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國考、省考的人會發現,每年都會招收大量公務員,甚至有時候,某個省份一年招收幾千個公務員。有些人不禁產生了疑問,公務員隊伍不是挺龐大的嗎?怎麼感覺挺缺人的呢?
而且在不少人的觀念裡面,公務員的工作相對輕鬆,每天按部就班,什麼聊聊天,喝喝茶,一天就過去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肯定不是得,不然也不會每年都要招收大量公務員,提及原因比較現實。
一、有人進來,也有人「出去」
也許在很多長輩眼裡,公務員就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變動不小,有很多的企業和公司,所給薪資待遇並不比公務員差,甚至比公務員還高。
現在我國變得更加強大了,大部分人解決了溫飽問題,很多年輕人從小就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一輩看重公務員這份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在於吃飽飯,有份穩定的工作,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個不算是大問題,更加注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只看生活需求。
於是乎,有不少年輕人在考上公務員後,看到市場變化,便放棄了公務員這份穩定的工作,出去闖蕩一番,這樣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確實,現在有很多工作都能掙到不少錢,只要自身具備了某種能力。
比如說有些自由寫作人,整天在家寫作,但收入卻不低,足以滿足生活需求,有時候個人的其他需求也能得到滿足,上班時間不會固定,不安分的心不會被壓抑住。
二、每年有不少公務員退休
根據相關統計,從1982年就開始大量招錄體制內人員,此後招聘公務員的人數呈現遞增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公務員隊伍人數激增。基於此,在2020年左右,不少達1960年之後出生的人,就有五六十歲了,便會逐步走向退休,很有可能導致退休高峰期的到來。
此外,在機構改革的影響下,依然會有大量的編制空缺,就需要有人去填補這些空缺,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不少公務員退休,這也是不能忽視的原因之一。
三、基層工作繁瑣,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
基層,並不像省直機關工作那樣,更多的是跟老百姓打交道,而跟老百姓打交道,意味著什麼呢?有時候會因為文化素養的問題,交流起來不是很方便,很難把道理將通。
基層部門工作人員並不多,除了日常的民政、交通運輸等工作外,還有很多重點工作要做,分身乏術,上面有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很多上級部門的工作都會落在基層,工作繁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就存在了人員不足的情況,既然人員不足,那就需要招聘一些人員來緩解這個局面。
四、部分工作需要佔用大量人力和時間
有不少地方的信訪,充斥著重複訪問、無理由訪問的局面,這就使得大量的公共資源被浪費了,我們可以從新聞中看到一些端倪,某些地方有群眾因什麼什麼問題天天上訪,經村工作人員、鄉鎮工作人員,甚至有可能到縣級部門,歷時數月或者數年,才把問題給解決了。
綜上幾點原因,每年招收大量的公務員並不奇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算是一個機會,雖然會有人說,公務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但不能否認的是,公務員是比較穩定和體面的工作,福利待遇相對而言也不錯。
用一句老話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每年都有很多應屆畢業生想擠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