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10月經濟數據:結構性分化難擋復甦趨勢

2020-12-0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蘇寧金融研究院,作者丨陶金

從11月16日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來看,10月中國經濟延續了三季度溫和復甦的態勢。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低「W」型復甦特徵相比,中國經濟復甦延續性更好,其經濟增速回升更像是「V」型。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前期復甦過程中的消費、服務業等薄弱部門正在逐步「接棒」工業和投資部門,而消費和服務業等部門的順周期特徵更明顯,因而未來復甦的可持續性也可能較強。

生產端增長的邏輯轉換比較順利

在生產端,10月PMI數據顯示製造業和服務業均處於景氣區間,工業增加值在三季度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略高於預期(6.3%),與上月持平,可以說已經完全恢復了常態。

疫情以來,工業部門的復甦經歷了三個邏輯轉換:

一是一季度開始的政策推動下的疫後迅速復工復產,率先從供給端修復工業活動;

二是二季度以來信貸政策持續處於較為寬鬆的狀態,減稅降費政策力度也沒有減退,現金流和資金壓力始終保持較低水平;

三是房地產和基建產業鏈拉動工業製造業的持續復甦,製造業盈利情況持續改善。

未來,隨著補庫周期進入平穩狀態、投資活動回暖,工業部門復甦有望進入年內第四輪邏輯轉換,即內生性的復甦。內生性復甦,主要指的是外生性疫情衝擊逐步消退和大規模政策刺激逐步退出後,經濟基於周期波動的自身修復,在常態化、相機抉擇的政策變化中逐步重新達成更高水平的均衡。

消費復甦的癥結點仍是結構分化

在消費領域,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但依然低於預期(5.2%)。難能可貴的是,10月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不過,由於去年高基數和防疫措施並未明顯放鬆等原因,限額以下的終端消費同比重回負值,為消費持續復甦打上了一層陰霾,消費對前期的逆周期對衝政策並不敏感,這也是其復甦速度較慢的原因。

不過,作為順周期變量,消費復甦的可持續性是有保證的,不過每個月恢復的幅度可能並不會很大。

當然,10月、11月的消費,分別受到節假日和雙11等季節性因素支撐,增長速度加快。同時,就業情況也在繼續改善,收入增加能夠支撐一部分消費的修復。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00萬)。

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9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總的來看,預計全年社零總額同比有望達到-3%至-2.7%左右的水平。

投資有望在四季度繼續回升

在投資領域,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符合預期,增速比1-9月提高1.0個百分點。

其中,房地產投資繼續處於擴張區間,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3%,增速比1-9月提高0.7個百分點;1-10月製造業投資同比-5.3%,比1-9月回升0.8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在上月轉正後繼續增長,1-10月累計同比0.7%。

對於製造業和基建這兩個復甦速度較慢的投資活動,我們認為:

(1)前期製造業投資活動低迷,與企業對經濟前景悲觀、投資意願弱直接相關,但房地產和基建產業鏈復甦帶動了很多製造業企業盈利的改善,也帶來工業企業補庫存的投資,當盈利能夠持續時,更長期的固定資產投資也是可期的。從企業中長期貸款連月明顯增加的情況來看,未來製造業投資活動持續回暖也是可期的。

(2)10月財政存款明顯增加,反映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財政存款淤積現象,但若加快疏通資金下撥渠道,反而能夠為基建提供較前期更充裕的項目資金。預計基建投資的同比增速回暖速度有可能加快,全年可能達到3%左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北方進入冬天后,對基建實物工作量的影響會愈加明顯,一定程度上限制基建項目開展。

RCEP帶來的重大貿易利好

在外貿領域,10月進出口延續三季度良好態勢,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復甦過程中的重要亮點。

更重要的是,中國對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增長。其中,東協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3.79萬億元,增長7%。

在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幾個月後,傳來了更大的好消息。經歷8年談判,15國(東協10國、中、日、韓、澳達利亞和紐西蘭)形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正式成立。

RCEP成員國覆蓋22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0%,15個成員國2019年GDP規模達25.6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9.3%,區域內貿易額10.4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7.4%。

在全球最大自貿區內,預計所有國家中至少90%的商品將獲得零關稅,產品價格和交易成本的下降,將促使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大幅度增加,考慮到RCEP的經濟和貿易規模,貿易領域能夠增加的絕對規模將不可限量。

此外,可能對於中國意義更大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國首次形成了關稅互惠的自貿區關係,只不過這些是在RCEP框架內。

在這之前,中國分別和東協、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籤訂了雙邊自貿區協定,就是沒有與日本籤訂相關貿易協定。這種改變將進一步促進中日、中日韓之間的貿易關係,推動三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由於日本對中國出口日本的大部分商品已經實施了零關稅或徵收很低的關稅,因此RCEP更多促進的是中國對來自日本的進口,這對於中日經貿關係甚至政治關係的改善是有益的,對全球貿易也能夠起到穩定作用。

更重要的是,促進中國自日本的商品和技術的引進,還可以加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和韌性,對於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的中國而言,是一個繼續深化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突破口。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
    就業難不難?物價怎麼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經濟怎麼樣?就業難不難?物價怎麼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10月經濟熱點問題陳煒偉、戴小河、劉文昕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
  • 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宜盲目樂觀——全面解讀11月經濟金融數據
    解讀一、核心觀點: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宜盲目樂觀1、疫後中國經濟復甦的主邏輯過去一年經濟復甦的主邏輯: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發力,基建和房地產投資起到逆周期調節作用;海外供需缺口拉大,出口超預期高增。展望未來,隨著逆周期調節政策力度減弱,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將面臨放緩壓力;更應關注經濟內生動力的修復,消費仍受就業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復緩慢,就業形勢嚴峻,小微企業經營仍難。我們判斷,2020年5月是政策頂,2021年1季度前後是經濟頂,回歸潛在增長率。1)基建投資的快速反彈難以持續,將在近期見頂回落。
  • 民間智慧|結構性分化愈演愈烈
    不跌或者跌幅有限,大夥就往上述這些提到的板塊裡找機會,高位、低位、強勢、趨勢都有代表人物,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這種環境,指數波動不大,板塊輪動有序,個股空間不小。 20日線,市場有重回上升趨勢的意圖,眼看2020年就要過去,怎麼看2021年的開年行情?
  • CALM DOWN——全面解讀10月經濟金融數據
    10月經濟金融數據.mp307:01來自金融界文:恆大研究院 任澤平 華炎雪 梁穎石玲玲導讀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6.9%,預期增6.5%解讀一、核心觀點:多一份清醒和理性,慎勿對經濟形勢盲目樂觀,慎談貨幣收緊9、10月的宏觀數據一出,市場一邊倒地樂觀,「經濟超預期」「經濟復甦了」「貨幣政策可以收緊了」。
  • 復甦與增長:美通社2020亞太區企業新聞稿發布趨勢數字讀解
    作為企業新聞發布服務供應商,美通社見證了更多的企業從艱難前行,調整步伐,再到穩中求進,成為2020年經濟復甦與增長的領路人。新冠疫情貫穿2020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全年的數據,美通社亞太客戶發布新聞稿中,近15%的內容提到「疫情」「新冠肺炎」「Covid-19」。
  • 中信證券點評經濟數據:產投恢復 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信證券固收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2020年1-4月經濟數據點評】產投恢復,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1、工業增加值超預期:回補+回暖隨著疫情消退和復商復市程度發熱提高,更多城市將逐步放鬆消費場所限制和大力度促消費政策出臺落實,社會消費將逐步回暖;但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居民收入降低都將限制全年消費的增長,而疫情的反覆也可能限制消費復甦的強度。
  • 市場點評|11月經濟數據出爐,復甦延續
    11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0.8%,較上月加快4.5個百分點,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個百分點。從新產品產量來看,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99%,集成電路同比增長19.6%,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31.7%。 圖2:新產品產量
  • 英國10月經濟增速僅為0.4% 預計11月將下降
    英國廣播公司當地時間12月10日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由於經濟恢復持續放緩,英國10月份經濟增長僅為0.4%。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目前經濟仍遠低於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之前的規模,但英國經濟已是連續第六個月增長。
  • 結構性行情如何把握輪動機會
    來源:郭一鳴-新高后市場變化詭異 結構性行情如何把握輪動機會?觀點:四季度最重要的靴子落地,疊加市場較強的基本面支撐以及此前調整風險的釋放,市場風險偏好將集中回升。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短期,順周期板塊集中上行以及滬指年度新高之後,市場跨年行情躍躍欲試,板塊輪動機會或將延續。連續調整下,昨日尾盤市場一度跳水,令新高后的整理趨勢不明。不過,上午指數一度探底回升以及多個板塊反彈的表現,也足以說明檔期市場整體活躍中下方的支撐還是比較堅挺。
  • 【原創】(萬字長文)存量經濟的結構性分化與集聚 讀書思考
    這次分享讀書思考:主題閱讀【存量經濟的結構性分化與集聚】。 我分享的主題是:存量經濟的結構性分化與集聚。 眾所周知,上半年GDP,負增長6.8%。二、三季度有所反彈。
  • 李奇霖:8月經濟筆記
    3)與消費需求相關的出口繼續反彈,無論是服裝衣著、箱包及類似容器還是玩具,同比均大幅反彈或降幅收窄,分別為-8.54%、-23.24%和21.12%(前值分別為-10.2%、-31.91%和-5.04%),與海外零售數據恢復的趨勢是一致的。
  • 晨會精華:短期仍以區間震蕩看待市場 機會以結構性為主
    摘要 【晨會精華:短期仍以區間震蕩看待市場 機會以結構性為主】國盛證券表示,在指數形成有效突破前,仍以區間震蕩看待市場,機會仍舊以結構性為主。操作上,輕指數,重個股。
  • 結構性分化特徵明顯低估值板塊快速修復上證50指數領漲
    分項數據上,除在手訂單分項走弱0.5個百分點之外,其餘指標全面走強,製造業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市場擔心的製造業企業生產放緩並沒有出現。從供需兩端來看,11月生產指數上升0.8個百分點至54.7%,上升至年內最高。
  • 疫情擊碎美國經濟增長夢 「K型」復甦或加劇社會分化
    新華社華盛頓12月24日電題:疫情擊碎美國經濟增長夢 「K型」復甦或加劇社會分化新華社記者許緣 高攀2020年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美國經濟深陷衰退泥潭。未來,經濟復甦之路艱難坎坷。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或呈「K型」曲線,財富分化和社會割裂加劇。疫情阻斷了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勢頭。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5%,第二季度更大幅萎縮31.4%,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季度降幅。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認定,美國經濟自2月起正式步入衰退,結束逾10年的經濟擴張。
  • 贏商網董事長吳傳鯤:疫情將推動零售業升級 對復甦保持樂觀
    結構性消費變化,催生了新商業機會的出現。   2020年疫情之下,全球性衰退被按下了確認鍵。但危機中的,中國消費與零售業也出現了許多創新性機會。路徑分化、業績分化、認知上同樣出現了分化。論壇聚首行業大咖,在分化中,尋求行業共識;在爭論中,明確趨勢……   今天的主題是「大消費環境與零售業」,作為主辦方領導,廣東贏商網數據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傳鯤在論壇歡迎致辭上,分享了當下疫情對商業影響的思考,表達了對零售業復甦的信心,以下是吳傳鯤董事長的觀點。
  • 上半年樓市基本復甦 局部波動不改全年平穩趨勢
    上半年樓市已基本復甦受疫情防控影響,今年2月,全國各地建築工地暫停開復工,多城市售樓處暫停開放、中介門店暫停營業,房地產市場被按下「暫停鍵」。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穩中有落,其中,二手房價指數環比漲幅58個月來首次轉負,24城無成交。
  • 解讀2020數據分析技術十大趨勢,看DataFocus如何持續創新!
    解讀Gartner 2020數據和分析技術十大趨勢,看DataFocus如何持續創新! 新冠疫情對數據分析領域有什麼影響?新的技術又將帶來哪些機會?每個數據分析領域的創新者和從業者都在關注著這些問題。
  • 宋雪濤:復甦將從斜率最大階段進入平臺期
    6月PMI表現出的復甦分化與宏觀數據基本一致——基建地產等建築業投資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復甦斜率較高,消費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的復甦斜率較低。整體來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內需行業得到較快恢復,受疫情和外需影響較大的行業處於瓶頸期,經濟復甦從斜率最大的階段進入平臺期。
  • 2021年龍頭股將出現分化!國泰君安黃燕銘:A股很難站穩3500點 投資...
    (原標題:2021年龍頭股將出現分化!國泰君安黃燕銘:A股很難站穩3500點 投資主題建議三大方向)12月2日-4日,國泰君安證券於海南三亞舉辦2021年度投資策略會。
  • 銳叔論市 指數有望延續「牛氣」,但機會將仍現「結構性」!
    技術上也呈現明顯分化,周五滬指重新站在了所有均線之上,所有中短期均線系統向上且多頭排列,日線MACD指標持續保持在零軸之上,體現滬指階段性上升趨勢保持完好。但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則完全不同,尤其是創業板指,無論是均線系統還是日線MACD指標都體現目前處於調整態勢中,且從形態上來看,雖然暫時在箱體底部企穩,但並不牢靠,隨時一根中陰就可能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