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碩 發表於 2020-03-31 16:34:54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研究了一下SAP的Leonardo平臺,發現Leonardo平臺有兩類商業應用場景,為了支持這兩類應用場景,需要不同的功能支撐。
平臺功能可以從支持場景維度做區分。Leonardo平臺的兩種場景是:Ready-to-Run和Ready-to-Build。
兩種場景的差別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平臺是物聯網生態的承載者,孕育著巨大的機會,因而行業龍頭企業都率先進入物聯網平臺領域,基於物聯網平臺構建物聯網應用。通訊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傳統產業、自動化行業、軟體行業的領先企業基於自身優勢開發物聯網應用,絕大部分平臺在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根據用戶需求,從零開始開發應用,這種場景稱為Ready-to-Build。
SAP作為傳統的企業應用軟體供應商,基於套裝軟體,形成了完善的行業解決方案。行業解決方案製作成模板,嵌入到平臺,這些行業模板可以直接應用,這種場景稱為Ready-to-Run。
Ready-to-Run場景
SAP的Ready-to-Run場景,是基於SAP的行業解決方案,並將解決方案雲端部署的應用場景,可以直接提供用戶。對於SAP有成熟解決方案的行業,這類應用開箱即用,可以大大降低物聯網應用上線周期。
是SAP區別於其他物聯網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Ready-to-build場景
Ready-to-Build場景是客戶需要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由客戶或者合作夥伴根據用戶需求定製的物聯網應用。
定製場景需要平臺賦能(包括設備連接功能、與其他平臺設備的連接,大數據管理能力,以及快速開發工具)。
Ready-to-Build場景支持多雲架構,與合作夥伴的雲集成,構建開發的生態合作夥伴。
SAP在Ready-to-Build場景的核心競爭力是基於傳統應用軟體生態體系,已經具有完善的生態合作夥伴。這些生態夥伴有很多定製的功能,也具有ready-to-Run的能力。
說明:Ready-to-Run和Ready-to-Build的區分,是Leonardo早期的場景區分方法,這些架構已經有了更新。把這個架構再次分享的原因是喜歡Ready-to-Run和Ready-to-Build的區分方式。
責任編輯:C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