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惠州網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
在全力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徵程中,惠州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不斷完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全市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建設初見成效,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不斷提升。連續多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成績位居全省前列,並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稱號。
構建「大思政」格局為青少年上好「人生大課」
今年4月22日晚,「戰疫英雄 青春榜樣」特別思政課在線上開講,市華羅庚中學老師林麗紅以及惠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科、石喆和劉家怡,分享了他們的援鄂故事和經歷,全市大中小學師生及家長在線觀看。
「先做自己內心的真英雄,再努力去當大家心中的大英雄。」上完思政課,市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五(2)班學生徐沁芯深受觸動,決心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所學報效祖國。
時代不斷發展,如何與時俱進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堂觀看人次超400萬、點讚量超100萬的思政課給出了一個思路:緊追熱點、真人真事,用人人關切的戰疫事跡,為全市青少年學生上一節「人生大課」。
教育部提出,各地中小學校要把思政課建設擺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此為契機,我市多管齊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近年來,我市大中小學校思政工作平臺也在不斷創新。依託惠州學院成立的惠州市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指導中心,統籌推進全市大中小學校思政工作一體化建設。創新建立的惠州市大中專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協作小組,採用「菜單」的方式編制宣講課題,供師生根據實際需求「點單」選擇,及時準確回應師生的時政思考和熱點關切……全市大中專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班幹部是學生當中的骨幹力量,我市「大思政」工作將各校班幹部們納入其中。「目前我們已經舉辦了3期600人參加的『青馬工程』培訓班暨團學骨幹訓練營,培養了一批理想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團學骨幹,成為踐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標杆』、『種子』和『衛士』。」市教育局負責人說。
開展「九個一」活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伴隨著感人的音樂,在廣東省惠州市水北小學某班級的教室門口,記者看到不少學生看著父母寫給他們的家書,眼圈紅紅的,有的學生邊看邊掉眼淚……」6月1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了我市水北小學開展「微家書」活動情況,反響良好。
「陽光成長」系列活動之「傳遞愛,共成長」微家書活動是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一個亮點,在學生和家長當中產生了愛的催化作用,搭建了親子溝通橋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今年是疫情大考之年,常規教學秩序被打亂,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後疫情時代」,我市如何以文明創建為依託,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我市建立完善了市、縣(區)、學校三級聯動的學生心理防護工作機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市組織中小學骨幹心理教師開設「惠心熱線」,為師生和家長解憂,截至目前接待量近1000人次。
「當我們因被家長、老師批評而感到委屈時,不妨先讓自己平復下來,回顧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試著跟父母或老師平和溝通、相互理解」……返校復學後,市教育局及時錄製推出了「傾聽心聲,快樂復學」心理調適視頻,播出當天官微點擊量達10萬+,視頻也被「廣東教育」選定在全省推送。
「我們高度關注『後疫情時代』給未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所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將通過建強一支工作隊伍、建立一個家校共育平臺、為學生設計一次與父母的溝通微談心(或開展一次相關活動)、對師生開展一次心理危機全員篩查等「九個一」活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補足精神之「鈣」
疫情期間,惠陽中山中學初二學生劉思權在家做好飯菜後,用保溫盒裝起來,趕到村口送給守護村子的保安,並幫他們值一會兒班。當醫生到村裡檢測健康狀況時,劉思權主動幫醫生拿東西、打下手。他還經常給家人、朋友宣講防疫知識,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
劉思權是惠州「新時代好少年」。以典型示範帶動人,用榜樣力量鼓舞人。2018年以來,我市共湧現惠州「新時代好少年」133名,廣東省「新時代好少年」7名;5年來,有100多名學生被評為省優秀學生、6000多名學生被評為市優秀學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他們補足精神之「鈣」,幼苗才能成長為參天巨樹。
「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優秀童謠徵集傳唱活動、「學子獻愛心」活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激發了中小學生當好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擔當;內涵深刻的文化傳承活動,引導未成年人繼承優良傳統、提升道德素養。
一年一度的惠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旭日獎」評選及「旭日獎」素質訓練營活動,已經發展成為惠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品牌,獲評廣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範例獎。
領導班子建設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動陣地好、教師隊伍好、校園文化好、校園環境好,以「六個好」為標準,我市實現文明校園創建活動100%全覆蓋,共有市級文明校園191所、省級2所、國家級1所,高質量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裡」。從2018年起,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展中小學校「三全」育人工作,已經評出「三全」育人精品項目135個,「三全」育人示範校62所、達標校540所。市教育局還聯合專業機構開發惠州家校共育網絡平臺「惠家教」APP,每天約有5萬名家長在線學習家長課程。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如今,在惠州校園內外,大手小手相牽,一顆顆德育種子深埋在廣大未成年人心間,於無聲處靜聽花開。
惠州日報記者林奶花 通訊員鄧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