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憶鄧小平:橋牌好手和實幹家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段雪蓮):60年前,一批具有卓識遠見的英國商界人士打破了對中國的禁運,成為中英貿易的「破冰者」並得到了歷屆中國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如今適逢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由「破冰者」們發起的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史蒂芬·佩裡向記者講述了他眼中的鄧小平。
史蒂芬·佩裡的書架上,整齊地排列著關於中國的著作,其中就包括英文版的《鄧小平文集》。關於這位已故中國領導人,史蒂芬·佩裡首先回想起的軼事,是父親傑克·佩裡在90年代初與鄧小平打過一場橋牌。
「橋牌是項很好的運動。西方人經常評價鄧小平說,他只有一個頭銜,就是橋牌協會榮譽主席。」
鄧小平晚年鍾愛橋牌,並結交了不少牌友。佩裡說,打好橋牌,不僅需要思維縝密,還要有遠見。而正是鄧小平身上異於常人的遠見卓識,讓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他活在真實的世界裡。他有一種難等可貴的能力,去計劃未來,哪些是可以實現的,哪些是應該實現的,並規劃出向目標前進的路線。」
對於像佩裡一樣的英國商界人士來說,20多年前的中國具有難以估量的市場潛力,但同時又存在太多未知。
「鄧小平發表深圳講話的時候,我們對英國同行說這將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時刻。當時我已經在中國建立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合資公司並取得了客觀的收益。但當我與英國商人說,你們也可以來中國發展時,他們都很猶豫。總體來說,那時候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持非常保守的態度。」
幾十年後,建設上海自貿區的消息傳來,佩裡的許多商業夥伴都摩拳擦掌,計劃進軍中國市場。但是佩裡認為,客觀地看待上海自貿區的性質,是採取行動的基本前提。
「一些外企進入上海自貿區後非常頭疼,因為他們無法自由發展。他們不明白,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並不是為了讓你可以繞開法規而行,它是個經濟試驗區,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我們會聽到許多人抱怨,這裡政策規矩太多,他們無法實現想做的事情。但這是必經階段,是可以預見的。」
無論是深圳特區還是上海自貿區,在佩裡看來,都離不開鄧小平具有遠見的經濟規劃。
「我想他知道中國當時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與美國,俄羅斯,印度和非洲國家等的複雜關係,對於他來說,帶領這個有著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實現蛻變,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並不是被他的著作,而是被他取得的實際成果所震撼。如果你是鄧小平的學生,你一定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