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暉查看宜家防疫落實措施。(晉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通訊員 趙輝 劉君蘭
20日上午9點半,地鐵上洋站E2口通道人流如織,從地鐵口到福州宜家商場大門的道路被鐵馬隔出1米寬的應急通道,蜿蜒數百米。每隔一段距離,都可以看到晉安志願者的紅色身影。在他們的指引下,市民有序地沿著通道行進。
為迎接宜家開業,晉安舉全區之力,提前兩個月開始準備,每周召開一次推進會,前後下發了6期共百餘項的任務清單,涉及周邊風貌提升、疫情防控和交通疏導等方面。現場公安、交管、衛健、城管等10餘個部門嚴陣以待,保障「藍盒子」正常運轉。而在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下,機關黨員和青年志願者在寒冬裡為群眾帶來暖流。
來自晉安區園林中心的黨員志願者、服務宜家團隊負責人潘向暉,就是其中一員。連續守了4天的他出現在記者面前時,眼睛下是重重的黑眼圈。
「這個路口車輛多,一定不要讓心急的市民闖過去,特別是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放心吧,我們都記著呢!」來到積翠巷的入口處,潘向暉一邊提醒志願者,一邊護著一對爺孫過了馬路。
有著雙重身份的潘向暉,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政府和宜家之間的「橋梁」作用,也比別人更早介入開業的準備。百餘項的任務清單,需要和宜家協調的內容不少,都是他跑前跑後,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開業這幾天,他每天步行數萬步,但「逛」的都是收銀臺、電梯、扶梯、應急通道、停車場等處,逐一檢查遺漏環節。怕顧客的購物袋會被扶梯夾住,他聯繫工程部反覆檢查設備狀況;擔心市民隨意停放電動車佔用人行道,他對接商場及時增加了停車標識……
「新時代文明實踐需要人人參與,作為志願者,就要做到群眾有需求,第一時間能找到你。」潘向暉說。
「每天我來時,他早就到了,走的時候他還守著。」晉安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牛建福對潘向暉的熱情讚賞有加。
上周末兩天,福州人的熱情勢不可擋,宜家迎來每日5萬人次的客流,應急通道人頭攢動。志願者們冷風中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們在人群中拿著小喇叭反覆提醒市民戴口罩、核驗健康碼、有序排隊,半天也喝不上一口熱水。在各部門組織、志願者服務以及市民配合下,商場進出客流始終維持平衡,人群未出現長時間滯留和大面積集聚,人行道旁「兩車」擺放整齊,地面上整潔乾淨,看不到一點紙屑、空瓶。
志願者的服務得到了群眾認可,「從公交站點、地鐵通道開始,一路都有志願者引導,回答問題很耐心,免了到處問路,很暖心。」
「群眾需求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晉安區委文明辦主任卓婷婷告訴記者,「得知開業時市民可能的需求,我們通過志願晉安小程序發出招募,每天志願者名額不到1小時就招滿了。這兩天來,他們放棄休假,不求回報,不喊苦,不喊累,著實令我們感動。」
卓婷婷介紹,2019年10月,晉安區被列入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區,目前已建立了以黨員幹部為核心、以基層群體為主體的兩支志願服務隊伍,全區在「志願雲」系統上註冊登記的黨員志願者達2.2萬人,群眾志願者達7.8萬人。志願服務隊伍採取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成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重要力量。
暮色四合,福州宜家燈火通明、溫暖如春。室外,志願者們仍在寒風中忙碌,直至最後一批顧客離開。他們的行為很簡單、很平凡,但無數個「他們」傳遞的精神卻是對有福之州最深情的告白。
【責任編輯:馬春林】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朱榕
【來源:福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