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當如懿聽聞凌雲徹的死訊,沉默良久,有星星點點的光亮自窗外滲入,映著她淚水斑駁的眼眶,是無盡的悲涼。
她對海蘭說:「在這紅牆之內,在我寒冷徹骨的時候,給我溫暖的是你和凌雲徹,你我相伴多年,凌雲徹亦是互相扶持,無關情愛,只有相知。海蘭啊,我知道你那麼做是為了我好,可是你不該那麼做。」
自此之後,這個世上再也沒有那個願在寒冷的日子裡,為她折上一支梅花的男子,而她將獨自忍受風刀霜劍的侵襲,直至黯然凋零。
在這場帝後婚姻的圍城裡,皇上代表的是如懿難以釋懷的曾經,她總是滿腹憂傷地去回望;而凌雲徹則代表著她一個溫暖的夢,輕盈又美好,他裝飾著她寂寞的宮廷歲月,點點與滴滴。
冷宮內外
如懿與凌雲徹的緣分始於冷宮。彼時,如懿是一個蒙冤的棄妃,飽嘗人間涼薄的她,內心千瘡百孔。
而凌雲徹是奉密旨來守護如懿的人。他與衛燕婉情投意合,卻因冷宮侍衛的身份被衛家人嫌棄,時常鬱鬱寡歡。
於是隔著那一面小門,他們傳遞物資、暢聊心事,她終於有了笑容,他亦得到了寬慰。
雖然,那冷宮內的一磚一瓦都透著逼人的寒氣,卻因這份難得的情義,讓這漫長的時光流淌著絲絲縷縷的暖意。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少愛,比如乾隆與如懿的夫妻之愛,凌雲徹與衛燕婉的青梅竹馬之愛,只是這些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以等價交換為前提的,當愛的天平逐漸傾斜之時,便是他們開始產生疏離之時。
而凌雲徹對如懿的愛卻是不同的,首先他的付出是不計回報的,其次這份情誼是與日俱增的。
當如懿精心裝扮後,自冷宮中款款走出,經歷了涅槃重生,此刻的她光彩奪目,凌雲徹看著,笑著,暗自欣慰著,他真誠的希望從今以後這位小主永遠的順心順遂,而他將會繼續默默的守護著她。
當如懿身著盛裝置身於封皇貴妃、封后的人群中,伴隨著禮樂的喧囂,她雍容華貴,美得不可方物,凌雲徹遙望著,為她心生歡喜的同時,也為她隱隱的擔憂,他懂她高處不勝寒難免孤寂,他憂她危機暗藏防不勝防。
忠心守望
冷宮之外,雖沒有了那一扇門的阻隔,同在君王之側的他們,卻有了更遙遠的距離。
他們隔著人群,隔著繁華,遙遙相望、默默相守。這種情感比愛情更動人,比親情更可貴。
守護如懿對於凌雲徹來說更是成為了一種本能和習慣。
他將她贈予的鞋子珍藏起來,思念泛濫之時,拿出來捧在手心,輕柔的摩挲。
他將她的安危牽掛於心,急她所急,憂她所憂。
然而,愈是刻意隱忍的情感愈是容易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那一日,如懿目睹她的少年郎移情於寒香見,她失魂落魄地走在雨中,凌雲徹緊隨其後,眼神裡滿是心疼。
那一夜,有人慾行刺如懿,千鈞一髮之際,是凌雲徹不顧一切地撲上前去為她擋刀。
凌雲徹的種種「異行」落入衛燕婉的眼中,演變成了一場致命的災難。
彼時,衛燕婉與如懿的鬥爭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因此她刻意地描黑、污衊凌雲徹與如懿的關係,只為藉機徹底地打擊如懿。
謠言總是愈演愈烈,因為人們面對謠言常常會因興奮或激動而失去理性的判斷。
三、至死不悔
有侍衛膽敢覬覦皇后,這樣的傳言即使毫無證據可言,也必定能掀起軒然大波。
更何況在至上的權利面前,一切都毫無道理可講。皇上無需知道真相,他的憤怒便足以將凌雲徹狠狠地踩進泥土裡,並極盡凌辱之能事。
只一夜之間,凌雲徹從一個前途無量的臣子淪為了地位卑賤的奴才。
看著那個英俊偉岸的男子一點點的佝僂了背影,蹣跚了步伐,如懿感到心如刀絞。
是她連累了凌雲徹,他每多一分慘澹,她便多一分自責。她是多麼的後悔,倘若她不曾走入凌雲徹的生命,他的人生該是另外一番場景。
而凌雲徹卻從不曾遺憾,即使淪落至此,他依然惦念著她。
此後的每一次相遇,面容憔悴的凌雲徹總是笑著告訴她,奴才很好,娘娘請保重。她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淚眼朦朧。
她並不知道,在無數個瞬間,凌雲徹也總是自某個角落處,悄悄地遠望著她的背影,眼神裡滿是關切。
她若安好,他便無恙。
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所有的期盼也只是希望她好。
只是,來年的初春,乍暖還寒之時,他再也不能為她折上一支梅花。如果可以,他將在遙遠的天國繼續守望著她。
如懿何其不幸,她將自己一生的幸福都寄予那個早已失去了初心的少年郎,她又何其之幸,在最落寞之時,邂逅了凌雲徹。
有一種刻骨銘心來自於患難與共,有一種不離不棄叫做凌雲徹。
《如懿傳》的整個劇情都是舒緩且壓抑的,而凌雲徹是其中最溫暖、最悲情的人物,作為觀眾,我是多麼的希望他能多一分自私,多一分涼薄。
如果您也喜歡凌雲徹,以及他與如懿之間的情感,歡迎在下方與我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