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遼闊的教室》:教育是一種持續的「點燃」

2020-12-12 遼瀋晚報

【導語】

今日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對於教師而言,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像花兒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教師正是在多年的教書育人中不斷涵養內功、提升修養、實現自我的。如何更好地獲得教育人生的成就感?其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修行,以達成心靈的愉悅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一間遼闊的教室》是南京師大附中語文教師周春梅的教育隨筆集。作者以閱讀、思考、教書育人為樂,不斷探索教育的本質。她的課樸素又富有激情,滲透了濃鬱的人文情懷,深得學生喜愛。

據該書出版方介紹,這本書共分為六輯,每輯都是由若干篇隨筆組成。書中文章多為個人教學實踐和故事,更是對教育教學和教師職業的深刻反思。大部分文章篇幅短小,一事一文,情透紙背,凝結教育智慧和人性之美,值得中小學教師品讀。

許多名校之所以出名,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有一批名教師。這些名教師不僅自己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而且還能創造、引領學校的文化,讓置身其中的師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一種薰陶,促使青年教師向名教師的方向靠攏,幫助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一間遼闊的教室》作者周春梅就是一位特別真誠的老師。高中的學生,有很強的直覺和判斷力,他或許只需要幾節課、幾天的時間,就能夠判斷出一位教師的學識水平、為人處世的特點,並以此來給自己定位,確定自己應該以怎樣的姿態來應對這位教師、來面對這門課程。師生關係是教育的基石,也是學科教學的基礎,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這份真誠時,他們自己就會逐漸剝離那些將自己包裹起來的層層「盔甲」,以坦然的心態來面對學習。

真誠是偽裝不來的。一個教師,在帶一屆學生的過程中,要和學生有多少的交流、要講多少的話、做多少的事情啊,教師不可能始終將自己裝在套子裡,用另一個面孔來和學生溝通。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擅長「拉家常」似乎有點不合常理,但周春梅並不刻意迴避,而且會很坦誠地告訴大家。學生看到老師如此真誠,首先想到的我可以幫助老師做些什麼?於是要想著自己來引出一些話題,讓「拉家常」式的溝通和交流可以很自然地進行下去。因為教師的真誠,促進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參與,不僅沒有影響話題的進行,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認同。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薄弱之處,正是這些不同,凸顯著教師的個性特徵。

周春梅說:「年齡漸長,漸漸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文字。」藉助學生的隨筆等作業,她和學生之間的情感閥門被徹底的打開,她看到的是一個個個性鮮明、風格迥異的學生,學生也在其中看到了一個非常真實的教師。周老師就像一盞燈,為孩子們照亮前行的道路;孩子們在隨筆中流露出來的真性情,也讓周老師讀到學生柔軟深沉的內心,讀到他們或活潑或沉靜的外表之下的另一面。而師生之間這些往來的文字,讓周春梅老師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這是師生共同創造的巨大財富。

周老師善於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華東師範大學的葉瀾教授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這些話語都凸顯出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書中寫到,因為學校有一重大活動,校園裡突然多了一棵大樹。周老師關注到了這棵樹給校園帶來的變化,更關注到了學生對這棵樹的態度。她看到,很多孩子行走在校園裡,根本就不關心這棵樹為什麼來到這裡,對他們來說,生活和學習的背景是一棵樹還是一棟樓並沒有什麼影響,四季的更替,只意味著衣服的增減;淅瀝雨聲,只提醒他們帶上一把傘。他們的生活裡充滿了「速成」,甚至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速成」的。他們對憑空出現或消失的一切安之若素,何況只是一棵樹?可是,這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嗎?我們是如何讓一個充滿好奇的天真兒童,變得閉目塞聽?如何把遼闊天地壓縮成了紙上蒼白而扁平的世界?

在課堂上,有很多看上去習以為常的細節,也常引起周老師的深思。比如說,學生在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時,教師就是總是過度中途幹預,一會兒提醒學生要關注這個、一會兒提醒學生不要忘記了那個;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總是過度解讀,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結果不僅沒有縮短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距離,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拉大了兩者的距離。上了一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一個慣常的做法,是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原本很活躍、話語很多的學生,一聽到要總結,一下子就沒有話要說了。教師是從教學設計、教學流程的完整性來考慮的,但卻沒有意識到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文本的理解並不相同,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麼一定要讓學生「統一思想」呢?

如何為孩子們的青少年時代打下明亮的底色,讓他們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周老師從語文教育的角度強調,要著力呵護他們在兒童時代的童趣、詩性和想像力。這些至為珍貴的品質極其脆弱,很容易被成人世界的條條框框,被所謂的「教育」所摧毀。但如果在青少年時期不能讓孩子們保有這些,以後就永遠也補不上了。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她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利用完整的、點滴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讀詩、一起研讀經典的作品。經常不斷地給他們推薦書籍,或採納學生推薦的書目等等。這些事情看似和考試無關,但卻關乎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關乎人的氣質和修養。

思想決定行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作出的各種教育行為,其背後都有個體教育思想的支撐,都有內在的思維邏輯。教師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這要求教師對教育本質、對課堂教學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周春梅在不斷追問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就是「點燃」。點燃學生,也點燃自己。看見學生的眼睛如星星一樣明亮起來,教師就會感到自己的生命也被點燃了。而用來「點燃」的「柴火」,就是一本書、一節課、一首歌、一幅畫、一次實驗……世界因此而在孩子們的面前放出光芒。

課程,是學生認識世界、走向社會的一段旅程。在不同的階段,其價值有很大的不同。基礎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其價值就是讓學生在進入知識的細枝末節之前,能夠對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個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這樣當他置身於自己的專業時,能夠知道自己所學習的,不過是一個巨大有機體裡面的一個毛細血管。出於這樣的思考,教師就不會讓孩子整天局限於習題的演練上,而是努力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不斷激發其學習的潛能,讓其擁有擁抱世界的能力。

【書評】

老師有一個遼闊的心境,

學生就會發現教室上方有燦爛的星空(有刪節)

□吳非

曾有人感慨,周春梅像是天生要來做教師的。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面對種種誘惑,教師要保持職業精神,往往會付出代價,至少要經受些苦痛。周老師認為「淡泊」不難,保持平常心也不難,放棄一些東西,就能開拓無限的空間;只要有書讀,只要學生願意多讀書,作為教師就該知足了。周老師安靜地讀書、思考,有一個遼闊的心境,置身於講臺邊,學生也就通過她的姿態,發現教室上方有燦爛的星空,四壁消失,遼闊的世界出現在面前。

同事多年,有時我覺得不是很了解她,因為她不停地讀書,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她讀的書,遠遠超出專業需要,視野與經驗,逐步滲透於教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也許正是她的教學優勢,作為帶領學生的讀書人,能在更廣闊的層面帶領學生追求為精神生命的閱讀。我聽聞一些畢業生對她的評價,深感「課堂」對學生一生影響之深遠。

周老師認為,對學生的愛,在於讓他們正確認識「教育」,懂得「自立」;同樣,她主張和諧、理性的師生關係,使「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成為理想境界。她對學生的愛比較理性,這樣的表達固然有性格因素,她的出發點可能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未來,引導學生在發現生命價值、感受美的同時,成為思想者。

在一間遼闊的教室裡,學生開始了真正的學習,他們沉浸於想像和探索中,徜徉於驚奇和思考中,不把學習看成一段距離的「賽跑」,當然也就無所謂「起跑線」,學習也就沒有「終點」。教師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明白,學校之外還有更大的學校,走出教室之後處處都有課堂,學習仍在繼續,人生不會下課,是謂教育境界。

教師的工作平凡,對這一職業的價值、意義,從業者會有各種各樣的表達,自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職業態度。在未來,人們可能會從社會的進步中,想到在一個追逐浮名和金錢的時代,曾有一批教師以深沉、樸素的姿態站立在講臺,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燦爛的星空。

讀周春梅老師的書,我感到自己仍然在教室裡。

【延伸閱讀】

《做幸福的教師》

作者:陶繼新

本書作者陶繼新老師長期關注、深度報導教育行業,對教育、教師懷有深厚的感情。此書是他以自己的觀察、採訪、體悟為出發點,以自己的深厚學養、豐厚的人生體驗為基礎,書寫的關於教師全面成長的「知心書」。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寫作「道」與「書」,打點幸福人生。從學習、立言到感悟,展現了教師成長的進階式道路。

《好教育改變人的氣質》

作者:鄭朝暉

這本書是上海市特級語文教師、上海市建平中學副校長鄭朝暉的作品,《好教育改變人的氣質》雖直指教育卻又不限於教育,讀者可以從書中讀到一個教育人對教育和社會的立體、豐富的思考。

《談為師之道——答青年準教師問》

作者:於漪

本書是上海師範大學語文教學專業師範生對我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的訪談記錄及訪談感想。通過訪談對話的形式,於漪老師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從教師職業素養、教育制度與理念、課堂設計與教學、家校互動與班主任工作、當下的教育熱點問題等方面,對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盡職的教師,對青年準教師如何邁好教師生涯第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正如於老師常說的,一輩子學做教師,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高尚。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李爽 編輯 崔陶然

相關焦點

  • 完美教室 幸福教育 -----《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讀後感
    寒假伊始,我首次聽說新教育實驗活動,當時對它的認識無非是新的教學模式這個籠統的概念,在眾多的新教育書目中,我選擇閱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一書,
  • 什麼是完美教室?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
    一間完美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的。(《學校應該是一個有詩意的地方——辦一所從空間到精神意義上的「大學校」》)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教師和學生在充滿信任、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遊戲、創造,超越分數的異化但仍然確保教學的高質量。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
  • 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守住自己的教室
    ——常麗華《守住一間教室》締造完美教室豐盈師生生命作者|王領琴(王領琴,新教育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她在暑期全國新教育實驗項目專題培訓班之「締造完美教室」培訓中的精彩點評,贏得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特此轉發,供大家學習參考。)
  • 一間改變我生活軌跡的教室
    昨天不經意間,找到了一間每天開放,免費上自習的場所之後,我瞬間感覺,我的生活穩定了下來,生活終於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秩序感。就是這樣一間小小的教室,一間離家,離學校,離商圈近的教室;一間每天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9:30教室;一間免費學習,無需掃碼,無需身份證,無需電話號碼,無需安檢自由進出的教室;一間提供免費wi-fi,可以充電,並且配備咖啡,雪餅,小餅乾等零食的教室
  • 朱永新:一間不完美的教室
    她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小到簡陋的普通鄉鎮小學,條件所限,學校的操場與教學樓之間隔著一條馬路,學生想進入操場,必須排著隊由老師看護著穿過馬路。但是,就在這樣一所學校的這樣一間教室裡,倪穎娟一直在默默耕耘。希爾弗斯坦詩歌課程、「熱愛生命」汪國真詩歌課程。孩子們的生命,在這些豐富而美好的課程中日益舒展、成長、豐盈、茁壯……這樣的一間教室,正符合了海門新教育人在締造完美教室時所提出的願景一樣:「教室是圖書館,是閱覽室;教室是實踐場,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間,是展覽室;教室是信息資源庫,是教師的辦公室;教室是習慣養成地,是人格成長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棲居室。」
  •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在這裡,雷夫提醒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但這些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他利用四處旅行的機會讓孩子行萬裡路,準備旅途的每個細節,把未來獨立生活所需的技能教給孩子,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大的世界,同時發掘出自身最好的部分,讓旅行成為孩子們這輩子常做的事情。
  • 教室的那一間,青春與初戀的日子,準備好紙巾!
    教室的那一間,青春與初戀的日子,準備好紙巾!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部比較新的網劇——《教室的那一間》。如果你恰好看過這部網劇,而且剛好在高中暗戀或初戀過,一定會像我一樣為這部劇評分8.0以上;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網劇,那就隨著我的視角和體會簡單了解一下——強烈推薦一口氣看完。
  • 「普通女同學」蔣袁婭蓉清新撲面,網友:《教室的那一間》趙小雨本人
    近日,由蔣袁婭蓉主演的《教室的那一間》在愛奇藝播出,這部輕鬆活潑的校園青春劇,雖然沒有過多宣傳,但如一匹黑馬,在眾多大製作中突圍,播出一周內就點燃了90後的朋友圈。《教室的那一間》雖然沒有華麗的大製作,但導演賈炳祺卻通過接地氣的劇情設置,貼近生活的道劇,用心的拍攝,真實的還原了這一屆90後們的校園生活。蔣袁婭蓉出演的女主角趙小雨,就是校園班級裡最普通的女學生代表。努力學習但成績一般,沒有華麗麗的特長,就是一個認認真真,安安靜靜的女同學。這樣一個普通的人設,卻讓觀眾們格外喜歡。
  • 學生習作《門有一間教室》
    門有一間教室文/黃逸萱有一扇門,它很自豪,因為它擁有一個教室。為什麼會有一個教室呢?它說:「教室有一扇門,我們就不能有個教室嗎?」旁邊的椅子嘲笑它,說:「你怎麼會有個教室呢?是在做夢吧,我看你啊,只有一堆細菌!」門卻依然堅持它的觀點。
  • 新教育學思(三)——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趁早,因為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像是一種提高自我的意識與方法。      閱讀是生存、生活、生命的需要;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紙質書更有利於促進思考。      讀書可以使孩子獲得深刻的體驗,有利於其專注力與想像力的培養,更有利於他們沉穩品質的養成。
  • 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一天中最寶貴的清晨,全校自由閱讀。課表裡確保一周一節,上好兒童課程。檔案室闢出專門區域,珍藏閱讀記錄。但是,學校更希望,每一間教室,便是圖書館,甚至比圖書館更好:像圖書館那樣書源浩瀚,卻比圖書館更為便捷­——所有與他們年齡相稱的好書,觸手可及。
  • 教師節回憶殺:你最想回到哪個教室上課
    每當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們都會懷念起自己那簡單美好的上學時光,想念考試準備不足時的手忙腳亂,想念與我們拼力爭奪課桌地盤的可愛同桌,更加想念對我們諄諄教導、用心用愛點燃智慧火花的老師。現在的教室早就變了模樣,黑板換成了屏幕,粉筆變成了電子板書,小小的教室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但您的偉岸與遼闊永遠裝在記憶中的那間教室裡。今天,小編帶你回憶一下那些年我們經歷的教室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
  • 營造書香校園: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的開春時節,我們義橋鎮的全體教師正在播種希望的種子,聆聽朱雪晴老師「新教育在銀河」專題系列講座第三講「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今天朱老師從不同角度為我們講解了閱讀的重要性,其中有幾點讓我們感觸頗深。
  • 一間德國教室有多大?它裝下了14個國家
    卡曼把他的旅遊經歷都記錄在了《一間德國教室》這本書裡。卡曼的韓國學生順彌(音譯)熱心地為他推薦了首爾的名勝古蹟和美食。卡曼和女友還從旅遊書籍裡學了一些韓語詞和韓國禮儀。他們在首爾參觀了一家名叫「五味」的烹飪學校。現在卡曼很喜歡自己在家做石鍋拌飯。
  • 《教室的那一間2》開播,沙雕又真實,比《風犬少年》接地氣
    在眾多的青春校園劇當中,有兩部比較與眾不同,一部是《一起同過窗》,一部是《教室的那一間》,劇中沒有校花校草,也沒有學霸和天才少年,完全是講述了一群平凡的學生甚至是學渣的在校日常,而兩部作品也都有著非常高的評分,近日,《教室的那一間》第二季終於是迎來了開播。
  • 【教師敘事】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新安縣西苑學校小學部舉行榜樣班級敘事活動
    新安縣西苑學校小學部舉行榜樣班級敘事活動一間教室的溫馨完美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如何在老師的引領下,擦亮每一個日子,呵護每一個孩子,讓鮮活生命綻放絢爛之花,這是班主任的使命。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願我們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在一間間教室裡,遇見更好地自己,成就更好地學生。
  • 青春續寫 《教室的那一間》第二季將播
    由上海有仙則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賈炳祺執導,鍾承霖製片,吳瑞淞、蔣袁婭蓉、王星瑋主演的青春勵志網劇《教室的那一間》第二季自開機以來備受期待,在經歷了兩個月的緊張拍攝後終於在2019年9月20日迎來殺青,預計2020年下半年上映。《教室的那一間》講述了一群年輕人關於激揚青春和懵懂愛情的故事。王星瑋在其中飾演暖男學霸蘇舟。
  • 幸福教育,從構建幸福教室開始……
    1每到一所學校,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教室看看。有的教室不僅乾淨整潔,桌椅整齊,而且有個性化的班名,有圖書角,有班級文化,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室裡學習,心情舒暢,幸福感強,我看了之後,也有一種愉悅之感。可以這樣講,對於孩子來說,學校裡再沒有什麼地方能夠比教室更為重要。我們追求教育的幸福,應該從構建一間幸福教室開始。2構建一間幸福的教室,首先要給教室命一個幸福的名字。
  • 新生入學住教室一間收納幾十人(圖)
    記者在網友發布的照片上看到,一間大房間內擺放著成排的高低床。從床上堆滿的生活用品看,新生應該是剛到學校報到。  昨日下午3點,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他們已經關注到同學和網友反映的情況,有關處室已經在進行核查和處理。「馬鞍山師專已經向教育廳上交了情況材料,有200多個缺額床鋪,已經要求學校妥善處理。」省教育廳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科普教育設計——奇幻互動,超強體驗的「航天科技體驗教室」
    作為一家擁有17年互動多媒體高新科技的研發經驗,專注於研究互動科技在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應用,並致力把VR/AR技術融入課室,為學校提供一個創新的「互動特色教室」解決方案的互動虛擬實境研發技術公司,新法教育利用創新的人機互動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結合高端的視頻動作捕捉技術和多媒體虛擬實境技術,針對航天教育,推出了航天特色學校必備的「互動航空教室方案」, 涵蓋「硬核」的航天內容、豐富的科普資源,打造奇幻互動,超強體驗的「航天科技體驗教室」。