略》第八節課明明是「談判策略」的課程,怎麼說到了「自我控制」?
  • 日本下水道發展 汙染控制策略及相關前沿水汙染控制技術
    實行流域總體管理規劃(水質環境標準檢查):將排放源分為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和自然源(森林等),調查從現在到未來的人口數量,農場數量和牲畜數量,以及廢水和汙染負荷的數量,計算(BOD,COD,T-N,T-P)。
  • 基於模糊控制技術的恆溫控制系統的設計
    同時通過上位機軟體可以進行實時控制和顯示溫度曲線圖等,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1.2 人機互動和遠程管理模塊  系統開發了豐富的人機互動接口,分為本地管理和遠程管理,最大程度上簡化了操作的複雜度和方便度。在本地端,設有三個功能按鍵,分別為:設定溫度加O.1℃、設定溫度減O.1℃、溫度控制開關。兩個三位七段數碼管,分別顯示:設定溫度和實時採集溫度。  系統通過串口轉換晶片MAX232,實現上位機和單片機的通信。
  • 胰島素的副作用 如何控制血糖
    應對策略如下:注射前仔細核對藥名和劑量,避免誤操作或注射劑量錯誤;堅持規律飲食、運動,如有食慾下降、進食減少、不能進食、腹瀉或其他不適,儘快和醫生聯繫,遵醫囑減量或停用胰島素;注射胰島素後,如果要運動,必須先進食;密切監測血糖。體重增加胰島素所致的體重增加多發生於2 型糖友,特別是治療前體重超標的糖友。
  • CPS概念下基於事件觸發且考慮通信丟包及擾動的微網分層控制策略
    在考慮通信丟包和擾動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微網中各分布式電源輸出電壓和頻率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種基於事件觸發的分層控制策略,該控制策略的結構分為網絡層和物理層。在網絡層中,基於事件觸發的思想,設計了將極限學習機(ELM)與模型預測控制(MPC)相結合的預測補償機制和考慮丟包問題的虛擬領導者-跟隨一致性控制(VLFCC)方法來解決丟包問題;設計了將滑模控制(SMC)與VLFCC相結合的SVLFCC來解決通信擾動問題。在物理層中,基於信息層中的事件觸發機制來完成對電壓和頻率的二次控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最後,通過仿真實驗驗證該策略的有效性。
  • 猶太資本未來學的由來及其控制策略
    本號不易,艱難曲折為防失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