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2019-07-10 20:17 來源:澎湃新聞
7月10日,教育部在蘭州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的政策措施及資助工作開展情況作介紹。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現場了解到,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以及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範圍。
同時,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表示,教育部正在會同財政部,落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和「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的工作。有關工作方案,已經6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7月2日,兩部已印發文件部署實施。
「一是增加高職院校國家獎學金名額。從今年起,我們將把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由5萬名增加到6萬名,增加的1萬個獎勵名額全部用於獎勵特別優秀的全日制高職院校學生,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8000元。」趙建軍指出。
同時,還擴大高職院校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從今年起,將高職院校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提高10%,即由目前的3%提高到3.3%,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5000元。
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覆蓋面也逐步擴大,補助標準逐漸提高。從今年春季學期起,將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覆蓋面提高10%,平均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同時,將同步提高普通本科學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
另外,從今年起,還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用於獎勵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別優秀的學生,每年獎勵2萬名,獎勵標準為每人6000元。這些政策,對於公辦和民辦職業院校學生一視同仁。
「近期,我們將會把具體分配方案下達各地執行。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需求的變化,我們將不斷調整和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斷織密學生資助政策保障網。」他表示。
回顧學生資助工作發展歷程,趙建軍談到,經多年發展,我國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學校和社會資金為重要補充的經費籌措渠道,構建了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學生資助投入格局,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高等教育為例,2018年,各項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共資助學生4388萬人次,資助資金115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達到530億元,佔2018年度高校資助資金總額的46.1%;高校從事業收入中提取並支出的資助資金279億元,佔高校資助資金總額的24.2%;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捐助資助資金341億元,佔高校資助資金總額的29.7%。「他表示,今後,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不斷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引導學校和社會廣泛參與學生資助工作,擴大資助資金來源,增加資助資金供給,不斷提高資助保障水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