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獨家獲悉,國家郵政局上周已向各地方局下發通知,從明年1月1日起,中國內地寄往世界各地的函件收費將要提高。調整幅度大概在10%左右。不過,國內平信郵資不變,仍然維持原來標準,本埠函件每20克收費0.6元,外埠每20克0.8元。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國家郵政局決定從元旦起調整國際信函郵資。不過,當記者趕到中山六路郵局採訪時看到,廣州郵政局的資費欄仍然公布的是原有的標準。
隨後,記者與廣東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聯繫,對方告知:「的確已接到相關通知,從明年1月1日起執行通知要求。調整方案根據國際萬國郵聯的資費決定,我們將在30日各營業網點張榜告知市民。」
目前,中國內地寄往國外的20克平信郵資收費為4.4元,在此基礎上,航空件基本郵資為5.4元。而新的收費標準有待郵政部門具體公布,業內估計:上漲幅度大概在10%左右。另外,據業內透露,很可能國內平信掛號基本郵資也會由2.80元提高到3.80元。
其實,在郵政部門確認之前,早有業內人士瞧出一絲端倪。根據中國郵政本月初公布的消息,元旦將發行兩套新面值的郵票,分別為0.5元、4.5元、5元、6元,而這些面值都不是現行的郵資標準。
中國郵政上一次的郵資調整是在1999年,當時調升的是國內函件,國際航空基本郵資未變。對此,業內一直存在兩種看法,一是儘管中國郵政的平信資費有所提高,但中國仍是世界上郵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是在貨幣換算上進行橫向比較的結果。另一種看法恰恰相反,認為我國的郵政資費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一封平信的郵資相當於消費者平均月薪的1/1000,是日本的4倍,美國的8倍,這是根據各國的國民收入進行比較的。
而來自郵政部門的反映則是信件低於成本的運營直接影響著郵政企業的經營效益,並稱在我國郵政過去的巨額虧損中,由於郵政資費不合理的原因而導致的虧損佔總額的大部分。
不久前,郵政部門的統計指出:2002年中國郵政普通信函投遞100億件,虧損近45個億。以平信為例,在中國每封平信平均要運行778公裡,目前基本郵資費用為每封0.80元,但實際成本為每封1.3元多。業內認為,這次僅調整國際郵資和掛號郵資,而佔信函大多數的平信郵資卻沒有調整,看來是郵政部門的一種迂迴政策,以免激起過大的反對聲音。但國內平信資費調高將是遲早的事。
然而,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市民認為,儘管目前的郵政服務已有很大提高,但郵政要提高效益,很大程度上還是應該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調整資費畢竟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廣州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黃錫昌介紹,中國郵資調整的歷程非常值得回味。1949年,有關部門規定郵資為:平信:每二十釐米大小以小米十二兩的價格(當時一斤為十六兩,十二兩相當於現在的375克)為標準,在物價漲落超過20%~25%時調整一次。
從1950年5月開始,外埠平信的基本郵資保持為0.08元(舊幣800元),外埠掛號信的基本郵資為0.20元(舊幣2000元),這個收費40年裡沒有改變。
1990年7月31日,外埠平信的基本郵資調整到0.20元,外埠掛號信的基本郵資調整到0.50元。
1996年12月1日,外埠平信的基本郵資調整到0.50元,外埠掛號信調整到1.50元。
1999年,外埠平信的基本郵資調升至0.80元,外埠掛號信的基本郵資調整到2.80元。國際航空基本郵資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