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一個話題投票:除睡覺之外,你現在還有哪些真正的「離線時間」?
超過半數人都投給了「坐在馬桶上」。
尤其是那種讓你一秒切換到 offline 的完美狀態:氣味都是都是熟悉安心的,網速超好或乾脆不帶手機,安安心心坐在馬桶上,四個字:
如 沐 春 風
據說除了沐浴時間,「坐在馬桶上」成為創作者們最多靈感來源地:
我們這一生,大概要花 3000 小時與馬桶相處。馬桶的人設近似於:
你行,它是暖男;
你不行,它就是渣男。
馬桶掌握了我們身體或心理的太多秘密。無論當事人願不願意回頭看,一鍵按下,衝出來的水柱強勁有力或靜悄悄,衝出一隻美麗多紋的漩渦,將「過去」衝洗得乾乾淨淨。
直到從某天開始,與人生幸福指數「吃得香、睡得著、脫(發)得起」並行的「拉得出」,變得不再順理成章;即當「排洩自由」不再自由,我們對於從馬桶那裡獲取的「庇佑之情」就得好好改善了。
當代青年的「N 大成長之痛」,25+歲之後有一痛格外趨同:與馬桶的相處之道。之前從沒覺得這是個坎兒,直到生活對你下手。
有 痔 青 年 多 奇 志
fine 編輯部有一個共識:已經記不得今年到底有多少位熟人朋友,默默以明喻或暗喻的形式,哭訴馬桶上經歷的苦痛。
如今痔瘡群體逐漸 90 後、甚至 00 後化,長時間久坐的敲擊鍵盤、學習和玩遊戲,長期生活飲食不規律和熬夜吃辣喝大酒,除了脖子以上的暗沉和長痘,腰部以下也會遭到報復。屆時坐馬桶宛如過鬼門關,拉不出來著急,用力過度回頭看到一馬桶的紅色飄飄,更著急。
我的一位朋友最典型(真不是我本人),將「坐馬桶」視為 2019 年「最難渡的劫」:坐不得,坐不得,坐不得。
剛開始,他下單了這本書護體
最初以為「也就是個上火吧」—— 第一次遭受疼痛 —— 初診 —— 反覆疼痛—— 等待確診 —— 複診 —— 反覆疼痛 —— 自救,一套組合拳下來,他升華了。
當然一開始都是蒙圈的,也有過病急亂投醫,從不愛用社交網絡,發展成虎撲話題、豆瓣小組、微博陌生人,將能聯繫到的同痔中人諮詢了個遍。最終實質病因沒有得到絲毫緩解,最大的功用就是得知了「原來不只我一個人」。
他的自救方法有三:
1、回歸正途,積極就醫;
2、購買了日系免痔馬桶、溼廁紙;
3、隨時記錄飲食細節,徹底活成一個精緻的手帳達人。
他的日更手帳
他作為舉鐵達人,甚至下載了一個專門提醒做「提肛運動」的App ,每日將復健進行到底
他重金購買的日本免痔馬桶
相應的,溼廁紙也成為剛需
如今,他與馬桶和解了。
害羞青年也很難
這是當代青年在馬桶上遭遇的另一個大坎:「膀胱害羞症」你聽說過嗎?寫到這裡我認為我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症狀對如廁環境要求頗高,氛圍、設施、隔音、氣味、熟悉感,一個都不能少。
在不屬自己的地盤坐馬桶,頓時排洩壓力巨大,恨不得「肥水不留外人田」,再急也要熬到回家;若洗手間門外有人在排隊,不安感加劇;在自己的地盤坐馬桶,如果有朋友或家人在洗手間附近出現,也不 ok,必須請他們離遠一點。
遇上出差、旅行等,去到陌生城市住陌生酒店坐陌生馬桶,簡直是「腸胃浩劫」。
有位「膀胱害羞症」達人發來他曾經出差過程中最滿意的衛生間環境,好吧果然是日本酒店
還有位朋友堅決不能在公司同樓層的洗手間上廁所,因為一想到要遇到同事就莫名壓力巨大;還有朋友堅決不能忍受洗手間門外有人排隊等位。
「膀胱害羞症」如何治癒?
說到底,這不是馬桶的問題,終極要義是一個如何對抗焦慮的問題。焦慮什麼?怕打攪到別人。
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本不需要我們的意識插足,但我們的意識太強大,強大到當我們感覺到不安全時,意識就會慌張地想著要做點什麼——焦慮就此形成。
焦慮所造就的控制企圖本身,就是問題的原因。社交焦慮如此、演講焦慮如此、突發性的口吃如此,膀胱害羞症也是如此。
打破焦慮是需要練習的,這也是人生最值得練習的技能之一。
有位「膀胱害羞症」朋友幹了這樣一件事,他去日本出差時,為了培養對陌生洗手間的好感度,專門跑到成田機場參觀了GALLERY TOTO廁所展:
據他說,難得在陌生城市的陌生洗手間,感受到了心曠神怡。
Btw,聊到這個話題 90% 的「膀胱害羞症」同學們都提到最離不開的有效小物分享給大家:只需一滴,關愛馬桶,拯救自己,也造福他人。
也許,很快也能與馬桶和解了。
得讀點兒什麼
還有人在馬桶上的怪癖,是必須看點兒什麼,否則就渾身不舒爽,即使彎腰拎著褲子也要出去拿本書。
就著昏暗燈光,從報紙、雜誌一路到大部頭的書籍,據統計「廁所讀物愛好者」最愛的 top 三連擊分別是《意林》、《故事會》和《讀者》。
但「廁所讀物愛好者」與「有痔青年」群體高度重合,因此在馬桶上閱讀雖快樂,但有點小危險。
如果非要在馬桶上讀點什麼,還有更科學的廁所讀物嗎?
讀無字畫冊也許是個正確的路子。畢竟這幾年在雜誌圈有一本越來越火的「廁讀」福音,乾脆就叫《Toiletpaper》,廁紙。
這應該是目前最讓人喜歡的廁紙了。
半年刊 Toiletpaper 誕生於 2010 年,由義大利當代藝術家 Maurizio Cattelan 和 Pierpaolo Ferrari 創辦,除了封面標題,內頁一個字都沒有。但整本信息量大、尺度驚人、色彩鮮豔,怪誕、詭異、童趣、復古……這些看似無法協調的元素結合在一起,視覺風格極具識別性。
也許這才是正確的廁所讀物,它讓你眼睛很忙,內心很滿,但你大可不必全神貫注,留一半心思給馬桶,就不會造成負擔。
一邊翻著Toiletpaper,一邊翻著白眼看著這些drama又搞怪的藝術形式,我們也許真的可以和馬桶和解了。
撰文、執行:lilian
責編:Neil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